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6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他说我没有看过一个真正喜欢仁的人,讨厌那个不仁的人,看不起那个不仁的人。我没有看到一个真正爱好道德的人,讨厌一个不道德的人。为什么呢?一个爱好“仁”道而有道德的人,当然他的修养几乎无人可以比拟,实在很难得;可是,他如果讨厌不仁的人,看不起不仁的人,那么他还不能说是个仁者。“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是说,一个仁者,看到一个不仁者,应该是同情他、怜悯他,想办法怎样把他改变过来,这是真正仁者的用心。我们讲道德,别人不讲道德,我们就非常讨厌他,那么我们是同样以“不仁”的心理对付人家,我们这个仁还是不究竟。所以孔子说:“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这是孔子讲的忠恕之道,推己及人的写照。我觉得冷了,想到别人也怕冷,要别人快去加衣服;想到自己,就联想到别人。假如我自己仁,看到别人不仁就讨厌,那我也是不仁。
下面跟着是讲“仁”的用:“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这是他假设的话。他是说,仁是很难的修养,人本来有爱人之心。我们观察一个幼儿,同情人家的时候特别多,后来渐渐长大了,心里的厌恶也越大,仁心就不能够发挥。所以他说仁是人人可以做到的,但几乎没有人能在一天当中,用心、处世,完全合于仁道。假使有,他仁的修养必然很高超。只要立志,没有说因力量小而达不到仁的境界。但是他又补充一句,也许有力量不足而达不到的,但我从来没有看到这种情形。
这篇从开头的一节,到这里为止,都是讲仁的体与用。所谓体是内心的修养,如何做到仁、爱人;仁的用,有推己及人的精神,心胸宽大,包容万象,能够感化他人,这是仁的用。(《论语别裁》)
貌似是对昨天上一句话的进一步说明。
每个人都有喜恶。
夫子很现实,他摆出一个标准,然后很贴心的告诉我们,一天当中时时刻刻都按照此做太难了,可能性不大,难道他懂得挫败感对人的负面影响吗?
但是——夫子又让人明白愿力的厉害,只要愿意“用其力”,那蕴藏的力量则无比巨大,结果必定有,只是迟早的事。
一种内驱力的唤醒。
想起《大医精诚》中“无论长幼妍蚩华夷愚智”那段话。难怪说“医者仁心”。
并且从夫子的语言习惯中,感到一种客观态度:我没见过什么什么,大概也有吧但我没见过。他没有无须质疑的口吻,也不说自己的话就是天生的真理。学生们也有心,把这样的语言习惯也如实记录,真是师徒比知己。夫子一定是个平实可亲的老人家,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圣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