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扯淡?
扯淡是一种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人们通常会靠闲拉东扯来维持日常的生活人际关系,他们注重的是扯淡的工具性,而非真相,这种看似在言说的交谈实际上却没有传递任何有意义的信息。用花言巧语去说服他人——其实是扯淡——用那些没有实质内容却能欺骗于人的诡辩言论。
哲学按照词源有热爱扯淡就不那么爱智慧了。在里,对于哲学一词和对扯淡一词并无普遍接受的定义,也预见不到有达成一致定义的可能。就西方学术史来说,哲学是对一些问题的研究、涉及等。扯淡是对一些问题的逃避的出路。哲学可以看作一种尺度。这种尺度的作用在于,从理性存在物本身出发,去寻找理性的本质以及自存与世界其他存在物的关系。这个尺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量出扯淡的基本路径。再来看不少伟大学者对哲学的定义,从而引发对扯淡定义的思考。认为:哲学是一种特殊的思维运动,哲学是对绝对的追求。这样谈论哲学: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哲学显然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哲学定义:“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思想”。中外哲学的产生皆起源于疑问。同样,扯淡也起源于疑问,不论从定义还是表现都走向了它的反面,所以,对扯淡的定义没有名家指点,却也有迹可循,如下:
首先,从扯淡者的主观态度上看,一方面,行为人主观上不明真相或是漠视真相,他根本不在乎自己表达的内容是否为真,而更多的是因为交流的需要而为。扯淡的本质是缺乏与真相关联,对事物真正如何漠不关心。另一方面,而行为人的主观认识到事实的真相,但因为事物具有不可澄清的模糊性,因而再多的表达也不能表达事实的真相。也就是说那些在言谈中发现的不能加以澄清的东西,那种言谈不仅是模糊的,而且还是不能使其不模糊,任何能够成功使其不模糊的地方就会创造了某些不被认可的言谈版本。敢于扯淡,善于扯淡的历史人物大有人在。其中,扯淡扯出最高水平的,当属秦朝指鹿为马的赵高。
其次,从扯淡的信息呈现看,扯淡是真假陈述的混合体,听众接受到行为人所陈述的信息可能是事实的真相,也可能是假象。扯淡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让听者服从了扯淡者所表达的事物。“它试图说服我们相信我们自己关于重要之事的评估和判断。”不过扯淡仍然传达重要信息,从人们如何扯淡、扯什么淡,特别是什么不被扯淡,可以知道人们的趣味、意图和他们真正严肃对待的事情。
从扯淡的表达途径看,扯淡更像一种艺术,而不是技术,行为人为达成目的,通常会采取必要的修辞手段,故意隐藏、掩盖真相或是将简单事物复杂化。于丹在央视百家讲坛上说过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真的是这样么?问问那些研究过《论语》的人,他们肯定知道。她通过将观众的注意力从真理的那个部分转移开来实现扯淡。
二、为什么大家都在扯淡
我们既然知道了它的存在,那么,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扯淡?因为界定扯淡的界限不好拿捏,也因为扯谈自身可以带来的好处引人神往。扯淡就是俗语中的“我这么一说,你就那么一听”,说不由心,听不过心。随之,当我们聚在一起,好像必须得说点什么,最好说的大家情绪激昂,争得面红耳赤,噢,这样就好,这个会才算圆满结束了。反之,如若大家席坐满堂,却鸦雀无声,是不是觉得特没劲?其实不然,荀子说:“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说的恰当,是明智的,你沉默的恰当,也是明智的。不难看出,说和不说是两种选择,重点是恰当,也就是度,是界限。当我们越界说的不恰当了,它就与事实背道而驰,总结原因是为以下几种:
一是因为人们普遍相信,作为民主社会的公民,有责任对所有的事情包括国事都发表意见。二是目前怀疑主义盛行,人们对追求“正确无误”这一理想望而却步,转而追求所谓“诚意”,“忠于真实”被“忠于自身”所取代。三是为了润滑人际关系,也为了应付权势者的钳制和强行灌输不得不曲意为之。四是当一个人出于名利目的,想扮演“大师”角色的时候,他就会热衷于扯淡。一个人有责任或有机会,针对某些话题去发表超过了他对该话题的了解时,他就开始扯淡。
三、来自扯淡的警告
扯淡会消解价值,它让严肃的东西都变成一种可笑的东西,一种可娱乐化的东西,如果一个人严肃的扯淡,那就更不得了了。这样的扯淡无处不在地出现在我们的言谈或者行动中。在一些考核评价材料中,我们通常会在评语中这样写:“该生热爱祖国、团结同学、尊敬师长、能积极参加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这样的评价不能说他是错误的,当然也不能说他是准确客观的评价,但是这些“无效的、无害的评价”却能够通过审核者的法眼。扯淡者在评阅中并不关心他陈述的与评阅对象实际做的是否符合,因为他们本来就很漠视事情究竟如何。扯淡者并不关心他所写的内容,因此他并不需要静下来总结某个人在各方而的表现,评阅者知道这是扯淡,但评阅人一般不会看重这些扯淡元素.而审核者也必须在工作中看到这些扯淡元素。最后一个人的价值也不过是“纸上谈人”,有时这些评语也掩盖了某些事实,但有人追究吗?没有,我不知道这样的价值取向伤害了多少人,我只知道,这种扯淡不会停止而且还会像“传统习俗”似的“传承”下去。反观后现代主义诞生以来,我们这个时代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多人认为真实并不值得尊重,对真实有一种不屑一顾的态度,谎言和扯淡四处蔓延,各种虚伪和欺骗也层出不穷。
扯淡传递了很多无意义、无价值的信息,人们可以容忍扯淡,它成为了一种人们日常的行为习惯,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人们都习惯于“扯”上几句,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当大量的扯淡掩盖了事实的真相时,扯淡带给人们的危害不可估量,人们可能会相信“扯淡”,而忽略了真相,这种长期对事实真相和准确性的忽视将会消解人们对真相或真理的追求,也滋长了人们深入思考的惰性,我们需要的是一种理性的思辨,倘若不顾事物的真相而妄加批判,则结果往往会大相径庭。
执着于真相、真实,或许无法令你左右逢源,升官进爵。但是文明社会万不能漠视、轻视或忽视真实和真相。毕竟,要是对真伪都漠然处之,一个社会怎能对公共事务做出清晰的判断和健全的决策?如果连事实和真相都不甚了了,又怎能审慎有效地解决问题?越是发达的文明社会,对扯淡的排斥就会越强烈,对真实的尊重就会越自觉,对真相的追寻也就会越执着。
(本文大有扯淡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