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公众号和朋友圈总发年轻人一夜暴富的文章,博眼球的同时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陷入焦虑,这部分年轻人大多成就动机非常高,认为这一生要不断的攀登高峰,很难知足,无法安于眼下的工作。
这叫做易得性直觉,就是指如果能够根据映入头脑的现成例证(记忆中现成可得的)做出回答,那么我们就会假定该事件是经常发生的,运用这一认知规则进行判断。简而言之,就是说人们总是喜欢偏向于自己熟悉或者容易提取的信息来对某事进行决策。
也就是看了那么多成功学的帖子,就觉得周围成功的人特别多,而且成功并不难,但自己竟然不是其中之一,焦虑啊焦虑。但很少去思考成功背后的代价,有个知识型网红为了日更,写到要颈椎病发作,要带着牵引的理疗器继续写;大号咪蒙、得到App的罗振宇、樊登读书会早在做公号之前就有多年的专业累积和资源了。看见这么多人说红就红了,让很多离开校门没几年的90后的也坐不住了。
我最近遇到三个小妹妹,都是急的想换赛道:A想要通过国外读书来逃离职场,觉得研究生学位加身就能要价更高了;B觉得自己早早遇到了瓶颈,非要转行,而且转行跨度之大让她转了就后悔了,其实她这种情况不论转与不转都会难熬,是心病;C在司和外面的诱惑上举棋不定,内外环境各有各的好。
她们问我怎么选,我了解有限,只能说从自身的资源、能力、性格出发,去选自己可以从事那类职业,而且是资源和能力的考量要大于性格的考量,像MBTI这类性格测试会告知你的性格比较适合哪类工作,然而并不是这样,性格的过分考量,会忽略学历、家庭出身、创造力等的影响,和个体的现实条件。有位猎头专家专门调研了几十位名企高管,发现她们的成功和性格好恶几乎没有关系,他们当时也没想到自己会有这样的机会,只是在毕业的时候恰好看到这个企业招聘,而这个企业也还不错,就加入了,看,这就是当时的资源带给他们的职业选择。
姑娘们迷茫了,越迷茫越焦虑,这不赖他们,毕竟我们的教育体制从小到大很少有关于人生规划方面的思考。这里插一句:我们的教育大多死记硬背,和美国的蓝领教育很像,只要做好螺丝钉,有个技能就成了,不需要过多思考,将来别吸毒就成了;美国的中产阶级接受的就是我们常说的素质教育,将来为精英阶层打工,精英阶级要学习如何做决策,他们将来要当议员、竞选总统等。所以没有培养很强的独立思考能力的我们,不知道自己该怎么选者职业发展。工作简单分为三大领域:
商业:挣钱多,但是竞争激烈
从政:比较稳定,旱涝保收
学术:很稳定,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但是科研压力大,生活还很清贫
在美国“商政学”是可以互通的,但是中国不行,三个领域之间有壁垒,选了一个领域就很难进入另一个领域,比如你是企事业单位写材料打杂的,想来外企做行政,这个基本行不通,因为他们在不同的体系里。
所以我们在选择的时候不能贪婪,什么都想要,又想实现高大上的学术研究,又想挣钱多是很难平衡的。比如,恩格斯如果不养着马克思,他怎么有精力写完《资本论》?!马克思白天忙着跑业务做管理,哪来精力再搞什么高大上的研究了,所以要专注,不能贪!
另外一个不断进阶的方法就是多读书,不以数量为考量,一本好书至少读两遍,读第二遍的时候要吸收书中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内功。否则像某些大咖说的一天读一本书对我们并没有什么卵用,只有:能带来行为改变的才叫知识”,其余的叫信息,所以干货并不是越多越好,要看你能转化多少。而且现在很多人不看书的,看书也都是直接接受书中的观点,不假思索,普通人要想发展的好唯有武装大脑,要想头脑聪明就要多读书,多思考,多关注和大众不同的看法,切记人云亦云,比如魏忠贤于明王朝就真的一无是处、作恶多端么?!为什呢他死没多久,大明就灭亡了?
从现在开始,选择好自己的赛道,专注持续的投入,多读书多思考,坐拥海量信息,这是这个时代给你最好的礼物!另,行动力也是个极大的美德,希望这样的美德你我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