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心相印”计划“青少年心理工作怎么做”研讨小组第三次活动总结
甄 捧
2020年12月12日下午,我们研讨小组的第三次活动顺利完成了。
这次活动有一位伙伴请假,活动地点在学校二楼的政史办公室。我提前10多分钟就到达了,想放着音乐布置会场,等待大家。没想到有两位伙伴也到了,我们很快把桌椅摆成了便于活动的样子。
伙伴们陆续的到了,但仍有两位迟迟不到。在等待的过程中,我给大家播放了网校2020年宣传视频,让伙伴们了解网校了解韦志中老师。
大家到齐后,我总结了上周来的一些思考与收获,开启了第三个主题“当代青少年心理特点和规律”的学习。我邀请伙伴们分享了她们一周的思考和体会,每个组员都分享地很入心。有的回顾说上次扮演来访者后很触动,这一周一直在反思;有的伙伴意识到最应该改变的是自己;有的更能理解孩子玩游戏,和孩子能平等的沟通了,也更加信任自己的孩子;有的开始改变自己的坏脾气,全家都很受益;有的每天看书,装样子也要看下去;有的懂得倾听孩子,体会孩子的心情……
听着伙伴们的分享,我内心很感动。在团体中我们互相照见,哪位家长不想成为最好的自己呢?我们聚在一起研讨,不就是让自己面对青少年问题,面对自己的困惑时更有办法吗?伙伴们的分享让我感觉到这次活动的价值。
接下来我们体验了“家庭心理剧”技术。由于人数的原因,伙伴们自由结了三组,在15分钟里排练出家庭教育中由于没有尊重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规律,而导致各种现象和问题。我看到大家都很投入地探讨故事情节,排练时间似乎一下子就用完了。
演出时演员有一个空间,我们围观者在对面看。其中前两个心理剧都与孩子玩手机游戏有关,第三个就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引发的亲子间的矛盾。每组演出过后都会有两位伙伴分享感受,在分享中不评价和点评演出小组,而是说自己的故事和感受。
之后伴着一段轻音乐回顾今天的活动,伙伴们写下三点收获。有的伙伴写道,“1、努力和孩子有良好的沟通,不希望孩子拒父母千里之外,要想办法拉近彼此的距离。2、相信孩子,给孩子适当的空间。3、父母和孩子多互动,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她的爱。”我看到有的伙伴写了很多,她们专注书写的神情让我不忍打断,我又播了一遍音乐。
活动结束我做了总结并布置作业,之后大家合影留念。相似的流程不一样的感受,相信我们的小合照也是与众不同的,一定带有第三次活动的特色。
总结这次活动我有以下反思:
在团体中照见你我,尤其是照见了我所关注的点。
活动的前一天,有一位伙伴感冒了想让女儿替自己参加,问我的看法,我没有同意。我建议她请假,照顾好身体。她思考了一段时间后回复我,她想坚持参加。我想,这不是一个非常难解决的问题,而是对团体契约的一个尊重。中间换人势必会对场动力有影响,上一次和这次活动都有一个组员请假,每次都有两位组员晚到。我在反思做怎样的调整或改进才能预防呢?虽说最终的活动每次都很顺利,可是面对问题我也需要思考,只有自己强大了,参与者的主动性和信心才会更足。人是第一技术,先做好自己。
由于上次选的场地人与人间有阻隔感,这次场地我特别注意了。我感觉活动的每个细节做好了,研讨活动就会更顺利,每个人学习分享起来才会更舒服。三次活动的场地都不同,我意识到场地的重要性,虽说只是环境,可它却影响了每个组员的整体的感受,会影响场动力的推动。
这次的活动及PPT我用了近半天的时间研究、制作。每次听韦老师的活动说课都有新的感受,而且越发感觉到老师对团体带领的熟练,信手拈来,又每次灵活多变。“家庭心理剧”我并不知道怎样解说,这就需要提前查找资料自己探索。只可惜我没有查阅,按照自己的理解带领了这一技术,这一点我要好好的反思自己。
对于作业的布置,我想了很久,最终决定接下来的一周带领大家读书,也希望每位伙伴能拿起手中的书。每天读每天在微信小组群分享交流,慢慢养成习惯,真正做到以书为媒,让伙伴们熟悉书中的内容,理解书中的理论,最终能在言谈举止中受其影响,这样我们的小组成员在面对青少年心理工作时,就知道怎样做,最起码知道要倾听理解孩子,知道把孩子的问题分类等等。
总结第三次研讨小组的活动,我明显感觉伙伴们越来越投入其中,更懂得倾听与分享,团体的动力较前两次更足了。有的伙伴会主动分享,有的伙伴会把学到的很快用上,有的伙伴坚持着读书写笔记。……我们都在互相照见中成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