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瞧,这算什么事啊。小学生好心扶老人反被讹诈,小学生父母可能要承担巨额赔偿。这人心啊,真是坏透了。以后出去看到这些都不敢帮助了。咱家可赔不起这个钱。”
柏意看着电视机里放的新闻,自顾自地评论着。
“可是,妈妈,老师说要学雷锋叔叔,乐于助人的。”冉冉在旁边拼拼图,奶声奶气地说了句。
“冉冉,少管闲事,保护好自己才是真的。你妈妈我一个人带你不容易啊,也没见别人帮助我们。”
柏意说到这个就难掩悲伤。孩子的爸爸在一场车祸中去世。而且那一天出去,他是跟志愿者团队去敬老院拜访的,自己回家的路上,被车撞到了,那辆车肇事逃逸,而且根据监控录像显示,途中多辆车经过,却没有一辆车停下来帮助。导致孩子爸爸抢救无效。那一年,冉冉才三岁。
也就在那一年,冉冉的奶奶伤心过头,中风了,没熬过一年,就去世了。
柏意一个人带着孩子,日子过得很艰难,而当年肇事逃逸的那个人,至今还在逃。
柏意的丈夫是个善良的人,在世的时候曾经资助过贫困生,也经常跟单位的同事参加志愿者活动。但后来出事后,却鲜有人上门问候过。
所以柏意对这些事情已经看淡了,什么乐于助人,人间有大爱,她都不相信了,她只要好好保护好她的儿子。
一晃眼,冉冉就十岁了。这孩子呀,越长大就越像他爸爸,为人正直善良,乐于助人。甚至有时候在学校看到同学被欺负了,他也出头帮助,去告诉老师,结果被那些调皮的孩子揍了一顿。
柏意心疼地用酒精帮冉冉清洗伤口,“你管那么多干嘛呢?他们打架会有老师去批评,你看你出头,现在被揍了。”
冉冉撅起嘴巴,“妈妈,他们欺负我的好朋友,拿他的书丢到厕所里去,还逼他拿钱出来。妈妈,我只是去通知老师过来。我没有打架。是他们知道是我告诉老师的,就拿尺子打我。”
“那你就不应该去多管闲事。小孩子管好自己就可以了。”柏意急了。
“可是,妈妈,打人本来就是不对的呀,我有听你的话,所以我没有直接去跟他们吵架,我只是去找老师来。我错了吗?”冉冉的眼睛红了,委屈得小嘴撅得更高了。
柏意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她只是想孩子平安健康地长大,并不想孩子去参与这种有潜在危险的事情。
其实柏意并不是天生的铁石心肠,她和丈夫的相识,是在大学时到贫困山区的支教期间认识的。他们彼此欣赏,也彼此理解对方对山区孩子们的付出。
一切的改变都是那场车祸,肇事逃逸的司机,冷漠的路人,柏意感觉人情冷暖,也不过如此。
后来发生了一件事情,治愈了柏意的心。
那天,柏意带冉冉去森林公园玩,后来下起了雨,她带着孩子一路小跑到了山脚下。
路上的行人很少,走着走着,他们听到了打架的声音和有人被打得发出痛苦的声音。
柏意和冉冉看到了前方不远处,有个穿黑色衣服的壮硕男子正在打一个蓝色衣服的年轻男人,还在抢他手里的不知道什么东西。
柏意看到这个场面,马上抱起冉冉就往回跑。
冉冉说了一句,“妈妈,那个叔叔被打出血了,我们帮帮他吧..”还没说完,就被柏意捂住了嘴巴。
跑了一小段,柏意就累了,放下了手,“这些事,我们少管,万一被人寻仇就麻烦了。”
“妈妈,妈妈,那我们报警吧。那个叔叔都被打趴在地上了。”冉冉拉了一下柏意的手。
“走吧,回家了。”
“妈妈,如果当时有人愿意帮爸爸,也许爸爸就不会离开我们了。那个……那个叔叔,他也是小朋友的爸爸,他也有妈妈。”冉冉着急了,眼睛红红的。
这一段话,触动了柏意,是啊,如果当年肇事者没有逃逸,如果当年但凡有一个经过的路人愿意停下来帮助孩子爸爸,柏意就有丈夫,冉冉就有爸爸,婆婆就有儿子。
柏意想到这里,拿出手机,拨打了报警电话和急救电话,还一路小跑去找公园的工作人员去帮忙。
完成这些后,柏意仿佛解开了一个心结,那个她曾经以为是死结的心结。她感觉自己受伤的心得到了治愈,而这一切,都是冉冉这个小不点治愈的。
爱和善意,能治愈所有的伤害。
后来的某一天,柏意带孩子去做志愿者的活动的时候,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说是当年肇事逃逸的人已经抓到了,但是让柏意做好心理准备,这个肇事逃逸的人家庭很困难,家里还有两个卧床不起的病人,当年就是因为想多赚点钱,疲劳驾驶,撞到了人。恐怕在赔偿方面,得不到多少。
柏意听到这些后,看着眼前的给敬老院爷爷奶奶表演节目的冉冉,他的笑,甜进了柏意的心里。“一个人做错了事情,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我只想为我的丈夫讨回公道。别的不是我看重的。”
也是在那个星期,柏意接到了老房子新业主的电话说,好多封信寄到他那里,都堆满了。
柏意拿回来,一封封地拆开,都是当年丈夫资助的孩子写的信,有的孩子已经考上了高中,有的最终还是辍学了,有的在读大学。但那么多年来,由于没有别的联系方式,这些孩子每年都有一封问候的信寄到家里来。
只是丈夫出事后,柏意不想再呆在老房子里触景生情,就卖了。所以也就一直以来没有收到这些信。
看着看着,柏意的眼睛湿润了。冉冉走到她身边,像个小大人一样拍了拍她的肩膀,“妈妈,你怎么了?”
“没什么。我只是想,冉冉和爸爸一样了不起,你们都在做正确的事情,保存着这世间最美好最治愈人心的善意。”
『文宇彩梦』征文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