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章的标准,是言之有物。
有此一文,是因为最近有在听“喜马拉雅听书”的一档节目,叫“十点读书”。里面多是一些节选文章,鸡汤形式为主。今天回来路上听了一段,叫“慢慢的变成自己讨厌的人”。内容很简单,感慨周围某些朋友说自己变了,然后其实无非是这个世界的结果,其实也并不一定是一件坏事。
这篇文字的问题在于,如果是朋友抱怨,这样的安慰是很好的语言。可是,作为一个需要我花时间阅读的文字的话,其营养就很有限了。
因为这种造句式的人生感悟,一个小学生只要稍加学习,都可以假装老成。
有人说你______,其实______,然而_____,生活______,而我们_____,他们_____,我们______,最后_______
所以听了半天,觉得说了很多话,回想起来,会发现没有内容。
这就叫言之无物。
怎样言之有物呢?我有一个思路:具体化。
有人说——谁说的?哪个人,在什么场合,针对什么事情,发表的什么议论?
生活——凡事都是生活。能不能具体些?哪方面的生活?哪方面的能力?
他们——常见的鸡汤文中的路人甲,作用是站在作者论点的反方,充当靶子,凸显作者逼格。请明言他们是谁?是怎样的人群会反驳您的论点,他们的道理是什么?
第二个思路:坚实可信的例证。
好文章忌讳以自己或者“有人说”这样模棱两可的信源,来说明一个态度。因为可信度不高。自己的故事,如果不是因为故事本身有趣要作为文章主体,那就最好不要出现在文章里面。
最后,以我最近很推崇的张佳玮的一篇文字作为例子。
(说历史上长得相貌堂堂但作恶多端的人)
这个威武端庄,还上了西班牙货币的人,叫弗朗科-皮萨罗。拉美早期人民的屠夫,印加帝国大屠杀中沾了无数鲜血
短短一段话,全是干货,且有文采。
字如其人。一个人平时是否有严谨的求证能力,是否有不轻信的思考能力,是否有丰富的知识储备,都会在自己的文字中流露出来。
所以,说到底,好的文章,还要好的执笔人。
此文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