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做过家长问卷调查,有2/3的家长对多动症不能正确认识,仅有1/3的家长认为多动症是病。其实多动症是儿童期最常见的一类心理行为障碍。是从儿童到成人都可以见到的疾病。
主要表现为与同龄儿童相比,明显地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行为多动和冲动难以控制,情绪易激惹。这些孩子智力大多正常或超常,但却常伴有学习困难、人际关系差、对立违抗和适应不良。其异乎寻常的行为可发生在家庭、学校和社会多种场合,严重影响了孩子的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也给父母和老师带来麻烦和烦恼,甚至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一定危害。
那么,很多家长有了以下疑问:
成绩差和多动症是一回事吗?
不少家长和老师认为,孩子成绩差又顽皮就是“多动症”,我们也常听到家长抱怨:“我的孩子成绩差,就是因为多动,上课不专心,不然孩子成绩就不会差。”这些被贴上“多动症”标签的孩子并不一定都是“多动症”。
引起学习困难,成绩差的原因很多,学习过程受智力和非智力两大因素影响。如果孩子智力低,社会适应能力差,可以表现多动,不专心,学习能力差,导致学习困难和成绩差,而对于智力正常的孩子,如果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动机不足,学习方法不好,学习跟不上,也可表现多动,不专心继而导致学习困难和成绩差。
尽管多动症的孩子可以伴有学习困难,成绩差,但是成绩差的原因太多了,我们不要简单把成绩差和多动症划等号,避免贴标签,这样会有损孩子的自尊心。当孩子出现学习困难,同时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的表现时,应找专科医生对孩子进行评估和诊断,找出学习困难的原因,对症下药。
不多动的孩子就不是多动症吗?
很多家长会问医生“我的孩子挺听话的,也不多动,怎么会是多动症呢?”这些看似安静的孩子会是多动症吗?答案是肯定的,注意力缺陷型多动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多动症,也可称为“安静型多动症”,其症状比较隐匿,由于不多动,不易被早期发现,往往见于女孩子,她们看着乖巧听话老实,可大都做事拖拉磨蹭,尤其是上课不专心,做作业慢吞吞,经常粗心马虎,丢三落四,学习成绩不稳定,多在小学3年级以后出现学习退步,方引起家长重视,前来就诊治疗,往往失去了早期诊治的有利时机,提醒家长更应警惕。
这些孩子由于有注意力缺陷,干事不专心,不持久,往往在完成学习任务方面效率低下,如听课,写作业,执行某项特定任务方面出现问题,而在自己感兴趣的非任务的活动,如看电视,玩游戏,看课外书等方面也会表现的很好,家长往往认为孩子怎么会有注意力缺陷,甚至被贴上多动症的标签呢?其实,这也是多动症的表现,我们在完成学习任务,需要的是主动注意,而游戏活动仅需要被动注意。多动症孩子往往主动注意有缺陷。
多动症都有哪些分型?
其严重程度如何判断?
目前依据国内外公认的诊断标准,将多动症分为注意缺陷和多动冲动两大类,三个亚型,即注意缺陷为主型;多动冲动为主型;混合型。每个类型都有相应的诊断标准。
那么孩子一旦被诊断了多动症,如何判断其严重程度?并不是根据孩子病了多长时间,有多少异常表现,主要是看疾病对孩子带来多少损害,对孩子的生活、学习和社交功能有多大影响而定。轻度:往往没有功能损害,重度:有严重的功能损害。中度:其功能损害介于两者之间。
多动症的预后如何?
以往人们认为多动症不用治,长大后症状大多明显改善,甚至消失,因此认为多动症是儿童期的疾病,是一种自限性的疾病,长大后就会自然痊愈。
目前研究发现,多动症的预后并不乐观,未治疗的多动症患儿长大后尽管多动的症状可能减轻或消失,但其注意力不集中,冲动等症状可持续存在并影响终生。一些成年人学业不良,很少接受大学教育;职业不稳定,经常变换工作或被解雇;酒药依赖更多;交通事故发生更频繁;性行为更早性伴侣更多;各种精神障碍的发生率是正常人群的6倍以上。而得到有效药物治疗的多动症患儿,其预后得到很大改观,可以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