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有三月,但是我从来没有像这个三月一样认真地看春天。一阵风吹,小叶榄仁便唰唰地落叶缤纷。气温也像秋天,可是春节已过。新叶好像就在一夜之间唰唰地长出,不几日就换上了新装,清新幼嫩的叶子密密匝匝铺满枝头。我想把这春意勃发的景象拍下来,可照片上却看不出来。在这个四季常青的城市,春天稍纵即逝,是留不住的。
这些树木每年都是一如从前地辞旧迎新,可我从来没有这样仔细地看过它们。在网上看到有人这样感叹,青春才几年,疫情占三年,被疫情偷走了800多天。或许在不平常的日子里,那些平常的事情才会显得珍贵起来。出门之前戴口罩成了日常,但是它不仅是用来屏蔽病毒,还蒙住一些鲜亮生动的生活色彩。世界很大,我们却哪儿也去不了。回首过去,我们都免不了会发一声长叹吧。
每逢回首往事
重温昔日的经历
当年的种种感觉
便又在心头渐次苏醒
喜怒哀乐一如既往
也同样惊恐不安
同样心烦意乱
同样想发一声长叹
—(俄)尼•奥加辽夫《感怀》
无论怎样,春天毕竟如约而至,春色正在蔓延大地。愿你看见满园春色,把春意留驻心头,四季不败。而我亦总有一抹春色,它珍藏于书里。
三月读书四本:
《逃离》作者:艾丽丝·门罗
《亲爱的生活》作者:艾丽丝门罗
《佛的孤独》作者:曹乃谦
《德米安:少年彷徨时》作者:赫尔曼·黑塞
1.《逃离》
这本书是三月共读书,上周五晚与读书群的小伙伴们集体讨论了这本书,大家共同的感觉是门罗写得细腻深刻,她的书需要细细品读。
关于这本书以及“逃离”这个主题,我已经谈了几次,但是要说的话永远有说不完的话题,每一个人在自己的生活中都有过“逃离”或“无法逃离”的经历,可是说它是人生普遍的一个困境。
除了首篇小说《逃离》外,其他的几篇也都写得很好。从小伙伴们的反馈来看,他们更喜欢其中的《激情》这一篇。人人都喜欢富有激情的东西,但是激情又让人害怕,因为激情需要特殊的力量,而力量就会造成破坏,生命中每一个灿烂终究要用孤独来偿还,所以我们常常因为害怕结束从而避免了开始。
酒吧服务员格蕾斯和学霸莫里相爱,两人发乎情止乎礼,在格蕾斯眼里莫里缺乏激情,而莫里却要把美好留到结婚后,对,他是一个gentleman。他哥哥尼尔就和弟弟不同(两人是异父同母),他是受人尊重的大夫,是一个酗酒的瘾君子,还是和夫妻感情不和的丈夫。尼尔把初次谋面的弟弟的女朋友带出去,上演了一出速度与激情戏(到底什么样的激情,就不剧透了,但可以说超乎你的想象)。
女主角格蕾斯激情被燃起又被冷却,激情催发了她,慢慢被冷却让她得到了保护,因此一遭她的命运得到了某种照拂。燃起格蕾斯的激情,又使她冷却的尼尔却走向了自我毁灭。太美的东西让人心生希望,又让人生出绝望,对挣扎中的尼尔来说是致命的。对嘛,香水有毒。
向左?向右?尼尔为什么选择直直撞向桥墩?人之所挣扎不就是他更擅长是自我审判吗?而他们都说酗酒真可怕。
2.《亲爱的生活》
我希望读者从《亲爱的生活》开始读我的小说,这是我最好的作品。——艾丽丝-门罗
我的确是从这本书开始读门罗的,是三年前读的,但在读了《逃离》后,我还是更喜欢《逃离》。重读《亲爱的生活》比初次读感受更深,好的书就是这样,每一次重读都有收获。
同样的门罗风格,同样的细腻而深刻地叙述生活的故事,因为写得仔细以致让人觉得这些故事是完全真实的。这部短篇小说集的后面四篇,门罗自称带有自传性质,它们说出了关于生活她想要说的最初,最后,也最亲密的话。
村上春树这样评价门罗,她的小说有种独一无二的现实感。
任何小说都是虚构的,甚至连自传都不例外。但是大师之所以为大师,是因为他们虚构故事但是不虚构情感,而且还能讲出他们独有的韵味。
这世界有那么多人,但是我们司空见惯却知之甚少,对他人对自己都是缺少探究的兴趣。作家比大多数人更容易看到过去的生活,也更珍视过去的生活,他们不断地诉说过去的故事。很多作家的家乡成为他们创作的源泉,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县,马孔多通常被认为是以加西亚·马尔克斯童年的故乡——阿拉卡塔卡为原型。莫言的山东高密乡。
而下面这个作家不但描写家乡过去的生活,还用了地方特色的语言,这个不是那么广为人知的作家叫曹乃谦。
3.《佛的孤独》
这是一本讲述过去生活的短篇小说集。我相信书中的故事都有原型,因为它们是历经岁月的陈酿,真实的质感让小说读起来好像一张张照片拼接起来的。
作者在对话中用了一些山西地方特色的语言,让人物更为鲜活生动。孩子、少年和刚刚步入青年时期纯真懵懂的情感总是格外动人,但是那并不是一个岁月静好的年代,人的命运和情感在时代巨浪面前不堪一击。其中有温暖,有感动,也有痛苦,但是它们都是生命的涌动。我想作家之所以写作,就是因为那些涌动的力量撩拨他们的心弦,直至他们讲述出它们才能安息。
这是关于过去年代的生活记忆,是我们父辈一代人的经历,其实它们并不久远,和我们的命运息息相关。阅读过去,知道曾经这样生活过,才能知道我们该怎样生活,在他人的故事里慢慢成全我们自己。
我喜欢有质地、有情感的讲述,这本书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我推荐它为读书群四月共读书。喜欢的的朋友可以一起共读,月底我们一起讨论交流。
4.《德米安:少年彷徨时》
这本书也是再次重读,本来想组织一期黑塞作品的读书分享会,就把这本较早前看过的书又看了一遍。这本书很薄,两三个小时就看完了。但是黑塞的作品无论厚薄,都给人一种沉甸甸的感觉,因为他始终对于人的精神世界感兴趣,在寻找自我的道路上深入开掘。
这本书的主旨是讲述少年在探寻自我的路上的挣扎和彷徨。成为你自己是很难的,它意味着你不把现有的人性视为必须维持和保护的事物,而是认为人性是遥远的目标,这样就没有明确的形象,也没有既定的道路,而是不断地孤独地开创。
我读过的黑塞作品有:《黑塞读书随想》、《在轮下》、《德米安:少年彷徨时》、《悉达多》和《荒原狼》。这当中我最愿意推荐的是《悉达多》,这并不意味它最好,就作品影响力和深度来说《荒原狼》更好,但是它有一定阅读难度,《悉达多》则易读一些,而且它有一种抚慰的力量,让人读了觉得安宁。
愿你我能在书中读到安宁,读到春天,读到自己。
本文首发公众号“古读”:5年亲子阅读,认真学习了数十本育儿书。作为一个长期阅读者,每年读书50+,300余本私人阅读书单,100多篇原创育儿分享,每月书单分享,欢迎你和我一起读好书,教育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