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同事看到我在读村上,皱起眉头说,村上啊,太忧郁了。其实我很想跟他说村上有多可爱有多幽默有多真诚有多惹人爱,但我当时读得太嗨,懒得回。不过心里可是默默说“看我哪天来个长篇大论为村上洗白”。哈哈哈~
估计大多数说村上很忧郁的人,脑子里都是写《挪威的森林》的那个村上,但是看过《当我谈跑步时候我谈些什么》,肯定会对村上改观,甚至会有点开始喜欢这个老男人的。
村上也是零零碎碎在读,最近又看了三本村上的书,也是喜欢得很,索性来跟你们聊聊不一样的村上~
#村上是个生活家#
以前老觉得生活家的日常,应该是有鲜花可捧有书可看,有咖啡可喝,有茶可品有烘焙相伴,蓝天白云山水大地到处走到处看。但看完村上的《爱吃沙拉的狮子》和《大萝卜和难挑的鳄梨》,我对生活家有了新的理解。
在这两本书里,村上所写的,都是我们很常见也很琐碎的生活。但他对生活的安排,对生活的思考,用个可能不大恰当的比喻来说,就是会让你觉得“看起来很美味”。
诗和远方的田野或许值得我们羡慕,但把近在眼前的种种用心经营好,我们也可以成为自己的生活家。
三十岁之前
三十岁之前的村上,跟大多数人毕业就业再结婚成家的经历不一样,他是先结婚,再工作,然后才毕业的。而从早稻田大学毕业前,他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店——一间可以播放爵士乐,提供咖啡、酒类和菜肴的小店。
村上说,“我当时沉溺于爵士乐,只要能从早到晚听到喜欢的音乐就行啦,出于这个非常单纯、某种意义上颇有些草率的想法,我还没毕业便结了婚,当然不会有什么资金,于是和太太两个人在两三年里同时打了好几份工,总之是拼命攒钱,然后再四处举债,就这样用东拼西凑的钱在古粉丝车站南口开了一家小店”。
当时的村上,是累并快乐着的。每天早起晚睡,省吃俭用,但是年轻又健康,不用朝九晚五地坐班,还可以结识形形色色有趣的人,完成社会化学习,最关键的是,在自己喜欢的音乐中自我满足。
其中村上写到的一个细节我很喜欢。在开店那会,他们过着节俭的斯巴达式的生活,村上家里几乎没有电视机也没有收音机,甚至连一只闹钟都没有,也几乎没有取暖设备,寒夜里只好紧紧搂着家里养的几只猫咪睡觉,猫咪们也使劲往他们身上贴。
就算是到了人跟猫咪互相取暖的地步,村上依然觉得,拥有了爵士乐,就拥有了全世界。所以啊,每个人的生活里都要有能让自己快乐的小确幸呀~
三十岁之后
三十岁之后的村上,坚持素食,每天跟音乐书籍作伴,写写稿子,跑跑步,游游泳,玩玩铁人三项,写不出什么的时候搞搞翻译,几乎是几十年如一日,但这样总体重复的生活他并不觉得枯燥乏味。
村上有着极大的耐心和定力,无论是三十岁之前还是三十岁之后,村上用自律书写的极简生活,自得其乐、别人也艳羡。
就连梁道长也说,他读异常火爆的村上无感得很,但是看了《当我谈跑步的时候我谈些什么》之后,也有点佩服村上了。
安于自我,绝对自律,生活井井有条,这是我喜欢的村上,我觉得这样的村上就是生活家。我也希望自己“且跟自律共白头,亦有生活可回首”。
#村上是个小说家#
村上其实是一个特别随性率真谦虚的人。无论是在《当我谈跑步的时候我谈些什么》还是在《爱吃沙拉的狮子》,还是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里,他都说自己并没有文人天赋。
村上自觉成为小说家是在他意料之外的。按照他的说法,要不是1978年去神宫球场看养乐多燕子乐队希尔顿的完美逆袭,让他有了的“没准我也能写小说”的念头,以及《且听风吟》拿到了《群像》新人奖,也许村上一辈子都会经营那个放爵士乐的酒吧的。
但我一直笃信人生之必然。村上最终走上了职业小说家之路,跟从小就有了的阅读习惯、父母都是教师的家庭环境、以及村上热爱且深爱的性格特点直接相关。当然写小说的触发点跟得奖也是最终让村上走上职业小说家的关键因素。
关于创作
在村上看来,写小说其实是一项慢节奏的活,并不需要头脑活络。写小说并不怎么赚钱,那些本想一直从事创作的“聪明人”看不到“钱途”,很难在创作这条路上坚持下去。
至于村上,能够顶着小说家的头衔至今,也不外乎是本身对于创作的热爱、不喜欢坐班的性格,当然,实际点来说,村上的书确实也卖得不错。
作为一个从三十岁写到六十多岁、且保持每年至少出一本书的高产小说家,村上也有自己的创作经验之谈。
在村上看来,要想成为一名职业小说家,如下几点值得参考。
坚持阅读、持续输入
村上其实是一个很容易忘记的人,由于他睡眠太好,睡前冒出很多灵感大都没有及时记录,结果第二天死活想不起来。但即使是这样,村上说自己从来没有过题材不够用、明天该写什么的焦虑。这还是跟村上大量的阅读有关。
人在年轻的时候,还是要尽可能地多读书,好的坏的都可以,一本本读下去,让这些故事渗透你的身体,有辨别好故事和坏故事的能力,这是一个人成为小说家的基础。
坚持写、勤修改
作为一个作家,村上不仅写小说,还写随笔,写专栏。在坚持写的这个过程中,村上也不断地创新语言和文体。现在的村上,回过头去看自己第一部小说,也自觉很不成熟。
甚至在他刚写小说的那会儿,有很多文学界前辈质疑村上写的不是小说,无法跟文学相提并论。但当时的村上还是觉得,年轻的自己资历尚浅,但以后会有质的蜕变。
“眼下的确并不完美,可总有一天能写出像样的优秀作品来”。非科班出身,村上也终在这样写写改改的过程中,成为今日炙手可热的职业小说家。
学会观察、反复思考
多观察身边形形色色的人,各种各样的事情,反复思考,多维度地看问题,也不会急于得出结论,这有益于作家辩证思维的形成,也会在思考中加深对素材的印象,为以后的信手拈来打下基础。
有足够健康的身体支撑写小说这项脑力活
了解村上的人,应该都知道村上除了是个作家外,其实也是个马拉松健将。最初保持每天5k、10k的跑步习惯,一年还会至少参加一次马拉松比赛,甚至还有过一天跑100公里的经历。
村上自知写小说是一件特别消耗脑力和体力的活,所以运动的习惯也一直都在。后面年纪渐长,对跑步的热情没那么大的时候,他又尝试了铁人三项。
我2015年每天至少跑10k,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对自己说,连村上那么忙的人都每天坚持跑步,还跑那么久,我又有什么理由懈怠呢?所以跑步的习惯也在村上的影响下坚持到现在呢~
用专注和自律来保持写作效率
村上是那种做一件事就会任劳任怨去做的人。但在这样毫无保留地付出中,村上的专注和自律让他更快速地触及到了成功。
无论是还在开店时每天挤时间写小说,还是之后每天固定几个小时搞创作,村上的绝对专注和高度自律都是常人难以做到的,而这也让村上更快地触及到了创作巅峰。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村上,但是“得自律者得成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关于获奖
在莫言拿诺贝尔文学奖的那会,村上也是热门的夺奖人选。之后每次评诺贝尔文学奖,媒体都喜欢拿村上来说事。
但是村上自己对于业界看重的诺贝尔文学奖却看得很轻。他说,流芳百世的,不是奖项,而是作品。比起拿奖,更重要的是为读者写出质量更高的作品,自己写的东西能跟读者产生共鸣。
当然村上也并不否认《群像》新人奖对他的意义,毕竟是那个新人奖打开了村上成为小说家的大门。
把兴趣转为成了职业,懂得坚持和精进自我,这是我喜欢的村上。我觉得村上是个不错的小说家,但我更爱看他的随笔。
我喜欢他的谦卑和淡然,坦诚自己的先天不足,对后天取得的成果也不炫耀,一心只想写小说的村上,才是真正的大家姿态。
村上说,不管工作多忙生活多艰辛,读书和听音乐对他来说始终是极大的喜悦。这说的就是我这个书痴患者和乐迷的心声。
我高中就开始读村上,大学和工作后也还在读村上。跟村上有太多共鸣,所以村上是我目前唯一有那种“他写到老我就读到老”念头的现当代作家。
除了一两本写音乐的书不怎么感冒外,目前看过的村上的大都喜欢哒~正在开读的斯普特尼克恋人感觉也不错。
哎呀,一说村上就有点停不下来,如果有村上粉的,可以留言交流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