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楼挂点滴,拿一本季羡林老爷子的《谈人生》,窗外下着雨,屋里自然是潮潮的,是已经翻的发黄了,有一种陈旧的气息散发在空气里面,恍恍然,仿佛某个暑假,待在老屋里面,窗外也是下着雨,老屋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窗户很小,坐在窗前,翻看着书,体悟书中的人生百态,却也是一种难道得的自在。
窗外下着雨,烟雨迷蒙,远处的青纱帐,田园小屋,绿意盎然的天地之间,在一种发霉了的陈旧的味道之中,有书香的味道,也读到了人生的坎坷和洒脱,在一个小乡村,书为我打开了一扇窗,一个鲜活的世界跃然于眼前。在昌潍大平原的绿野之上,一个少年,在青草的气息里面,以思想的神游,遨然游弋于天地八荒之间,那时是一种书香和文字的味道,也不免有故纸堆的味道,
在这样的季节里面,我学会了遥望,在雨雾之中遥望远方,视线掠过绿色的平原,穿过迷蒙的雨雾,远方迷蒙,不能清晰地看见,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少年,书化作眼,遥望明天。院子里面的国槐,梧桐,在雨中更加的让人惬意,小梧桐树巨大的叶子,如一把把的小伞,雨滴落在上面,清脆的声响不绝于耳,一阵急雨袭来,天地浑然一体,铿锵雄浑的声响振耳发聩,偶尔几丝细雨从纱窗飘入,落在胳膊上,顿时周身会起来密密的鸡皮疙瘩,一种莫名的悲壮自心底升腾开来,书中游历的我,重回现实,陈旧的老屋,陈旧的书册,昏暗的光线中,静静地审视天圆地方,雨自九天奔然而下,敲击着树叶,敲击着地面,也敲击着心扉。
雨在地面汇作小溪,汇集成一片不平静的水面,雨滴落在上面,幻化成水泡,一眨眼就消失不见,浓重的华北平原褐质土壤的气息,在与雨雾中弥漫着,大暑,大雨,大气息,小小少年,静坐窗前,执一卷书,让自己的思绪铺陈开来。
自然不是书香门第,也没有太多的典籍,手头只有一本《星星草》,一本《三侠五义》,还有《鸭绿江》的十几本培训教材,《星星草》讲的是捻军起义的故事,《三侠五义》内容大家自然都清晰,《鸭绿江》,是隶属于辽宁作协的纯文学期刊,而我所读到的正是期刊社函授班的教材,正是八十年代中后期文学热那段时间的产物,里面的一篇篇文章,出自于三教九流,来自于全国各地,在我眼里已经不错的文章,往往被老师们点评的一无是处,但从那里,我了解到了这个缤纷的世界,了解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以及一些事情的严谨,险恶,善良,无奈和从容,十几册书,影响了我今后的路,大抵三观也是在那时建立的,所以得感谢好的书籍,一些东西,在成长的路上太过于重要了。
输完液,躺在床上,雨还在下,掠过田村山,掠过兰德华庭的楼顶,视线停留在西山半山腰的云朵上面,云低低的,盘旋在半山腰,而整个西山海拔也不过四五百米,此时西山恍如仙境。
空气已然足够清新,却再难寻熟识的味道,有人说那是乡愁,回不去的乡愁,有人说那是回忆,一种倾注了太多的美好而无法再现的回忆。过往之于现在,一种精神上的富有和物质层面贫乏,也许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我们在精神层面的愈发贫乏。
恍若别离,恍如哀愁,这是一种停留在心底的味道,一个想做读书之人曾经熟识的味道。
不可回,不可追,但,只要这种味道还残留在心底,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