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都在聊社群运营这个话题,现在的社群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各种各样的QQ群、微信群,极具传播性的渠道之一。但是社区和社群是完全不同的运营模式,别把社区也当做社群运营,社区是一个平台。
社区最大的价值有两块:UGC数据和用户数据,社群沉淀不了UGC,其运营难度和社区毫无可比性。社群明明没成立多久就无人说话变成死群,要么群里秩序混乱,各种广告、争论无休止。
深入社群研究的人都会知道,微信群、QQ群、微博群等等只是社群组织中便于信息沟通的形式。社群流行的根本原因并不是手机上端(微信)的技术降低了建群成本与沟通成本而流行起来,而是中国现在社会下的人性使然。可以说,在任何组织,人皆为利而来,为情而留。利,来自于用户与用户的能量;情,来自于社交。
社群作为一种自组织,这种利更加明确,有的是金钱,有的是资源,有的是名声,有的是技能……等等不一而足。当用户加入到社群后,会经历观察,体验,参与等行为来感知社群。
社群的核心是利益与文化,社群内有3个角色,分别是:主导者(发起/创建者)、运营者和社群成员。
主导者:就是其建立社群的初衷。主导者在社群中的地位很特殊,其有很大的影响社群发展的力量。主导者的缺失会引发社群的急剧震荡。如果社群不能实现主导者的利益,主导者就会解散社群,其他人在建立这样的社群需要花较长的时间。
运营者:运营者可以是主导者,也可以是志愿者,也可以是主导者请的专业运营人员。在社群发展中,运营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运营社群,特别当运营者不是主导者的时候,运营者需要得到社群成员——主导者和用户的尊重,收入、能力和社交上的收益。而这种尊重和收益,不仅体现在线上虚拟的环境里,还特别体现在线下真实社交里。这需要主导者积极考虑的。
群用户:用户加入社群是为了利,如果加入后,其期望得到的利益无法被证实是可实现的,群成员就会对离开。被证实有2种途径:
1.其他群成员已经得到且在社群公布被人随时知晓。
2.自己参与群活动,亲眼见证或得到利益。
而文化是社群的灵魂,是可以产生比主导者更聪明的群体智慧的。
社群运营4要素
活动方面:群成员是否认可并参加社群的活动,是否期望参加后续的活动;
展现方面:个人是否有机会展现个人智慧和价值
回报方面:社群成员付出了时间和精力,是否得到了期望,甚至是超越期望的回报。
社交方面:群成员之间的能量是否互补,是否能从其他人身上得到价值;社群成员之间的链接维度是否能够多元化,链接频次是否丰富化。
并且要不定时的做社群指数量的研究,例如社群用户在目标用户群体中的占比用户是多少;
日活跃的用户、周活跃用户、月活跃用户在整个社群用户中的比例;平均每个群用户创造的信息数量;社群内沉淀的有价值的内容数量。
社群运营的具体方法
(1)群规人性执行
社群不像严格的组织,其规则是相对简单且核心的。群规的目的是防止社群的混乱,增强用户之间的连接便利性和真实性。
(2)用户参与活动
社群的本质是人性的连接。而人与人之间的连接,需要的是社群成员的积极参与。只有用户的参与,社群才有真正的生命力,社群组织才会实质化,社群文化才会形成。而用户参与最直接的方式是参与活动。
社群活动分为:
(1)主导者和运营者组织有连续性和多元化的活动。
(2)社群成员在在围绕社群定位而自发组织一些活动。
社群活动形式:
线下活动;
借助于网络平台举办活动;
活动人群数量:
线上活动,尽可能鼓励更多社群成员参与;
线下活动要设置用户人数限制,根据活动性质来进行收费和人数。
活动嘉宾来源:
可以从外部邀请大咖参加;
从社群组织内选择有影响力的成员做嘉宾。
活动内容分为:
学习类
社交类
游戏类
活动类型分为:
标杆性活动
普通活动
(3)激发群体智慧
社群的每个成员都有一定能量。每个人都有希望在社群内有归属感,能展现自我价值,能吸引有价值的人进行交往,能实现自我价值。而这一切的实现,除了需要活动这些载体外,更多的是需要用户贡献的自己的智慧。
社群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获取更多靠谱有效的用户。玩社群的时候应该先摸索出适合平台、符合需求的一套玩法,应该是一个完整的链路,每个环节而不应该是彼此割裂的。不然又会变成死群,从此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