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描写了一句古诗词,也就是一句,还没有按照平仄的规矩的来,让人见笑。写的是“秋飘雨落青山寺,花散竹溪碧水堂”。好像有些禅意,其实只是模仿。但心中真诚的希望这样的情境能够得到实现。
大师班的第一天,真的是拖着疲倦的身体回到家里,主要在那里管理同传,但是心里真是别扭至极,环境终归是环境,不能改变,只能适应。所以我在自己的世界中悄无声息,在一种诡异中的气氛里度过了这一天的时光。
早上,发放同传,我在那里,配合着大家的工作,与年轻的孩子们一同完成任务,其实这没什么,但是这种感觉确实有些奇怪,奇怪的不是与孩子们共事,而是与孩子们在做一些特别简易的工作,我不是不可以做,只是觉得这样的工作,真的值得我这样付出吗?
于是我选择静静的看书,做一名安静的执行者。我期望着静谧环境中的禅意,但是禅意在这吵杂的场合,总显示的格格不入。
我希望自己具备一定是实力赶上这些奇葩,但是我又需要时间来弥补我自己,所以我选择静心读书。于是我在座位上,打开书本,沉侵在书的世界中,但是在这种环境下,书中那恬静的世界,也在这样特定的环境的下发生了扭曲,字里行间的味道好像也大不如执之前的鲜美,原来的那一股书香渐渐退去,发出一阵阵刺鼻的气味。
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心不安定,还是周围过去嘈杂。我想看到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想了解这个世界上那些爱看书的人此时如果在面对和我相同的处境时他们会如何处理。想知道我这样的人还分布在世界的其他地方,我们这群人只是彼此从未谋面,只是之间从没有联系。这都是物理之间的差距,我们的内心在通常情况下会靠的的很近。
在阳光下,我坐在那里,书本的每一行字迹都炫目耀人。但是与我并排的人,都早已去对面的阴凉处避凉,在那里他们觉得舒适。而我依然接受这阳关的普照,温暖,清新。
我抬起了头看见对面的人,早已扎堆在一起,彼此在物理空间中亲密无间,从气氛上看,他们吵着闹着,说着笑着,快乐与轻松是聊天空中的主旋律。我觉得对面的人群就好像集体在无意识的交流中陷入了某种的沾沾自喜。对面的人,看我可能都是另类,或者怪胎什么的。独自坐在这里,好像被寂静所缠绕,但是我的精神和人个是那样的独立,我观察对面的他们,他们的对话在附和、在调侃、在显派。他们是我的对照,上帝好像在开着另一种有趣的玩笑,在折射着什么,在表达的什么。
一边是大家围在一起,开心的说笑。一边是一人的独自守望,安静的看书。这其中的意境有几人能体会,有几人能这样的面对,这样的参与有趣的写照。
但是可惜的是大部分人会选择,在嬉闹着放弃自我的独立,而避免形单影只的尴尬。少数的会成全自己的独立意识,在寂寥的环境在抛弃无聊的随声附和,直面孤独的容貌。
我其实不是什么特立独行的艺术人士,也不是什么故作清高的土豪老板。我只是想实现自己,如果喜欢聊就聊,喜欢看书就看书,喜欢思考就思考,但是绝对拒绝什么扎堆的漫谈,思考在其中停滞,思路被别人东拉西扯,毫无目的可言。
我们更本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与他们扎堆,多数人只是觉得,大家都这样做,所以我也必须这样。这样导致的最可怕的是我们开始歧视孤单者,鄙视独立者,虽然嘴上闭口不谈,但是心中真的对这些人带着有色眼镜。不管他在干什么,不管他是谁,只要这样我们会从心理对他们排斥,对他们拒绝。假如他们在思考,在读书,即使是这样崇高的行动也会在瞬间化为乌有。其实更令人难过的是,我们一面鼓吹着读书的好处,和读书的一处,但是当真正发现这样的举动往往和独自与孤单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我们被孤立的阴影吓得不敢雷池半步,我们向庸俗低头,同时我们还反过来,狠狠的咬一口读书者的行为,像这样的悖谬,不知在生活中又有多少,发生在中国社会上这样的事情不知还要持续多久。
��庐��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