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会倾听
本能的“听”和交往中的“倾听”有所区别。“人类讲话速度往往低于思考的速度”,所以我们会溜号。我们听到的片段式信息被大脑按照它的规矩进行处理,把信息与原有模式拼接,形成了我们自以为对的模式。这就造成我们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听的情况,所以李老师说:人们只能听到自己想听到的,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
对于走神,李老师分析了原因,又给我们提出了有效倾听的建议:
a.最需要克制的就是“过早质疑”。
倾听过程中对倾诉者,不要随便打断、接话,点头是最好的回应方式。论述的开始阶段是反驳难度最低阶段,克制住自己过早质疑的想法,没准会等到一个令人恍然大悟的结尾。
b.倾听过程中可利用多余脑力处理两个方向信息:回顾与预期。
“回顾”让我们发现自己记忆力比预想的差,记笔记是一种弥补记忆不足的有效方法。
“预期”就是提前猜想讲述者要讲的内容,这让我们倾听更主动,记住更多。
c.决定倾听,就要主动帮说者进入“倾诉”状态。
我们需要恰当的情绪上、逻辑上的反应来实现有效倾听。例如在询问时用句式“你看我这么理解对不对,……”而不是武断句式“那你意思是……喽?”
2.说与不说
在“说话”上我们可以迈两个台阶,初阶:要根据情况选择能说的话,该说的话,说出来别人肯听的话。第二阶:通过努力、积累,成为能说更多话的人。
3.交流守则
“如果不经教化、不经训练,或者不经自我挣扎,人有可能一生都无法从思想上摆脱共生状态。”简单说,共生就是觉得全世界的感觉,和我自己的感觉一致,分不清彼和此。
要脱离共生状态就得寻求真相,这个过程中离不开与人交流、讨论。李老师提出三个讨论原则:
a.有意义的讨论前提是双方不仅要相互竞争,更要相互合作。
b.真理独立存在,它不会依附于任何个人或集体。
c.真理不变,也不会因任何人而变,不停变化的只是人们对真理的解释、理解。
4.正确复述
我们的解码不一定正确,注意反馈。
5.勤于反思
每个人都有认知局限,所以反思很必要。李老师提出反思要点:
深刻了解经验局限;时刻保持警惕;使用记录,使自己能记住更多经验;通过阅读观察汲取他人经验;试用类比来跨越未知与已知障碍;耐心等待以拥有不能速得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