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有个印象很深的事情:
公交车站到站后,上来了一位老人,老人上车后才发现自己忘带钱了。所以对司机说自己没钱,希望师傅能通融一下。
本来也是两块钱的事情,司机想着老人家也确实是忘了,于是打算着帮老人出这个钱。
这时候,后面的乘客发话了:“司机,才两块钱啊,就算了吧,老人也不容易。你就当做做好事,毕竟每个人都有老的那天,对吧。”
其他乘客都点头表示赞同,但公交车司机接下来对这位乘客说的话会让全车人都傻了眼。
司机回应到:“两块钱确实不多,老人也确实是特殊情况,我也没准备向他要。但事情要说清楚。要不要那两块钱是我的事,如果你想当好人,你就帮老人把坐车的两块钱出了,不愿意出,就不要用你口中的善良和道德来要挟别人。你想的倒也挺美,不愿意帮老人出这个钱,却跑出来装好人。钱我可以不要,但这个好人我自己会当。”
司机的话一说完,全车人都沉默了,仔细想一想也确实是这样,人家司机都已经让老人上车了,这位乘客却自己跳出来再用道德来“绑架”司机一次。
师傅随后让老人找个位置坐,并表示这两块钱自己会补给公司的。
这个事情让我印象很深: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讲道德不是为了约束自己,而是为了审判他人。
如果你想做好人,就请付出行动,不要只停留在嘴上,然后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绑架别人。
正如尼采所说,迫使人们遵从道德本身就是不道德的。
每个人都是自由,我们的行为受到法律和自身道德的约束。但不能因为道德去强制别人做一些事情,这本身就是一件很不道德的事。
奇怪的是,现在总有人将其他人的帮助当作理所应当:
“你英语学得那么好,帮我孩子补补课呗。”
“你现在赚大钱,借我点钱你不会不答应吧。”
“兄弟我最近真的不容易,你手头这么宽裕,这点钱就算了吧。”
“你那么爱干净,以后宿舍就交给你打扫了哈。”
“孩子还小不懂事,你让让他怎么了!”
“听说你会PS,帮我做张海报吧,要求是......对你来说应该很简单吧。”
“听说你是学画画的,帮我画幅画呗,反正对你来说是举手之劳。”
“学姐,你认识的人多,就随便找几个人问一下嘛,反正举手之劳嘛,学姐这点忙都不帮吗?”
因为你会,因为我们是朋友,所以你必须仗义帮助我。
这样的“道德”,实在廉价到可笑。这样的“要求”,更是不断地在消耗我们之间情谊。
对待这样的人,该拒绝就拒绝,该屏蔽就屏蔽,你没有任何义务为他们的不要脸买单。离消耗你的“朋友”远一点,越远越好。如果朋友帮了你,记得感谢和回馈。这不是客气,这只是基本的礼貌。
人与人之间舒服关系的重要一点就是不用自己的道德绑架别人。
不要把别人的情分,当成你的福分。
不要把别人的客气,当成你的运气。
不要把别人对你的好,当成理所当然。
帮你是情分,不帮是本分,帮不了你也无权指责。“举手之劳”是别人的谦辞,而不是你用来道德绑架他的说辞。
遵从内心的选择,同时也尊重别人的选择,不应该过分的苛责别人。
还有一种道德绑架发生在我们的亲情中,叫做——我是为你好。
这样的例子或许正在你我身边上演:
@恺恺爱扶贫:大学报考专业的时候,我想报考设计。我爸是这么对我说的:“学什么设计,男生学这个以后出社会有什么用。听我的,学计算机,以后好找工作。”
@雨停等天晴:我妈是这样否定了我多年的爱情:“那个男生家里没房没车的,你以后跟着他准要受苦,还是分了吧,妈给你找个有稳定单位的,一辈子不用愁。”
@热心市民周某:毕业一年,在广州做销售,一直拼博努力着。有一天,我爸对我说:“在外面折腾个什么劲,回来吧,回来考个公务员,又稳定又舒服,我这是为你好。”
@求包养的薇子:那年我25岁,爱情不是很稳定。家里人却一直在劝我快点结婚:“我都是为你好,你要赶紧结婚,再大两岁,结婚就难了。”
@吃饭睡觉打豆豆:表姐结婚两年了,但表姐事业心很重,一直忙于工作,想着以后工作晋升物质条件稳定了再要孩子。父母和婆家见好几年了都还没孙儿,不乐意了,轮番上阵得给她做思想工作。“你们俩也结婚好几年了,也快三十了,赶紧生个孩子呀,错过最佳生育年龄就不好了,我们老一辈也是为你们好,听句劝!我们现在还没抱上孙子,都开始议论了说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以爱的名义,似乎更让人无法拒绝。他们不断打着“为你好”的名义,越界干涉你的人生,要求你不断地牺牲,牺牲你的爱情,你的自由,甚至是你的理想,而仅仅满足是他们自认为“对的”期望。
说到底,还是以爱之名,行着伤害之实。
亲情不是用来“绑架”的,而是用来珍惜和保护的。遇到那些以爱之名的道德绑架,我们不必冷若冰霜,也不要一味地接受、忍让,要学会有理有据,学会为自己考虑,让对方换位思考。请一定坚持自己内心的原则,不要把自己置于为别人而活的境地。
不必活在别人的期待里,你生来是为了成为你自己的。
上海交大教授窦令成说过一句话:“现在人和人之间的矛盾,主要是来源于有那么一拨人,惯于用圣人的标准衡量别人,用贱人的标准要求自己。”
作为吃瓜群众,反正音响没安在自己家门口,他们说,人家大妈跳广场舞怎么了,老年人难得有点娱乐活动嘛。
作为烂好人,反正熊孩子刮坏的不是自己的车,他们说,小孩子不懂事,你一个成年人计较些什么。
工作中能者多劳。因为你会做,所以你必须要去做。因为你会做,所以你要多做。而不会的人呢,就可以逃避工作舒舒服服地享受“不会”带来的轻松与自在。你弱你有理。
前些日子吴京向九寨沟地震灾区捐款100万,可网友不依不饶,认为他捐少太了,叫嚣着吴京就应该捐1个亿。更有甚者,在逼捐前还说:“我这不是道德绑架哦,千万不要让观众失望哦!”可是当提及让键盘侠捐他们工资的20%,他们瞬间就安静了。
禁人作恶,可也;强人行善,绑也。
还记得《论语》中的子贡与孔夫子的对话: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是这样翻译的:
子贡曾问孔子: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原则呢?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
那这个“恕”是什么意思呢?大家如果把“恕”字拆开是“如”、“心”二字,即“如他人之心”,“恕”就是要我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要懂得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宽以待人的道德准则和思维模式。
在这个年代,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很多,但是能做到“己所欲,亦勿施于人”才最可贵。
很多人打着“为你好”的旗号让你做着不愿意做的事,逼你选你不喜欢的选择。
很多人说着“反正你也...”的句式来求帮忙,丝毫不考虑你的处境。
很多人抱着“我弱我有理,你得帮助我,否则你就是小心眼”的心态对他人进行道德绑架,来取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我觉得尊重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修养。尊重别人的观点,尊重别人的选择,尊重别人的活法。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天差地别,也各有各的三观和苦衷。但是我认为,凡事只要问问自己这三件事也就够了:
知道什么是对的,
去做,
不强迫别人去做。
最后,分享一个以前看的段子:
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坐在爱心专用席上,旁边还有一个座位。然后车上来了个老太太,带着他的孙子,大概十七八岁。
老太太让孙子坐在空位上,自己站在年轻人旁边,一直盯着他。年轻人受不了,就给老太太让位了。
后面的大爷看到这件事,也站了起来给年轻人让位置,年轻人连连摆手。大爷说:“下个站就到了”,年轻人一听也就没什么负担,坐了大爷的位置。
然而大爷并没有准备下车,而是站在老太太的孙子旁边盯着他。老太太的孙子受不了,也给大爷让位了。
坐在后面的年轻人,看到大爷回头过来给他比了个“耶~”
你大爷毕竟还是你大爷!
我以后也要做这样的大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