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课堂,都是用生命活出来的”
——三读《活在课堂里》有感
2023年10月14日,赴广西桂林参加“时代·精神·文化境遇中的班主任”——第十三届“中国班主任研究”圆桌会议,第二天来到华师大参加“出版助力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暨大夏书系20周年论坛”。每一次的学术交流活动,都会给人注入新的活力,引发新的思考。
在“出版助力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暨大夏书系20周年论坛”交流会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和教育大咖们的精彩言论,让人对教育人生、专业写作、书籍出版有了比以往更多样、更丰富、更具体,因而更深入的理解。
X: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
C:生活气象,精神气象,生命气象,大夏气象。
W:厚植知识树,构建师生学,画好路线图。
L:生命中有过的所有的灿烂,终究都需要用寂寞来偿还。
C:故事让时间人格化,故事让精神凝练化。
D:成为终身阅读者,一起汲取读书立志的精神;成为阅读指导者,一起持续积累与创新阅读秘籍;成为阅读推动者,一起奔赴全民阅读的星辰大海。
H:教育只有一个总主题:过五彩缤纷的生活。
M:教育不是世界之外的存在,它意味着社会、民族、人民,能挺起自己的精神脊梁。
Y:点化,创造。
L:我即课堂,课堂即我。
D:选择了清华,就选择了一生的责任。
D:对弹性时间进行立体安排,学会静静地、寂寞地生长。
Y:好课的标准: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
D:你从来都不知道大树是怎么生长的,在教书育人中涵养出生命之林。
L:双向滋养,双向建构。
D:寂寞的英雄们,黯淡了刀光剑影,明亮了精神脚步。
L:相互定义,相互照耀,相互成全。
D:“共可能性”,在于思想、价值、行动、启发、潜能。
T:整体认知,浪漫情怀。
W:诗性、激情、理想、情怀。
W:传承、传播、创造,凝练、出版、提升。
C:不要害怕,时刻准备着面对风险,并把它转化成生长点。
W:用经典滋养我们,创造新经典,创造教育新诗篇。
(注:L是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院长、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政涛教授。)
这是我第一次在华师大以“新书发布”的方式,切身感受李政涛教授的《活在课堂里》,“我即课堂,课堂即我”,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惦记这句颇有学者风范的教育箴言背后的课堂经历和实践逻辑,其中的思想引领和精神感召便可想而知。
在其他多个场合,近距离聆听李政涛教授铿锵有力、思维缜密、出口成章的主题发言,都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奇妙感受。如今,零距离拜读《活在课堂里》,犹如在字里行间触摸一位教育智者的文化涵养和实践体悟,给人以醍醐灌顶、意犹未尽之感。
先读书名《活在课堂里》,每个人都有自己活泼泼的生命,这个生命在哪里“活”(where)?如何“活”?(how)什么样的“活”是最理想的“活”(which)?一连串的问题引发了对“生命质量”和“生存使命”的细心关怀和悉心关照。
再读序言《生活在课堂里》,有人说:生活,就是生下来、活下去;李政涛教授认为:教师的使命,在课堂;教师的生命,也在课堂。通过课堂之事,成就教师之人。课堂,是教师的成长之地,也是天命之所在。教师通过课堂,活出生命质量、生命价值和生命尊严。深深地植根于课堂里,最终绽放出属于自己的花朵,在教育的天地中摇曳生姿……活在自己的课堂里,就是活出一个“不可重来的生命”。一直以为,教育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更是诗性的。我们在教育园地中扎根生长、开枝散叶、化泥护花,就一定能成就最好的自己,成全更多蓬勃生长的生命。因此,生命在,课堂在;课堂在,生命在。真正的课堂,都是用生命活出来的,把全部生命都献给课堂。
然后读后记《活出课堂的样子》,多年前,当我打开电脑,输入“活在课堂里”的书名,站在人生的又一起跑线上时,处在“拔剑四顾心茫然”的焦虑状态,跑着跑着,跑出了具体的方向和思路,跑出了目前的轨迹和道路,更重要的是,通过此番新的奔跑,朝着自我生命进化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有的人》,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能活在课堂中的人,也会为他人更好地活而让生命的体温和实践的气息留在这个时空中。教师的生命在课堂里,课堂在教师的生命里。课堂的样子,取决于教师生命的样子。课堂的境界,就是教师生命的境界。
学术之地,是林中空地,更是寂寞之地。因此,生命中有过的所有灿烂,终究都需要用寂寞来偿还。寂寞本身并不可怕,对于真正的学人和书生而言,寂寞地生存是好的,因为寂寞是艰难的;只要是艰难的事,就使我们更有理由为它工作。寂寞也是美的,寂寞之美,在于宁静。那些美而宁静的人生岁月,总是那么稀少和珍贵。我深深地相信:寂寞之树上结出的果子,它的美与芳香,将更为持久……
谁能想到,教育工作者的生命、使命都和课堂有关,课堂所呈现出的生命状态就是生命质量、生命价值和生命尊严的体现。什么样的想法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不一样的行动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活在课堂里的生命,注定是非同一般的、迭代升级的、自我教育的、流芳后世的。致敬每一位生活在课堂里的人,活出课堂的样子的人,因为活在课堂里的人最美、馥郁芳香!
从全书的章节来看,一共7辑。它们分别是:理想的课堂、设计的课堂、传统的课堂、世界的课堂、科学的课堂、未来的课堂、教师发展的课堂。
最吸引人的篇目是《朝着理想课堂的标杆直跑》。理想的课堂长什么样?
一、“实”(扎实,有意义,新的收获;充实,有效率,差异教学;丰实,有生成,课堂互动;平实,有常态,磨练熬炼;真实,有遗憾,发展空间。)
二、“长”(生长,有没有涌现生长的感觉?有没有感受到与此相关的台阶感、推进感、纵深感、突破感?更进一步而言,有没有引领着学生,在“刨坑”“攀岩”或者“拔节”中向上生长?)
三、“清”(清晰,即教学思路清晰。具体包括:学生清晰,价值清晰,目标清晰,内容清晰,方法清晰,环节清晰,指令清晰。)
四、“细”(细节之一,训练的起点;细节之二,合作前给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机会;细节之三,激发学生合作的兴趣和需要;细节之四,选择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细节之五,时间底线;细节之六,分组;细节之七,分工;细节之八,小组代表发言的第一句话;细节之九,评价反馈;细节之十,组际互动;细节之十一,台上台下互动;细节之十二,板书;细节之十三,巡视;细节之十四,动笔;细节之十五,学段特性;细节之十六,学科知识特性;细节之十七,素养特性。)
五、“深”(深度学习,深到哪里去?深到思维那里去,深到情感那里去,深到审美那里去。)
六、“融”(让课堂融起来。跨学科融合,跨时空融合,五育融合。五育融合,不等于跨学科融合,以“五育融合”的视角和眼光来解读学生、课标、教材、教学内容及其有人价值,不宜面面俱到,要抓到融合的抓手、路径和载体。)
其次是《未来的课堂:一线牵引,双线融合》。这个“线”就是网络,它起先把人类的教育、世界的课堂分成了两类: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进而双线趋向融合,成为双线融合教学。从此,一个由“一线牵引、双线融合”的教学新时代已经来临。如何迎接这一前所未有的新时代的到来?
一、把双线融合教学当作教学的新常态(从懵懂、怀疑、拒绝到无奈接受,再到主动参与,进而思考探究,学会适应、运用、探索,然后把它变成自我教学生活的一部分,变成教学新基本功的一部分);
二、打破对在线教学的成见(通过华师大等高校所做的47项准实验和实验分析发现,在学习效果方面,在线教学和线下教学并没有显著差异,由此形成了一个核心观点:媒介本身对学习并没有实质性的影响,无论有没有运用网络来教学,我们所教给学生的知识、方法和能力,其教育价值或育人价值都不会轻易改变。真正提升在线学习效果的关键,在于教师及其运用的在线教学的方法,即采用什么方法来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质量。无论线上、线下,都需要让课堂充满自主性、互动性和体验性);
三、处理好在线教学和线下教学的关系(在有机融合中取长补短,实现部分之和大于整体的效应);
四、提升在线教学的教师指导力和支持力(自我计划、自我监控、自我评价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之核心,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监控并安排好自己的在线学习策略,如激励、认知重组、联系、反馈、参与、问题、交互、拓展等,选择适合自己在线学习的媒体材料,还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使其实现在线深度学习);
五、理解混合教学与融合教学的区别与联系(混合教学的十大策略:教学目标高阶化、教学活动模块化、技术工具便捷化、学习评价整合化、学习互动社交化、学习激励动机化、学习流程任务化、学习任务合作化、数据分析诊断化、混合教学翻转化,在混合教学的基础上生成融合教学的新理念,“融合”中的“融”即“交融”,指的是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走向融通思维);
六、明晰双线融合教学带给教师的双重挑战(第一重挑战,教师角色的挑战:引发学生自主体验与思考,促使学生进入深度学习,拥有丰富课堂视频资料库;第二重挑战,教师能力的挑战:教师的数字胜任力,它的实质是一种“综合融通力”,即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关的知识、态度、动机、价值观和技能综合融通为基于“融合力”的教学胜任力,具体包括“观念融合力”和“方法融合力”。“观念融合力”,包括教学价值观的融合力、教学过程观的融合力、教学评价观的混融力)。
读到这里,一位面容清瘦、精神矍铄、酣畅淋漓、真知灼见的“长江学者”形象便跃然眼前。李政涛教授说:课堂的样子,取决于教师生命的样子。我的样子,就是课堂的样子,课堂的样子,也是我的样子,每一种课堂的样子,都是我通过自己的生命实践,主动活出来的样子,活出课堂的样子,其实就是活出生命的样子。由此可以自信地说:我即课堂,课堂即我。课堂的境界,就是教师生命的境界。
以云端思想,俯瞰教师专业;以未来眼光,前瞻教育发展;以实践体悟,引领课堂变革。这是我三读《活在课堂里》的最真切、最深切感受,并以此为起点,进入课堂、走出课堂、站在课堂的边沿,勾连起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立体交织的育人模式,在学科德育、活动德育、协同德育中,找到光的影子和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