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芬商品(Giffen good) 课程分享5
这是通识选修课《经济研究中的计算方法》第一讲课例之一。
(一)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是经济学研究供求关系时的核心工具之一。
需求曲线表示在每一价格下所需求的商品数量。需求曲线是显示价格与需求量关系的曲线,是指其他条件相同时,在每一价格水平上买主愿意并有支付能力购买的商品量的表或曲线。其中需求量是不能被观测的。需求曲线可以以任何形状出现,符合需求定理的需求曲线只可以是向右下倾斜的。
需求曲线通常以价格P为纵轴,以需求量Q为横轴,在一条向右下倾斜、且为直线的需求曲线中,在中央点的需求的价格弹性等于1,而以上部份的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而以下部份的需求价格弹性则小于1。
(二)吉芬商品
所谓吉芬商品就是在其他因素不改变的情况下,当商品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增加,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减少。即需求价格弹性小于0,是个负数,这是很少见的。在西方经济学中,研究需求的基本原理时,19世纪英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吉芬对爱尔兰的土豆销售情况进行研究时定义的。
(三)罗伯特·吉芬
罗伯特•吉芬爵士(Sir Robert Giffen,1837-1910),英国经济学家。1837年生于英国拉纳克郡,1910年4月12日卒于苏格兰。
青年时代的罗伯特•吉芬加入了格拉斯哥的律师事务所,并在那个地方读完了他的大学课程。他后来又参与新闻杂志界。1862年吉芬在伦敦为《斯特灵刊》地球版工作。1868年吉芬在《经济学家》担任沃尔特•巴格浩特的助理编辑,1873年他担任城市新闻日报的编辑。1879年吉芬投身于金融和统计事业,终其一生奋斗于此。
罗伯特•吉芬是享有盛誉的一位财政新闻记者和统计学家。1882年吉芬被任命为统计大臣秘书助理,1892年他成为英国主计长,1897年退休。在这期间,吉芬担任了政府统计顾问委员会主席。同时他又担任皇家统计学会会长,并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获得了英国皇家学会最高金奖——盖伊奖。他出版有《经济调查学》、《资本增长论》、《投资发展》、《财政评论》等。
在这期间,罗伯特•吉芬研究了爱尔兰土豆问题和伦敦雨伞问题等,并提出著名的“吉芬现象”和“吉芬商品”理论。
1845年,爱尔兰发生大饥荒。吉芬研究了当时土豆价格与人们的土豆消费量的关系,发现土豆价格虽然增高,然而人们的需求量反而增加了。罗伯特•吉芬由此观察到必需品在一定条件下提高价格然而需求却不降反升的现象,得出必然存在一种需求量和价格同方向变化的商品的结论,后人将其称作“吉芬之谜”和“吉芬商品”。
1891年罗伯特•吉芬因统计上的成就被英国国王封为二级爵士。晚年,吉芬以自己的学术权威和实际经验不断对英国的公共财政和税收政策提出质疑,并获得人们的公认。1910年4月12日罗伯特•吉芬在苏格兰突然去世(一说是因心脏病猝死),终年73岁。
“吉芬商品”是后人纪念罗伯特•吉芬而命名的,马歇尔的需求和价格理论也是来自于吉芬的经济理论。马歇尔把经济学定义为研究财富,同时也研究人的学问。
受吉芬的土豆问题启发,马歇尔注意到罗伯特•吉芬收集的信息,这些信息显示穷人的面包的需求曲线可能向上倾斜;也就是说,对这些人,面包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肉或更昂贵商品的需求的减少,面包消费的增加。于是他提出了通常的需求规律:需求量随价格下降而增加,随价格上升而减小。
(四)吉芬之谜
就某一商品而言,马歇尔需求理论中量与价的互动包含着若干个“其他条件”不变,没有这些假定前提,马歇尔经济学的价格理论不能成立。即使这样,马歇尔经济学仍然没有能够为“吉芬商品”的存在找到了一个自圆其说的假定和逻辑,只能用“例外”处理。在面对需求理论的特例“劣等品”和“吉芬商品”时,马歇尔经济学是以“收入效应为负”来进行解释的。如果恩格尔曲线的实证结论可以用需求的收入弹性小于零解释所谓“劣等品”的话,对需求量和价格同方向变化的商品(吉芬商品)的解释似乎有点牵强。
马歇尔的第一个发现的所谓的需求普遍定律可能存在例外,即“吉芬之谜”,用现在的话来说,“吉芬之谜”就是价格变动的正收入效应绝对值很大,超过那种变动的负替代效应。
事实上,罗伯特•吉芬先生从未表述过的这个“吉芬之谜”,对于马歇尔却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马歇尔看到了吉芬之谜的这一点,并因而决定找出它。马歇尔发现,从实践的目的出发,在确定单个需求曲线时,必须考虑嗜好、未来价格的预期、消费者的货币收入和所有价格(而不是所研究的一种价格)。然而,这样就不可能证明事实上存在一个“普遍适用的”需求定律。
连那个年代的土豆都不是吉芬商品,因为有饥荒的特殊背景。那到底有没有真正的吉芬商品?
有人举了这个例子(作者:各向异性角点解,知乎。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573247/answer/75898747):
每个月你只有900块钱伙食费,食堂和外卖是你仅有的选择。在食堂吃每天20元,点外卖每天40元,你选择每个月吃15天食堂,点15天外卖。但是,当食堂价格涨到每天30元时,为了每天能吃上饭,你的最佳选择且是唯一的选择,就是吃30天食堂。这在早期的古典经济学上产生了一个悖论,即,当“其他条件不变时”(这是古典经济学静态分析的必备条件),食堂价格上升反而增加了我们对食堂餐的需求。在这个假想的例子中,食堂餐就是一种吉芬商品。
但你每月伙食费只有900元这个条件如果能去掉呢?
为了好算,可以把这个例子简化成:你每天午餐和晚餐的伙食费固定为30元,习惯是中午简单快捷,10元食堂餐;晚上吃好点,享受一下,20元外卖。食堂餐涨价至15元时,只好两顿都吃食堂餐。低价低质的食堂餐成为吉芬商品。
当然,还是那个假设,你每天午餐和晚餐的费用只有30元。另外,除了食堂餐,你没有替代选择。
所以,吉芬商品存在与否,对于今天的经济学家而言,仍然是个谜。许多人的观点是,吉芬商品是一个现象,并不存在,除非加上那些所谓的“其他条件”。
在MBA教程中,吉芬商品被定义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 它是低档商品,随着价格的上升需求量上升;
2. 它必须在消费者总开支中占很大的比重,才能使得收入效应的作用大于替代效应。
(五)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1924),当代经济学的创立者,现代微观经济学体系的奠基人,剑桥学派和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乃至世界最著名的经济学家。
他于1890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被看作是与斯密《国富论》、李嘉图《赋税原理》齐名的划时代的著作,在盎格鲁---撒克逊世界(英语国家)替换了古典经济学体系其供给与需求的概念,以及对个人效用观念的强调,构成了现代经济学的基础。这本书在马歇尔在世时就出版了8次之多,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专著,多年来一直被奉为英国经济学的圣经。而他本人也被认为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者,他的理论及其追随者被称为新古典理论和新古典学派。同时由于他及其学生,如J.M.凯恩斯,J.S.尼科尔森,A.C.庇古,D.H.麦格雷戈等先后长期在剑桥大学任教,因此也被称为剑桥学派。
(六)爱尔兰大饥荒
爱尔兰大饥荒,俗称马铃薯饥荒,(failure of the potato crop)是一场发生于1845年至1850年间的饥荒。在这5年的时间内,英国统治下的爱尔兰人口锐减了将近四分之一;这个数目除了饿死,病死者,也包括了约一百万因饥荒或者宗教迫害而飘洋过海的爱尔兰人。据说曾经的美国总统肯尼迪,其背后的显赫家族就是由一个逃出来的爱尔兰穷小子开始的。
造成饥荒的主要因素是一种称为晚疫病菌(致病疫霉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的卵菌(Oomycete)造成马铃薯腐烂继而失收。马铃薯是当时的爱尔兰人的主要粮食来源,这次灾害加上许多社会与经济因素,使得广泛的失收严重地影响了贫苦农民的生计。大饥荒对爱尔兰的社会,文化,人口有深远的影响,许多历史学家把爱尔兰历史分为饥荒前、饥荒后两部分。在爱尔兰发生马铃薯饥荒时期,大不列颠仍从美洲进口大量粮产,其中一部分甚至经过爱尔兰的港口转运;但饥饿的爱尔兰人却买不起这些粮食,英国政府提供的协助也十分稀少,最终造成高比例的爱尔兰人饿死。
当然这个惨剧也激起了爱尔兰人的民族意识,在它的指引下,爱尔兰自由邦于1922年建立。1937年12月29日,爱尔兰脱离英国,成为独立国家,这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