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菜的大妈们在互相抱怨,自己的孩子月薪6、7千,但连500元的生活费都不愿给;买菜的大爷们相互在探讨,孩子们之所以现在还假装尊敬他们,是因为他们还能控制住自己的口水鼻涕,还能给孩子做菜带小孩,尚有利用价值……我所听到的,是中国家庭“我们一家亲”背后典型的——共生绞杀。
“共生”,原本是母婴关系的一种状态,6个月以前的婴儿胎儿“你我不分”,婴儿需要通过母亲的存在感知到自己存在。这样的状态,本来会随着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而瓦解,孩子们在3周岁左右进入人生自我意识的第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儿童在3岁左右开始说“不”,开始拒绝,开始叛逆开始强调“我”,他们开始感受:什么是我和你的边界与界限。很可惜,这样的正常、健康的心理发展过程,却常常在中国集体潜意识中对“乱”的恐惧以及对“听话”的极度需求中遭到破坏,许多个体的独立性未能得到尊重和保护,自我意识的发展未能完成,于是许多的国人,成年之后依然带着需要“共生”的状态,生活在一个完美的大家庭假象中,互相依赖互相满足,像一个个胎儿、巨大的婴儿需要着子宫,此谓“共生”。
又可惜的是,成年人却始终不是胎儿,他们之间的“病态共生”,无法满足不了对方作为一个成年人在各自生命阶段天然面临的心理危机和需求,需求的未满足导致情绪的产生,于是他们便开始了无休止的互相埋怨,父母埋怨孩子,孩子抱怨父母,丈夫不满妻子,妻子指责丈夫……此谓“绞杀”。
【一个心理独立的成年人,能树立边界和界限,能照顾自己的需求,能向啃老的孩子说“不”,能向需索无度的父母说“不”,能对不尊重说“不”,能明白“好的篱笆才能造就好的邻居”,好的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