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同事刘陶新近创作的小说《空瓮滴水》,自是有一种新奇的感觉。
在我的印象中,刘陶一直以来就是一个文采和口才俱佳的女性。她从记者到编辑到总编办主任,再到办事处领导,一路走来,我们看到的自然是她风光的一面。她背后的故事究竟有多么精彩,几乎不曾了解。我知道她文章写得好,在好多场合发言发得好。去年,根据她创作的剧本拍成的廉政微电影,竟获得了上级纪委的充分肯定。现在,她又拿出了一个小说来,让我又有了一份新的惊喜。
小说以一个真实的农民形象为基础,经过作者精心打造,塑造出了小说中叫张娃张大仙这样一个饶有故事饶有趣味的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张大仙住着一间破土窑,过着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饥的生活。是地方危房改造的好政策,让张大仙告别了几十年的一孔土窑生活,住进了宽敞明亮的三间瓦房。随之,结束了光棍生涯;随之,有了50只鸡;随之,有了2口大黑猪……张大仙由一个装神弄鬼的算命人,到借党和政府扶贫政策东风,再加上自己和家人的辛勤努力,生活终于有了大的新的突破,温饱问题完全得以解决,现在正朝小康扎实迈进。这样一个从“画饼充饥”到“空瓮滴水”的故事,不仅折射出了一个人命运的变迁,同时也折射出了“扶贫”政策的落地生根。张大仙这个人物是鲜活的,因为他来自于真实的生活。张大仙相对于真实生活中的那个他,更多了几分神采。张大仙那个20元与50元的“算技”,竟让那个算命者心甘情愿非常痛快的拿出了50元来“抢”着算命,竟让那个算命者有点“急眼”。就这样一个小聪明小伎俩的表演过程,却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的经不起触碰的弱点。
小说读来,满是趣味。首先这标题就够吸引眼球的。什么是“空瓮滴水”呢?不去读,不读下去,恐怕你始终不会明白。而且,你读下去了,不去思考,答案恐怕也还是近于空泛。算命一节,一波三折,趣味十足。
对于张大仙下巴的那一绺长毛的细节描写,我总觉有点意犹未尽。倘若再在这方面做进一步的文章,或可有更好的预想不到的效果。就如同张策的《黄花梨》中,那根父亲精心制作的黄花梨擀面杖,贯穿了小说始终,也成了读者一个始终放不下的惦念。试想,让那绺长毛更神秘化一些。长则运旺财旺,不长则运败财败。先前长着,只是为算命增添了一个引人的点,也并未带来多少好运财运。后来在劳动擦汗时一不小心挼掉了,日子却一天更比一天强了。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己之见。
读《空瓮滴水》,感受一个人的生命变迁,感受党和政府的政策温暖;读《空瓮滴水》,感受描述刻画人物的文字魅力。
《空瓮滴水》,值得一读。
2017、6、13,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