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总是听别人说“孩子八个月之后就开始生病了”,“孩子断奶以后就开始生病了”,“小男孩小的时候比小女孩爱生病”,“小孩子最要命的就是生病了,得把大人急死”……这些话从耐人宝出生之后就有很多好朋友和我说,可是我却从没放在心,因为呀,我家耐人宝的体质那绝对是杠杠的,从出生到现在也有过几次不舒服,什么伤风流涕啊,发烧发热啊,可是从来都没有超过一天时间的,总是一会就好,可能也是因为这样,导致了我们都认为这个娃可能是个铁打的,尤其是有的时候,他那个大头头撞过来,真心让人不自觉的喊一声“铁头娃!你撞疼爸爸了……”🤕。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2017年的12月中下旬,那一天大家都在弘扬中国文化,抵制圣诞节,没想到我们耐人宝也气的小脸通红,精神不振,我直劝孩子,你还小 别跟着大人操心这些事了,没想到一岁多的孩子张嘴跟我说“爸~爸~”然后小眼睛弱弱的直眨~我说,咋啦?孩子又喊了声“妈~妈~”,当时正好是姥姥在这看了几个月的孩子后刚回家,奶奶来接班,我的脚摔骨折了,妈妈还没放寒假,外面流感正甚,朋友圈组团参观医院,我们全家都刚刚从流感手中逃脱的青黄不接的重要关头!(我写的时候都觉得读这段有点憋气)我顿时感觉不太好,于是伸手摸了摸耐人宝宝的头头,不热啊!再摸摸身上,有点热~再摸摸小手小脚,凉嗖嗖的,这什么情况?发烧了?感冒了?不明白,也没遇到过这种情况啊。
这种情况直到当天下午,被得到了证实,孩子确实发烧了!!!
没经验的我们先是求助万能的百度,看了下满意答案的概率后,赶紧下楼买了神器的美林,这种药据说是退烧神器,买回来后用自带的小滴管给孩子喂药,耐人宝宝那叫一个爱吃啊,看来小孩子的药设计的比我们小的时候要科学的多啊,吃过药明显感觉孩子欢快了一些,我就想起奶奶常说的一句话,小孩子不会装病,好受就是好受,难受就是难受。就在我们看着孩子一点点退烧,满心欢喜的以为又如同往常一样的时候,孩子开始第二笔发烧了,这次用体温枪测量,已经将近39°了!我们有点害怕了,这孩子从没这样过,这次是怎么了?我的脑海里顿时涌出了很多可怕的可能性~就这样,发烧,喂药,退烧,发烧,喂药,退烧,发烧,不能再喂了,吃药的次数已经上限了。
咱们去医院吧!妈妈提议。我问问啊,奶奶答到。我怕交叉感染啊,我说。于是,我和妈妈陪着孩子,奶奶去打电话咨询朋友儿童医院的情况,而且边打电话边穿衣服,大有放下电话就赶忙去挂号的态势。随着一阵“哦,哦~好么~~哎呦~这样啊!行,行,行~知道了,嗯,嗯,行……”等一系列的短语结束了通话后,奶奶跟我们说“儿童医院去了也看不上病,都是人,而且现在挂号估计得明天下午才能看上病,最关键的是那里都是差不多这样的小孩子,交叉感染的情况也需要注意”,我们顿时没了主意,去医院怕孩子的病没看上,再被传染别的病,不去吧,眼睁睁这孩子烧的这么难受,怎么办怎么办?
最后我们商定再喂一次药,再不行就一定去医院!满怀希望的在晚上二十三点多的时候喂了最后一次药,希望孩子能就此退烧到天明,万万没想到,凌晨两点多的时候,妈妈将刚刚睡醒的我推醒,让我给孩子再测测体温,随着“滴”的一声报警,温枪红屏显示已经将近四十度了,毫不犹豫赶紧起来穿衣服,也顾不上脚的事了,赶紧开车带着奶奶去红桥医院,可能是因为夜深了,医院除了儿科还有点火爆以外,整体还算清净,于是把奶奶留在医院挂号排队,我又回去接她们娘俩,带着耐人宝宝去医院的路上,孩子还以为是要出去玩,感觉精神好了许多,到了医院后我有点后悔,怎么没给孩子带个口罩之类的呢。好在半夜看病人不多,没一会就到了我们,我们带着耐人宝宝从人少的走廊侧面穿过人多的走廊,到达了医生的诊室,大夫问问情况,又用小压舌板想要看看耐人宝宝的嗓子,可是小孩就是不让看,经过一番挣扎,在半妥协的情况下,终于得到了一张验血单子。
小朋友都是采集指血,看着那小针扎在耐人宝的小手指上,心真的有点疼,不过宝宝比想象中要坚强,哭了几下,用香香一逗,就好了。等了一会化验结果就出来了,拿着给大夫看看,说是病毒感染,不严重,吃点药就行,开了点名叫猴耳环的药,我当时就想“给这药取名字的人真是人才!”
就这样,后面就是反复的吃药和发烧间隔越来越长,也说明孩子的病情越来越轻,身体状况越来越好!当然,据我们总结,很有可能是发烧的前两天奶奶给孩子吃了六个大姨奶送来的鲜虾馅的饺子的原因,更有可能是发烧前一天妈妈给吃了好几块自主研发的死面儿香蕉小煎饼的原因,弄得孩子有点积食了。没有我的原因是因为我根本不管孩子吃这一块的事 (^^) ~这次之后,我们都有了经验,也都共同经历过孩子第一次生病,期间也因为我的急脾气发生过争吵,我也做了自我反省,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一家人团结一心,对抗疾病的态度和精神!最后,我还学会了一个词,心焦。还学会了一个新技能,喂孩子吃苦药时,一定要掺着香蕉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