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机不离手”,是否感觉束手无策呢? 现在无论是社交媒体的算法,还是电竞游戏的用户体验设计,重点都放在如何能让用户注意力停留,在这种强大的外力助推之下,如何帮助孩子们从“电子上瘾”中拯救出来呢?
相信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家长都有曾经责怪孩子上网太久的经验,而反馈估计也都是“嘴巴说知道,眼睛不离屏”。 几次下来孩子觉得骚扰,家长认为失控,后续的剧情大家应该可想而知啦。
既然道理说了白说,倒不如运用认知心理学的一些法则来尝试引导孩子们的行为。
要建立健康的心理发展,自主性、控制力和归属感是三个关键支柱。 既然虚拟世界势不可挡,我们就按照心理机制的路径来降低孩子沉迷其中的可能性。
自主性 - 每个个体都希望“自己说了算”。 与其让孩子听话,倒不如将话语权让道给他们自己。 例如:每天到底该上网多久呢? 相信大部分懂思考的孩子,都不会给出超过2小时/每天的答案。
心理学规则:人对自己心甘情愿作出的承诺会有履行的倾向,因为这能避免“认知失调( Cognitive Dissonance)”带来的心理不适。
控制力 - 让孩子理解虚拟世界或者游戏是如何让他们「上瘾」,失去对自己的控制力。 这就等于在他们心里撒下了一颗由「失控」所带来的恐惧种籽。
心理学规则:启动孩子心中的“损失厌恶(Loss Aversion)”机制,让他们每次接触都能触发害怕对自己失去控制的“心理暗示”。
归属感 - 就有关情况与孩子友好沟通是具有“建设性”的,而且彼此交流无阻碍,就可以搭建一个「伙伴共同体」同心协力应对眼下的挑战。
心理学规则:从一个批判者的角色,转化成为一个支持者,避免激活孩子的对抗性应激反应(Stress Response)。 而且还会会培养出一种“战友”的亲密感,为抗拒诱惑提供了更健康稳固的心理支持。
思维转变、方案立现
将“对抗”转化成“同盟”关系,有效地化解彼此对抗的立场。 能掌握这种灵活的战略,将会让你生活游刃有余,满载和谐及喜悦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