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我经常讲认知升级,那啥叫认知升级呢?简单说,就是观察一个现象的角度更宏观、更抽象、时间尺度更大,你看到的风景就不一样。举个例子说啊,今天是父亲节,肯定一大堆人要歌颂父爱嘛,这当然没有错,可是回到一个大尺度上来看,父亲这个角色其实出现的时间,大概也就是5、6千年吧,而且父权带来的一系列的恶劣后果啊,什么控制、对抗、竞技、等级,这些儿东西,它恰恰是走到了爱的反面。所以又社会学家判断互联网的性别是女性,它和父权相反,带有强烈的分享啊、连接啊这些儿特征,互联网发展的结果不仅是技术进步,更是人类社会形态的大转型啊。女性主导的社会即将到来,而父亲这个角色即将淡出历史舞台啊。这个结论对于第一次过父亲节的我来说还是挺刺激的。
肉唐僧:走好,父亲!
1
家庭的起源,还是恩格斯说得对——男性对自己子女的确认。一个孩子的母亲是谁,这不会弄错。可要想确认孩子的父亲,那办法只有一个—专偶制。
如果 DNA 检测这项技术早发明 6000 年,或许母系氏族社会能一直保存至今也说不定—男人可以通过验血,来满足自己小小的好奇心。
◇
想想我们的祖母或外祖母——仅仅只是两代人之前,她需要跑到河边去洗全家人的衣服、每天从井里挑水回家洗菜做饭、孩子们的衣服和鞋也得自己做。她还知道怎么制作咸肉、腊肉、大酱和各种小咸菜,不然整个冬天全家就没菜吃。
除此之外,为了当一个称职的母亲,她还得是个半拉子医生、能背诵很多童谣和儿歌。
我的奶奶和外祖母都是这样的女人。据我妈妈说,我的外祖父可是个好男人,不抽不嫖。唯一的缺点只是爱打麻将。如果哪天回家的时候,手上托着一包卤味,或是从口袋里掏出一大把山核桃分给他的四个孩子,不用说,那天准是手气比较好。不过这样的时候并不多,因为他的牌技实在是糟糕。
我的外祖母虽然每天都被孩子和家务累得直不起腰来,但仍然对她的丈夫很满意。至于让丈夫分担家务的念头,她一辈子想都没想过。
而如今,每家都有了洗衣机和微波炉,有的家里甚至还有洗碗机。如果是去大一点儿的商场买裤子,商场都提供免费的裤脚扦边服务,还有谁自己做裤子呢?如果想吃沙拉,只需把菜切一切就行了——超市里有几十种口味的沙拉酱可供选择。
2
自从 20 世纪 60 年代生产大于消费以来,大批多余的劳动力转向了第三产业,正如乔治•莫里所说:
“人以材料为对象并用以制造新东西的旧公式,改变成了人以人为对象并促使之行动的新公式。”
稀奇古怪的职业和服务应有尽有。你可以打电话让附近的小超市给你送来一瓶酱油,外加一小袋十三香;你也可以让当当网把你想要的书直接送到家里;如果你感冒了,你甚至可以打电话请家政公司派个人来照顾你的狗。
专业化的机构和服务可以说是应有尽有。再加上各种各样的家用电器的普及,家务活确实没有以前那么可怕了。如果一个单身女人带个孩子,只要她有工作有收人,就完全应付得过来。
3
除了夫妻双方横向的分工和角色发生变化之外,家庭的纵轴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我们的祖父母那一代人,平均二十六七岁上下就父母双亡了。而在今天,因为平均寿命的大大延长,通常一个人父母双亡的时候,他多半己经退休了。在这种情况下,遗产继承变得毫无意义。老一辈的父母会化整为零,在孩子上大学、结婚、买房的时候给予持续的支持,然而他们却并不和孩子住在一起。
等到孩子终于稳定下来,也有了自己的孩子,老人们却变得更加省吃俭用。
他们给孙子攒钱的劲头,甚至比给儿子攒钱的劲头更大。大多数老人都能活到参加自己孙子的婚礼。仅仅两代人以前,四世同堂可是个方圆百里的稀罕事儿,甚至可以得到官方的褒奖。
虽然老人通常并不与子女住在一起,但是亲情非但没有减弱,反倒因为隔辈亲的效应而有所增强。这进一步削弱了夫妻合作抚育后代的必要性。
4
那句俏皮话是怎么说的来着?“女人不需要男人,正如鱼不需要自行车。” 70 年前,这一切都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相比于几十万年时间跨度的母系文明,只有几千年历史的父系文明,只是在通衢大路的行进过程中骨碌碌滚向路边荆棘的一次意外。
1. 从时间跨度来看,现行的父权制模式只占到人类整个历史的 1.4%,谈不上有什么深厚的根基;
2. 父权制宗教观和道德观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每个男人都能得到血统上靠得住的后代,以便继承财产。为此,女人婚前须守贞操,婚后不许与其他男人有性接触。从理性和人性的角度来看,父权制社会的价值观并无值得令人尊重的地方;
3. 男人控制女人最有力的武器,就是剥夺她们经济独立的能力。
◇
从上可以看出,问题的核心正在于男人对女人经济上的控制。如果女人取得了经济上的独立地位,人类社会这个系统的内部就会再次积蓄起变革和重建秩序的能量。
这句话用在上世纪 60 年代西方妇女身上,是最恰当不过的了。经历了性解放运动过后,她们发现男人不再值得信赖、指望和依靠,她们被迫独自承担起抚养孩子的重任。这时她们发现:没有男人的日子,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糟——穷是穷了些,可是,却也有了以前不曾有过的诸多好处。
玛丽莲•亚隆在《老婆的历史》一书中,表达了这个时代职业妇女们的心声:
“为什么在你根本就不需要丈夫提供性生活、经济支持、共享住宅和共同抚养孩子的情况下,还要麻烦地结婚呢?”
是啊,为什么非要结婚不可呢?
5
以父亲为核心地位的传统家庭模式,正处在不可挽回的崩溃之中。父亲——这个曾经无比风光的角色——被“边缘化”了,取代他而占据家庭核心地位的,是母子的亲情。
一个孩子的身上虽然来自父母的基因各占一半,但母亲一方却要“额外”承担怀孕和哺乳的重任。因此,一个符合生物学基础的家庭,必将以母子亲情——而不再以父子所属关系——为核心来加以建构。
在此,我们向行将谢幕的那个男主角诚恳地道一声珍重:走好,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