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一古话,叫做“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话在“美化苦难”、“给伤害赋予价值”方面立了大功,也是中国人自虐倾向的重要推手,它让我们以病态的方式,追求病态的价值,对我们的伤害极大。因此特写下此文,以祭奠我们被糟蹋的生命!并以此为戒,在对下一代的教育上手下留情!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曾经激励过很多人,很多人为了成为“人上人”而吃尽了所有的苦,但最后的结果往往却是:你吃过的苦难确实是真实的,而你渴望的“人上人”的美妙却永远不会到来!因为这句话本身就包含了极大的荒谬,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玩笑!
中国文化是建立在一种阴阳转化的世界观之上,在这种观念之下,我们认为任何事都都“对立面”,都会向相反的“对立面”转化。于是,想幸福就得先受罪、想做好事就得先做一些坏事、想享福就得先受罪等等,如易经所说“万物周而复始、无往而不复”!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在黑白颠倒的流转之中,没有任何东西是有稳定价值的,也没有什么东西是一定需要去坚持的。相反,反其道而行之却可能是达到目的的"捷径",直接挑战人的理智底线!
这样的观念使中国人吃了大亏,深陷于苦难之中而不自知,甚至形成了一种主动寻求苦难的自虐文化,诸如“苦难是一种财富”之类的挑战基本智力的说法不绝于耳。经过多年的观念累积,以致造成很多人能从苦难中体验到“意义感和崇高感”,成为非常特殊的人类,彻底远离了人类主流的理性文明!
因为信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中国的父母便以苦难作为教育孩子的方法。很多父母喜欢说“不打不成器”,或者说“不管今天过的多苦,都是有价值的”,因为这意味着明天的"安逸与幸福",甚至形成这样的一种认知模式,一旦遇到苦难,就会得出“以前吃的苦还不够多,所以现在还在吃苦”的结论,令人匪夷所思!
但现在的心理学研究已经显示,这种“阴阳转化的循环”很可能是一个骗局。在童年遭受过伤害的人,往往在成年之后表现出性格上的缺陷;经历过痛苦的童年的人往往缺乏安全感自信心,他们的人生总是处于一种焦虑之中,而且童年的压抑会使得他们性格中体现出一种自虐的倾向;有很多性格缺陷,甚至是终身都不可能逆转的!所谓“苦去甘来”,在逻辑上和现实上都是没有依据的,真实的逻辑是:甜美只能有甜美导致,痛苦必然造就痛苦。
人的意识世界是一个整体,任何经历都会在人的心理中留下痕迹,即使在成年之后,苦难的经历也会损害我们的精神和身体!从现实来看,崇尚享受和快乐的欧美文化,培养出了普遍的健康而富有创造力的人,他们尽量回避一切苦难,从而成为最健康的人。无论是身体体育,还是艺术创作、科学发现、哲学研究,他们都表现出远比我们强的多的能力,这样的现实对比难道还不够直白吗?
人类的的心理模式有一个特点,就是会对自己所有的经历都赋予意义,没有任何人会将自己苦难经历完全抹去,所以“苦中苦”在我们生命中占的比重越大,我们就越会对苦难赋予价值,否则我们就要面对人生毫无意义的残酷结论,那是任何人都承受不了的,所以,长久的苦难经历本身也会强化这种"美化苦难"的自虐人格!
所以,当我们以成为“人上人”的诱惑来迫使快乐的孩子去经历“苦中苦”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住手了!因为你所设想的那个“人上人”永远不会到来,但你种下的“苦中苦”却将陪伴他的一生。童年经历所所塑造的情感模式和心理模式几乎是不可更改,现代心理学的人就已经证明,即使进行专业的心理干预,我们也只能对人心理模式中的表层部分进行调整,童年塑造的基本模式基本主宰他们的一生。最终的结果就是:吃了苦中苦,却为人下人!
我们知道,在这个社会上生存发展需要会思考、需要有知识,但是人类所有的能力与知识都来源于快乐和兴趣,痛苦和压抑从来不能够给人带来任何的知识,也不能给人任何真正的能力。我们剥夺了孩子的快乐,其实就是剥夺了孩子将来成长为一个健康的、有能力、有智慧的人的那种可能性。我们不要奢望高分数和重点学校能够给孩子一个幸福的人生,现实已经残酷的告诉了我们那是不可能的!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自己去创造的,而创造幸福人生所需到智慧和热情都来源于孩子们健康真实的心灵世界,没有了强大的内心,一切都将不可能!
人类天赋就具有强大的理性能力和求知欲,也具有强大的同情和体验他人的能力,这种强大的天赋是不可能磨灭的。我们担心孩子将来不会思考、不会求知、那纯属杞人忧天!那些厌学的孩子恰恰就是被剥夺了快乐童年,那种压抑磨灭了孩子的求知欲!所以,那些处心积虑想“帮助”孩子的父母,你们所做的恰恰是毁了孩子;当你们强迫年幼的孩子去“做作业”的时候,你们内心感受到的不忍是真实的,孩子感受到的不快乐也是真实的,这种真实将一直存在于你和孩子的内心之中,并持续的发展,它绝对不可能变成你所期望的“幸福的源泉”。
另外,这种“人上人”的说法也是非常有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幸福要建立在不平等的人际关系之上?为什么我们就不能从平等、友爱。公正中感觉到幸福?有人会说,那是因为这个社会的资源太,少所以大家要抢,要“优胜劣汰”!真的是这样吗?难道人类的聪明与智慧不是一种资源吗?80年代中国只有八亿人,缺衣少食,当时的说法就是人口太多,资源太少。现在中国人口已经接近十四亿,却有吃有喝?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新产生的这些人并不是蛀虫和负担,而是高贵而又有理性的人类,我们有智慧、会思考,我们能创造财富和价值。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为了相互争斗那可怜的一碗饱饭,而是为了一起关爱、一起成长,共同度过一个和谐的人生。
以追求成为“人上人”来体现人生的价值,其实是一种病态的人生观和价值。这种以“等级差异”作为人生意义感的来源的价值观是很扭曲的,只是一种对残缺人生的补偿而已,并不能给人带来健康饱满的人生体验!但这样的病态价值观在中国非常普遍,比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所谓的“特权现象”,很多时候就是在制造一种人为的等级差异感,某种“待遇”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本人没有、重要的是能衬托出自己重要!哪怕自己是吃糠也可以,只要别人连糠也没的吃,他就能感觉到自身的“价值”,这不是病态人格是什么?
中国有个说法叫做,人生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锦衣夜行”,也就是说虽然自己生活的很好,但是不能够展现出来给别人看,不能够体验到一种差异感,就成了人生最痛苦的事情,可笑不可笑?这种以“骑在别人头上”为人生目的的观念,塑造了一代又一代病态的中国人,也使得我们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不由自主的带上了这种观念。我们希望孩子能成为别的孩子“头上”的那个孩子,任何别人的孩子表现的更为优异都会我们感到成为“人下人”的恐惧,这就是当下社会的“斗兽意识”和“互害意识化”产生的原因!
文化与社会的力量是强大,我们被环境所塑造,同样我们也成为了塑造环境的人。在当下的这个气氛之中,许多父母不由自主的成为了压抑和塑造等级差异的人,这个责任并不完全在于父母本身,而是在我们这个社会的观念和就业不公的制度环境,虽然我们无力改变环境,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至少我们可以尊重和关爱自己的孩子,使孩子拥有快乐的童年和健康的性格。
我们千万不要去担心快乐和健康会给的孩子带来伤害,我们也不要担心玩耍的时间会让孩子没有美好的未来。在德国,小学三年级一下孩子如果被布置的作业,老师就触犯了法律,而我们知道德国的教育是世界上水平最高。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所有的担心都是多余的!不是孩子的将来很危险,而是当下的父母心理有问题!需要学习的是父母,需要治疗的也是父母,孩子是最健康的!
在现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我们获得信息已经是没有任何障碍,孩子们可以自由的获得一切所需的知识;只要他是健康快乐的,他的人性得以强悍的成长,那么,人类天赋真理性和求知欲望就会使他学到所有他想学到的知识。当下的父母有一个误区,即认为我们只有通过学校才能获得知识、只有从老师们才能学到知识,这样的观点早已过时。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老师和学校往往成了知道知识最晚的地方。特别是中国的这种学校教育,几乎学不到任何有用的知识,往往是由一个聪明理性的头脑学成了一个迟钝矛盾的头脑。既然我们花很少的钱就能从当当网上买到所有伟大学者的著作、能从网络上下载所有我们想学的知识,甚至已经可以从网络上直接观看哈佛大学的教学视频,那么,我们还在担心什么呢?
只要我们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成长,只要我们让孩子有时间去跟随他的兴趣选择他的方向,我们就尽到父母的责任,并且避免了父母的错误!放松一点吧,焦虑的父母,“苦中苦”是有害的、“人上人”更加是不必要,只有当下这个此时此刻孩子的快乐如玩耍才是最重要的啊!孩子的将来自然由“将来的孩子”自己去创造,我们不用去代为操劳,我们也无法代为操劳。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此言可以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