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书评可以这样写。
就像是写散文,写日记,又似乎是写读后感,可读起来又好像是文学评论。总之头一次读魏小河,头一次知道这个名字,这个人,可他却用他克制、冷静、有厚度的笔调,让我觉得他好像是住我隔壁的邻居。没事就各过各的生活,有事儿的时候一起想想主意,或是吃顿火锅。
翻开这本书的第一眼,我便被魏小河写的沈从文,给深深吸引。文章不算很长,但要看完也需要点时间。可是我好像被什么东西牵着似的,一开始读就停不下来。
我才知道,沈从文小时候也是个“淘气包”。不仅逃课逃学,还鬼点子特别多!除了读书,他对一切都感兴趣!这不就是我班上的孩子吗?读着读着不禁莞尔,并且告诫自己,不管孩子调皮还是听话懂事,他们都有自己的路要走。说不定我们班上就有一个将来的大文豪呢?
我才知道,张爱玲虽然家境不错,父母都是当时有头有脸的知识分子,可她的父母却因不懂教育,而让她有个不幸的童年,不免为她感到丝丝心疼。我一边看也在一边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大人之间闹得再凶,也请一定要为了孩子,留有一点余地。
我才知道,原来文学作品中,好看的不仅仅只有小说,还有很多文学评论也很有见地让人醍醐灌顶,很多看书名感觉有些“学术味”的专著,其实读起来也会让人心旷神怡……不知不觉间,被种草了许多之前从来不会看的书!如果他是个书店老板,那我无疑会为他带来不少创收吧……
杨绛先生在散文集《杂忆与杂写》中,曾把读书比作“隐身”的串门。
“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
这段生动的比喻,让我一直记到现在,甚至还能记起我初读这段文字时的会心一笑。
可如果杨绛先生的读书是串门儿,那么魏小河的读书就应该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了。他利用他的文字在你的脑中创造出一间别开生面的房子,他再带着你一同走进这本书所营造的房间里生活、体会,以此来告诉你,你可以在这间房子里,享受这种日子,品味此般人生。
《不止读书》真的不止是读书。从魏小河的文章中,我读出了生活的味道。在下班回家以后,忙完一切琐事,给自己沏一壶香茶,翻开书,坐下来慢慢读,细细品。
不止读书。因为读书,就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