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讲讲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两个真实的故事:
1.“我们想要有个性的设计师!”
我刚转行做设计的时候,有次面试一个梦寐以求的互联网公司。一般太想要什么,就会在TA面前变得自卑。我一直毕恭毕敬,生怕出什么纰漏。面试官问我,“你认为设计师最重要的特质是什么?”我当时说了很多的套话,表面上看毫无破绽,但是面试官显然对我回答不满意。她给我的回答是,她喜欢有个性的设计师。先不追究她的答案我们是不是认同,但是她的答案当时出乎了我的意料。
2.感觉自己酷爆了!
一次我去经常光顾的理发店理发,理发店老板一如既往地推销产品,我没搭理。他居然自作主张要给我染发,还说女孩子一定要对自己好一点什么的心灵鸡汤。我当时没生气,但是我觉得我必须做点什么来制止他无休止的骚扰。就佯装嗔怒,“老板,你没看出来我在攒钱,以便以后可以去一家不那么聒噪的高档理发店理发了么?我对自己可好了,要不你劝劝别的姑娘试试?”老板又搭话几句,就悻悻地走了。那次披着刚吹干的飘逸的头发踏出理发店,心情别提多清爽了。
永远不生气的人,一点也不Cool!
志玲姐姐是我的偶像,如果说她有什么缺点的话,就是不太会表达愤怒。即便是被陈冠希毫无理由的在公开场合恶意侮辱,依然一副岁月静好的态度。志玲姐姐真的很有涵养,在事情发生后依然笑靥如花的完成工作。但是工作人员说,“那天,林志玲小姐情绪不高......”。就算是情商一般的工作人员,依然可以看出情商颇高的林志玲姐姐伪装的笑,更何况是其他人呢。
我觉得,在这件事情上,她有一万个理由表达愤怒,不用委屈自己来为别人着想。如果,她是发自内心的不在乎,又何必情绪不高呢。我就一直是偏向于讨好型人格,不是那种拍马屁的讨好,是委屈自己成全他人的讨好。我知道,对于心智没有达到那么无私的时候,装做一副圣母的形象是非常累,非常委屈的。委屈一旦积累到不可抑制的程度,就会以自残或者伤害他人的方式爆发。惊悚片《消失的爱人》里面的妻子,就是人前完美,人后阴险的极端例子。
有一个很著名的心理学动画片《Inside Out》。里面就讲到了,喜怒哀乐任何一种情绪都是重要的,没有好坏之分。试图消灭悲伤,并不会让人快乐增多。同理,愤怒也是不可或缺的,有的时候,愤怒的年轻人甚至会让人感觉很酷。我们看电影,经常会看到主人公被人激怒后而奋发图强的故事。
情绪来去无踪,是不受我们掌控的,压抑也没有用,为所谓的负面情绪自责是没有意义的。悲伤让人的节奏放缓,从而节省能量,这个时候就洗澡、睡觉,保准第二天就好很多。而愤怒,则是体内能量需要释放,如果你能感受到它,你可以用这个力量去跑步,去跳舞,去KTV大声唱歌,从而把能量以一种健康的方式释放出来,而不是压抑着它,让它以痘痘或者其他不理性的方式释放出来。有很多的艺术家,都是把负面的情绪转化成创作的源泉,从而给人留下不朽的文化遗产的。原则是,接受每一种情绪。你接受这种情绪,就可以在不可抑制之前,选择行动。你压抑这种情绪,就会在不可控的时候,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乱发脾气的人,一点也不体面!
可是,接受一种情绪,并不是让我们被这个情绪支配,条件反射一样的采取行动。还是拿前面陈冠希林志玲事件举例,陈冠希的做法受到了大部分理智网友的不齿。陈冠希的我行我素不惜伤害他人,让人觉得一点也不体面。这样的大帅哥乱发脾气,都会让人躲得远远的,更何况其他人呢。
我的做法是,一旦我发现自己怒不可遏的时候,我就尽量独处,避免伤人。我会暴走到精疲力尽,或者写日记,在纸上骂人,等我不生气了,就毁尸灭迹。然后再找机会,佯装嗔怒,提醒对方下不为例。表达愤怒的时机,最好是在你已经不那么生气的时候。这时候,你的理智可以让你以体面的方式告诉对方,TA的行为令你不开心。自己真的很愤怒的时候,可不是表达的好时机,人被情绪占据的时候,认知能力会大大下降,可能会做出以后非常后悔的事情。
在大是大非面前,愤怒,是一种勇气
大部分人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乱发脾气,但是在关乎集体利益的大是大非面前,却没有勇气站出来维护正义。那些站出来的,被我们称之为英雄。
前段时间,菲律宾和中国关于领土主权的问题上,微博上的知名人士都纷纷表示愤怒,这让粉丝更爱他们,觉得他们是有骨气的艺人。
但是对于某某艺人的私人生活上,显然大众的愤怒要比维护领土主权的热情高,这是值得注意的。
我们在公众场合表达愤怒的时候,要有立场,更要懂尊重。
永远不生气的人,着实让人觉得很有涵养,却也给人一种不温不火,没有个性的感觉。人们本能的和这样的人保持距离。而一个很有礼貌的人,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不打太极,不做老好人,同时也绝不侮辱人,不诬陷人。我们会觉得他们非常让人爱戴。比如白岩松,比如金星,比如你们心里想到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