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金刚经之布施与忍辱

图片发自简书App

缘起

我开始读金刚经是从慕名与无知开始的,在一个喜欢中国历史文化的,愿意接触圣贤语录文章的人来看,光欲知晓诸子百家,孔圣老庄的精神内涵还远远不够,特别是在唐宋之后的文字中拾掇妙语珠玑中,佛理禅宗的智慧几乎渗透了整个士族的文化精髓,孔圣老庄毕竟属于佛陀差不多同时代的人,还能用一个奇妙的巧合得以大道真理相通来说。自唐宋之后若再否认这一点恐怕不可信服了。虽然宋明之间很多儒家的排斥佛教的,但事实上采用的智慧无不吸收了佛理的精髓。

在诵读过程中,对于“布施”、“忍辱”两个词的字面上理解是不深刻的,总觉得无法做,做不到,超出人的所理解接受的范围。所以,特别将这两个词提取出来研读一番,对于破迷有些益处。

六波罗蜜

布施

六波罗蜜是佛陀经常开示所说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其中的“布施”和“忍辱”是这样解释的:

一、“布施”:就是施舍、给予的意思。布施佛六度以布施为首,布施有三种:财施、法施、无畏施,舍财而施名为财施,历代三藏法师说法,令人悟道,称为法施,安慰苦难众生,令心无怖愄,是无畏施法、就是指在别人遇到危难时,救助别人的行为。

我们再来看布施的过程中,“住”与“不住”进行的布施差别:“住”有执着之意,我们做事一般都有“动机”,有执着的动机称为“住”。譬如,“住色布施”,“色”就是布施的动机,看到某人长得好看而布施就是这个,看到生的凄苦进行布施也是这个。又例如为了“福报”

而布施则是“住法布施”了,动机是“福报”。

反过来,若没有意识“美貌”等分别心,不执着眼前的“相”布施则叫“不住色布施”,没有因为“福报”、“名望”而布施的叫“不住法布施”。

南师在讲解金刚经时说到,布施其实是对一种“习气”的舍弃、放下。布施也真的很难,那些父母为孩子,情侣之间的不能叫做布施,那是“私心”和“痴心”。只有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的才叫“身布施”。世间的众多众生不知什么是布施,以为到寺庙出了钱就是“功德”,那不是布施,那是叫“做生意、做交换”。

平时我们说的“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其发心也不属于“布施”里面的意义。而那些不计回报的处处与人方便,顺手顺便帮忙倒是真的“布施”行为。

可见,布施的核心是内部至外部一种善的体现,接济苦难,雪中送炭是一种布施,还可以理解。解惑明示,指点讨论甚至聆听也是一种布施。见义勇为,挺身而出也是一种布施,如此,世间的“正义和勇敢”与“爱”与“善”链接到了一起。并非有所图而进行“布施”。

《金刚经》中所提到的“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就是用自己的身体,一世又一世的向众生来布施,这是何等的大境界啊,如此福报当然也极大,但依然不胜《金刚经》的诵读和传播。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二、忍辱

“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

《金刚经》中,先将“忍辱”定为“波罗蜜”,作智慧说。且引出歌利王的典故,佛祖还是在做“常不轻菩萨”时的一段往事来作为榜样引导弟子领悟。及将“嗔恨”与“忍辱”的概念挂钩起来。其实欲修“忍辱”先克“嗔心”。

佛门的“忍辱”清净心是由戒定中来的,故修定必先修忍,六度中忍辱列为第三,忍是出离苦海的最妙法。是菩萨道上必须要修炼的重要课题。在六波罗蜜中,《金刚经》经文中佛祖只说到最关键的三个“布施、忍辱和般若(智慧)”,而“忍辱”就是前后衔接最关键的一环,过了此关,最难过的也就过了。

忍辱也是我们熟悉所听到最多的“无生法忍”。“无生”为本无天生,清净无为。“法忍”切断一切万缘,以智慧之剑,斩断一切因缘。

忍辱必须“空忍”而不是“瞋忍”。比如有人骂我时,我忍耐住不还嘴,可心中气得不得了,这种强压制的办法并不是忍辱的真实义。佛陀说修行忍辱时不要有忍辱的法相,如果听到赞扬就开心喜悦,听到批评就心生怒意,则背离了“忍辱”的意义,应该先慢慢领悟。欲求大道,须对于经义要圆解、要深解,日常生活当中,遇到什么境界都能运用上去,举心动念均是修行,功夫用得上,日久必有成就。对凡事看淡一点,即算有进步,愈淡薄愈自在,渐渐的放下“我、人、众生、寿者”四相。,这个“忍辱”也就没有了,达到“空忍”境界。

忍辱法门,从浅至深,有五种层次 。
第一,生忍。难以忍受,很是痛苦。
第二,力忍。不与计较,退一步、让三分。
第三,缘忍。辨明其中缘由,心甘情愿不生嗔恨心。
第四,观忍。用空观智慧来照察了知身心世界,嗔心无处发生。
第五,慈忍。不但不生嗔恨心,反而发大慈悲心。

东西方的类似观念

1、苏格拉底

先说说佛陀时代西方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两件事大有深意,一是他与妻子【灿蒂柏】的故事,大家读知道她的泼辣之名,最著名的就是苏格拉底在外面和别人讨论学问回家,被老婆痛骂,在他默默忍受后抽烟闭嘴时被淋一面盆水,当别人问及他时,他还幽默的说雷霆之后必有大雨。并说到,与老婆这样的人都能忍受还怕和别人忍不了?二是他被判死刑时,他妻子痛哭并大喊冤枉,苏格拉底回答说,我无罪受死就死光明磊落,难道你让我有罪?他在死前明知道毒酒,依然微笑饮下。

故事虽然与“忍辱”有些牵强,但其对精神实质则是相同的,(苏格拉底的死法与达摩祖师之死何其相似)以爱和善对待他人,修习忍辱的过程及其相似。并对死亡的从容的态度几乎就是了无“四相”境界。

2、耶稣:

(马太福音5章3~12节)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

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

(马太福音5章43~45节)你们听见有话说:‘当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这样,就可以作你们天父的儿子,因为他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

(马太福音5章38~42节)你们听见有话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只是我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要由他拿去;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有求你的,就给他;有向你借贷的,不可推辞。

3、老子: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道德经第八章》)

老子的上善若水,处众人之所恶的大道觉悟,与忍辱境界无相境非常吻合。

4、孔子: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他老人家主张要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这不是怕事,而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自省,虽然没有忍辱的明显行为,但发生了事情首先没有“嗔心”,而是先自己找问题,如此一来,受外人责备之时也是忍辱自省之刻了。

《史记》中还记载着一个叫“项橐”的孩子,在和孔子交谈中,孔子被驳数次,不但不怒,反而要拜其为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矣。要不耻下问”的典故出于此事。这也算是孔老夫子忍辱的意外收获吧。

5、曼德拉:

南非国父曼德拉,其政治主张和政治手段不作评论,但其在在监狱中度过了27年的终于重获自由时的一个举动则诠释了一个如何面对“辱”表现出来“忍”的态度。

曼德拉在总统就职仪式上,他邀请看守他的3名前狱方人员也能到场。并恭敬地向3个曾关押他的看守致敬,在场所有来宾以至整个世界都静下来了。后来曼德拉向朋友解释说,自己年轻时性子很急,脾气暴躁,正是在狱中学会了控制情绪才活了下来。他的牢狱岁月给了他时间与激励,使他学会了如何处理自己遭遇苦难的痛苦。他说,感恩与宽容经常是源自痛苦与磨炼。「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这也是另一种方式的“忍辱”虽然离开佛陀的境界很远,但也是极其值得赞赏的一点。

图片发自简书App

“布施”与“忍辱”的现实意义

说到“布施”、“忍辱”的现实意义,我觉得在这个充满着激情和诱惑,和平却又浮躁的社会中,能够真正的领会佛陀的意思尤为重要。

1、少一些功利,多一些利他之心。在这个社会中,获取和拥有是众生的常态,但是我们是否听过“天堂和地狱吃饭”的故事?天堂和地狱的人都有一把长长的勺子,区别就在于“利他”行为之后的回报和和谐。我们这里提倡的布施,一种为社会创造和谐的方式。少占一些资源,多给一点便利,小到你随手从车窗扔出一张纸巾时你想过别人的付出的代价么?之前网上讨论过“公共租赁自行车被锁成为私人使用”的案例。众说纷纭,各有理由,而如果大家懂得“布施”含义的话,这些矛盾根本不是矛盾,只是一份善意和祥和让人与人之间变得温馨一点。

2、“忍辱”并非软弱!人与 人之间,站的角度不同,看待事物的感知就不尽相同,一旦在见解上冲突了自己,多一份“忍辱”观,事情会变得不是那么“屈辱”。很多人为了一时意气,觉得欺负了对方很解气,可是,试问,对方若不是心态极好或者实力悬殊,会退让么?

若是对方心态极好,菩萨心肠,那这边解气出气的人不是魔鬼是什么?若是对方实力悬殊而退让,会甘愿吃亏不记恨?

3、虚云老和尚提及,他悟佛理不过两个字:一是“因”二是“果”。且不说三生三世的因果报应我们很多人不敢认同,但看人世间的情况,我们看看。古语云:“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会看到很多的实例。六十年也太长,我们再看看“十年”又如何?再短些,认真细看,三年时间就会看到很多的因果。此法是南师在“禅七”中对信众说的。一对比,果然会明白很多。

4、我们这个世界,佛陀说是“娑婆世界”,又叫“堪忍世界”。是一个有残缺的世界,一切都不会常圆满。这和我们古代的哲理的一致的,“阴阳八卦”每一卦都有起落。也和“老子”的抱残守缺类似。同时,佛陀也指出,正因为不完美有残缺,才会在修行的路上有所区分,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就光明了、修行“布施和忍辱”两个波罗蜜。开悟就在门内。

小结

在总结整理“布施”、“忍辱”释义时,不得不简而又简,佛法万千,其殊胜妙义在典籍中不胜枚举,一头扎进去后会越看越心惊,仿佛探索到一个无底的大海深渊,各种理论各种见解,代代大德进行解读,于还不能了悟的我反而会走不回来。算了,就解一些字面上的作为心得,之后逐步深入,以求智慧。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761评论 5 46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953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998评论 0 32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248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130评论 4 35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145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50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36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510评论 1 291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601评论 2 31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76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47评论 3 31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613评论 3 29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911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91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532评论 2 34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739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