2018年11月6日下午,山东省“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初中道德与法治省级工作坊会议在泰山学院附属中学进行。我有幸参会,并聆听了泰山学院附属中学的李欣老师和济南外国语学校的惠静老师进行的课例展示。两位老师都是全国优质课程的获得者,可谓是《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大家”。她们优美深情的教学语言,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既展现了教学预设的精彩,又有意外生成的美丽。
先说说李欣老师的课例展示《家的意味》。李欣老师是我们身边的“大家”,我多次聆听她的课,次次享受教学的洗礼,且每次都有新感觉。她语文专业出身,文字功底令人瞩目,但多次课听下来,明显感觉她的文字驾驭越来越得心应手,能深刻的感受她平时的日积月累,学而不厌。而更重要的是她不是“教”会学生,而是与学生自然的对话中启发感受,启迪思考,让学生“悟”道。
本节课上,李老师先是从学生的下午课状态说起,“春困秋乏,容易困,所以看看同学们的状态怎么样呢”,学生立刻调整了自己的坐姿,老师愉快地给予了肯定。导入环节让学生“猜猜看”甲骨文的“家”字,讲述家字的历史文化内涵,使学生对“家”的认知有了仪式感;然后让学生分享对“家庭”的看法,认知家庭的来源;接着是本节课的第一个活动“介绍我的家”,学生分享自己带来的家庭照片,讲述自己的家庭故事,“家有温度、有气息、有画面、有故事”(李老师的过渡语),学生的分享精彩迭出。我印象深刻的一个是一个男孩画了自己的家庭照片,画的很简略、很抽象,但李老师在听完他的分享后,说到“如果是以前我会收藏这幅画了,但是现在我更愿意它留在你的手里,你今天回家后,把画带个家人去看,告诉他们你今天上了这样一节课,你分享了你的故事,把你刚才的话告诉你的家人……”我当时就很感慨:如果是我,可能要因为这幅准备不充足的照片而忽略这个孩子了,而李老师的处理不但肯定了他的做法,还给了他更积极的建议,这份对学生的宽容与接纳,展示出老师的高能量!也让我明白内容比形式更重要!还有一个男孩的回答及其出彩,其形象生动而又诙谐的语言引来现场阵阵笑声,李老师充分抓住了他的这一优势,由他来代表全班采访现场的一位老师来分享自己家的故事。该生拿到话筒后一句“现在是观众抽奖时间”就抓住了所有人的思绪,他很大方的走到老师们中间去采访,设问的问题显然是自己的随口问,并不是那么的规范,可见这一环节真的是生成性的,而不是提前预设好的表演,这种真实展现出孩子的童真,让全会场的老师笑声与掌声不断。在孩子采访结束后,李老师坦言,她其实是希望学生来采访自己的,李老师真挚地分享了自己的家庭照片以及爸爸妈妈的勤劳人生,用实际行动向学生展示要对父母多些关心与理解,身教重于言教!
本节课的第二个活动是“父母为我做了什么?”,老师要求大家独立思考,总结梳理,真诚表达,用心倾听。在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交流之后,学生开始分享。第一个孩子的回答只是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李老师提示他要说具体事例;孩子提到爸爸妈妈的埋怨,李老师提示他思考一下,“埋怨背后是什么?”一个单亲家庭的女孩儿分享自己小时候不愿意回家想逃避,而现在长大了懂得了家的含义,理解了妈妈的不易,老师深情的说“我想拥抱你”,并且告诉她,家庭的分裂不会阻断父母的爱……活动到最后,李老师让学生梳理沉淀,深情地朗诵了周国平的文章《家是一只船》的片段,并推荐学生阅读《目送》《亲爱的安德烈》《天长地久》等书籍,通过阅读“感受一家人之间心与心的注视”。推荐学生阅读的环节,以往我也尝试过,但是一般都是放在最后的作业中,现在与李老师的处理方式相比较,留为作业的方式就显得有些刻意,为教而教!
第三个活动,师生赏析了大量的图片、故事,认识关于孝的历史故事以及现实要求,然后让学生来讲述“你以怎样的实际行动表达你的孝敬之心?”在学生分享完生活的琐碎后,老师点明了主旨“爱在平凡细微的行动”,整节课自然的升华。最后老师交流了自己孝敬父母的切身感受,并伴随着一组温情的家庭照片,老师用深情的叙述结束了本节课。这种结课方式是李老师常用的,但是每一次使用或激情澎湃或娓娓道来,总能与主题相契合,总能给听课人留下意味深长的思索,余韵悠悠。 可以说,李老师这节课在传统做法中有创新,新在文化底蕴,新在育人为本,新在老方新用,用李老师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成全了学生,成全了自己”。
惠静老师的课例展示主题是《关爱他人》。惠静老师用一组关爱他人的视频来导入,让学生选取最触动自己的画面来分享。然后在“感受关爱 传递美好”的环节中,让学生先是列举自己受到他人关爱的事例,分享自己的感受,学会感恩;再让学生列举自己关爱别人的举动,启发学生思考:我们在关爱别人时除了在付出,还得到了什么?最初在帮助他人时,是否想要得到过回报?等问题,在不断的追问中,让学生明白关爱既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关爱他人让自己的内心收获了满足、快乐。在“学会关爱 传递美好”的环节中,还是利用导课视频的后续采访,让学生寻找关爱他人的人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并设计了三个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分析会以怎样的行动去关爱他人。在充分的对话后,恵静老师还写了一首诗歌来深化主题,最后留给学生“幸福是个圆,关爱是起点“的期待与祝福!可以说整节课堂设计也是非常简洁,而出彩的地方就在于师生之间的深刻而充分的交流,恵静老师很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来激励学生,对学生的行为积极赋义,使课堂有思考,有关爱,有启迪,尤其所展示的教学机智非常值得学习。
最后,牟信老师、王有鹏老师、闫莹老师进行点评。牟信老师将李欣老师的课比作“女儿茶”,让人感觉清新之风扑面而来。闫莹老师以四词概括,评价两位老师的教学,即养心、创疑、促生、润情。王有鹏老师以六有评课法评价两位老师的教学:“有理念、有目标、有师生、有过程、有方法、有文化”高度评价了两位老师的教学水平。
参会的老师们享受了一场实践与理论的饕餮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