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梅花诗意美——咏梅花古诗词赏析 前 言
王传学
梅花,是我国特有的花卉,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梅,树姿苍劲,铁骨铮铮,疏影横斜,暗香浮动;花态文雅,婀娜多姿,高雅清秀,生机盎然。于隆冬百花凋零之时,仍傲然挺立,绽芳吐艳,向人们展示出春光明媚、妍丽动人的景象。在《群芳谱》中,梅花位列“花魁”,更有花中“四君子”和“岁寒三友”的美称。
梅花是寒冷冬天最耀眼的明星。中国人一直把梅花看作是象征着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的“五福之花”。古往今来咏花的诗词歌赋,以梅为题者最多,或咏其风韵独胜,或吟其神形俱清,或赞其标格秀雅,或颂其节操高洁。同时,人们把梅花那傲雪凌寒的风貌,看作是中华民族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的象征;把梅花那香远古朴的风韵,看作是中华古国悠久伟大的历史文化的象征;甚至把梅花那紧簇同心的形状,看作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象征。
梅先天下春,这是梅最可贵之处。梅花,不畏严寒,独步早春。它冒着凛冽的寒风,傲雪凌霜;它在冰中育蕾,雪中开花;它赶在东风之前,向人们传递着春的消息,被誉为“东风第一枝”。梅花的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顽强意志,历来被人们当作崇高品格和高洁气质的象征。
我国人民对梅花有着特殊的喜爱,南宋诗人范成大在《梅谱前序》中说:“梅为天下尤物,无问智、愚、贤、不肖,莫敢有异议。学圃之士,必先种梅,且不厌多,他花有无多少,皆不系轻重。”由此可见爱梅的普遍性。多少年来,梅花一直成为诗人吟咏、画家描写的对象。咏梅花的诗、词、曲,多不胜数,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早在《诗经·召南·摽有梅》中就有“摽有梅,其实七兮”的吟唱,不过这里的梅是指“实”而不是“花”。到了汉代,乐府横吹曲中有《梅花落》曲名。“乐府《梅花落》是魏晋以来梅‘始以花闻天下’的一个先声,标志着人们对梅的关注从果实转移到了花色,标志着一个花色欣赏时代的开始。”(程杰《中国梅花文化审美研究》p423)
到了南北朝时期,梅花的观赏价值被人们普遍重视。随着古体诗歌创作的发展,梅花也走进了诗人们的笔下,开始在诗笺上大放异彩。
鲍照的《梅花落》,写梅花开在霜雪中,却在春风中零落的悲哀,意在托寓自身才能得不到发挥,开了托梅寄意的先河。陆凯的《赠范晔》,将梅花作为美好的礼物驿寄给友人,说明梅花是报春的信使,它能在严寒时节给友人带去温馨的春意,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流露了对梅花品格的赞美。何逊的《咏早梅》,描绘了梅花不畏严寒、凌霜傲雪、嫣然开放的高标逸韵。谢朓的《咏落梅》写梅花的新蕊随风飘落,明写落梅,暗写政事,于咏落梅之中寄托了自己深沉的政治感慨。萧纲的《雪里觅梅花》,阴铿的《雪里梅花》等,写梅花雪中绽放,深受人们喜爱,赞美了梅花不怕雪霜、凌寒开放的无畏品格。
到了唐代,诗人咏梅渐成风气。唐人的咏梅诗,除了写闺怨、传友情、托身世之外,出现了虽以模拟物象为主,但却含有审美意蕴的佳作。唐代许多著名诗人皆有咏梅之作,他们比南朝诗人更加注意到了梅花的美学价值,更加准确地把握住了梅花的精神品质。在唐代诗人笔下,咏梅诗已经走向了成熟。
张九龄在其仕途受挫之时所作的《庭梅咏》,在感怀身世的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坚毅不屈的意志,这是鲍照诗所没有的。王维的《杂诗》写思乡之情,见故乡来人,独问窗前的寒梅“著花未”,把这株寒梅作为故乡的一种象征,成了诗人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杜甫的《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虽然诗中不见梅之颜色、形状、香味,与一般咏梅诗不同,但它突出描写了梅的感兴作用,使梅由一般的供观赏之物变成引人共鸣的知心朋友,这就远远超出常人所咏之上。柳宗元的《早梅》,借对梅花在严霜寒风中早早开放的风姿的描写,表现了自己孤傲高洁的品格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而朱庆余的《早梅》,则把梅花傲雪作为高尚品性加以赞美,赋予了梅花高风亮节的品性。
在唐代诗人笔下,梅花的形象得到了完美的塑造。杜牧的《梅》写梅花“轻盈照溪水,掩敛下瑶台”,描写梅花的姿态优美。轻盈的梅花,映照着如碧的溪水,实景与倒影浑然一体,构成一幅绝美的图画。为了进一步突出梅花的轻盈之美,诗人又采用拟人的手法,把梅花比成一群从瑶台翩然而降的仙女,舞姿曼妙,如惊鸿游龙,令人魄荡魂驰。“玉为通体依稀见,香号返魂容易回”(韩偓《湖南梅花一冬再发偶题于花援》),着力写腊梅晶莹的姿质和浓郁的幽香,富有一股空灵神动之气。诗人仿佛可见那梅花通体如玉,奇妙设想花魂也自然随着盈溢的香气容易返回了。以拟人笔法形容梅香馥郁充盈空间。
时至宋代,文坛上出现了咏梅诗词蜂起的现象。宋王朝的建立虽然结束了晚唐五代割据纷争的历史局面,但宋代的“兴朝气象”却远远不如汉、唐二朝。汉、唐开国,都扩大了前朝的疆土,而宋朝却连汉、唐旧域也未能保住。加上北方辽、金先后威胁中原,而赵宋却始终处于无奈境地,丧权辱国的事情不断发生。所以,宋代文人的忧国之心比此前任何一个朝代都普遍,都强烈。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百花苑中那别具一格的梅花,自然地引起了宋代文人的特别关注,咏梅诗词大量涌现。有的赞赏梅花凌雪傲寒、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有的倾慕梅花清癯高雅、不卑不亢的高标逸韵;有的歆羡梅花不随众俗、独占春先的独特个性;有的欣赏梅花与世无争、甘心寂寞的淡趣闲情……总之,生活在忧患中的宋代文人,都在梅花那里找到了“知己”——他们或是受到了精神鼓舞,或是发现了人生榜样,或是受到了思想启迪,或是接受了情趣影响,不一而足。
在宋朝文人审美意识的不断开拓中,林逋的出现使得梅花意象成为隐逸君子的代名词。林逋一生酷爱梅花,隐居杭州西湖孤山,“梅妻鹤子”,其咏梅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写月下水边梅花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把梅花的气质风姿写尽写绝了,成为咏梅的千古名句。
文学家苏轼十分喜爱梅花,一生创作了四十多首咏梅诗词,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文坛影响力,极大地推动了咏梅诗词的发展。他在《红梅》诗中批评“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认为认识梅花须从梅花独有的“梅格”来品评。这就强调了梅花的内在品格,也就是梅花喜寒凌霜的本质特点。“梅格”的提出给梅花赋予了更高的精神品质。
王安石的咏梅诗,朴素自然,意境深远,深受读者喜爱。他的咏梅代表作《梅花》诗中的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魅力。
女词人李清照对梅花情有独钟,其词中出现梅花意象的有十多首。词人熔铸其亲身经历和深刻的感受,在客观景物里寄寓她的欢笑、苦泪、愁思,营造了一幅幅情景交融、意境深远的梅花图。赞颂了梅花超尘绝俗的洁美素质和不畏霜雪、秀拔独立的坚强品格。
爱国诗人陆游,面对国土沦丧的局面,把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倾注在梅花身上,他一生写有150多首咏梅诗词,借梅花抒发爱国豪情,以梅花自比。歌颂梅花在百花中气节最高尚最坚强;到过了梅花开花的时令,会顺应自然,甘愿飘落离开,只把清香留在人间。梅花坚持气节的表现使人肃然起敬,实质是诗人借梅花来宣示自己的崇高气节。
辛弃疾是一位叱咤风云的军事家,素有复国大志,却长期赋闲在家。他的咏梅词,多用比拟手法,在赞美梅花高洁品格之中,含蓄委婉地寄托了自己的身世之感。词人体察入微,以浓墨重彩之笔,细致描摹梅雪之风度与标格。这正是词人自我形象的写照。
姜夔是南宋中后期著名的词人,词中以梅花为题或关涉梅花的作品有三十二首,不仅再现了词人的生活及感情经历,而且还充分显现了其清空、高雅的艺术风格。他借用林逋诗句创作的“自度曲”《暗香》、《疏影》,集中描绘梅花清幽孤傲的形象,寄托词人对青春、对美好事物的怜爱之情。这两词被誉为“自立新意,真为绝唱”(张炎《词源》)。
到了元代,伴随着外族统治、高压政策、民族歧视等等,使得文人们更倾向于将心事向梅花倾诉。元代处在两宋梅文化高峰的延长线上,与南宋以来梅花文化鼎盛发展紧密相连,元代咏梅诗是宋代咏梅诗高潮的延续。元代咏梅诗大约有一千九百多首,题材广泛,诗人之间咏梅组诗唱和,以及题梅画诗的大量出现与繁荣,是其主要特点。
元代咏梅诗在承袭以往朝代咏梅诗的基础上,又有发展。立意上,凸显的不仅是隐士之风盛行,更是民族气节。梅花不仅是一种作物,一种寄托,更是一种精神。
元代咏梅诗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题梅画诗的繁荣。题梅画诗是绘画与题诗之结合。题梅画诗发端于南朝,至宋代开始发展繁荣起来,宋代题梅画诗,作者大多不是画家,仅仅是诗人参与画作欣赏而写的诗。元代与此有很大不同,元代很多文人既是画家也是诗人,元代咏梅诗的繁荣,其中很大一部分体现在题梅画诗的繁荣。许多画家在热心画梅的同时,也在画卷上留下了咏梅佳作。
随着画梅图中水墨写意的逐渐流行,人们开始追求淡雅朴素的风格,墨梅画随之出现。所谓墨梅,就是用墨笔勾勒的梅花。至元代,墨梅得到人们的推崇,元代许多著名画家都是墨梅画家,随着墨梅画的兴起,题墨梅诗也风行起来。经统计,元代题墨梅的诗有近三百首之多。
王冕是一位杰出的画家、诗人。他一生酷爱梅花,爱梅、种梅、画梅,写梅。他善于画梅,“援笔立挥,千花万蕊成于俄顷”。他进行大量的梅诗创作,创作有110首咏梅诗。他的代表作《墨梅》:“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元代咏梅诗中,有一部分是诗人的唱和作品,其中以诗人冯子振与诗僧明本唱和的《梅花百咏》最为有名。文学家冯子振,诗词曲赋无所不能,一生著述甚丰。他为官一生清廉,深受百姓敬仰,故有墓联 “一丛芳草先人墓、百树梅花学士魂”赞之。冯子振一生酷爱梅花,他与明本唱和的《梅花百咏》,是现存最早且保存完整的百咏组诗。他的梅花诗从方方面面描绘了梅花的形态、花香、花色,赋予梅花超凡的品格、精神,寄托了诗人的志趣、情致、理想,透露出宦海沉浮和人情冷暖、远大抱负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状态,反映了当时士大夫的境遇。
元代散曲是一种新的文学样式,不少散曲名家都有咏梅佳作。如贯云石的《清江引·咏梅》(其一),写南枝的梅花一夜之间率先绽放,破蕊报春。接着写梅的高格逸韵。先以梅花偏偏喜欢与雪、月交朋友,喜欢生长在白雪明月营造的纯净无瑕之境,映衬出梅花高洁的神韵。在与夭桃艳李的对比中赞扬了梅花不染尘俗的贞洁自守。表现了诗人坚持操守、不逐流俗的高尚品格。
咏梅诗经过宋代的辉煌以后,到明代趋于平常。不过由于一些诗人的努力,仍出现了一些咏梅佳作。
在明代咏梅诗中,首推文学家高启创作的咏梅组诗《梅花九首》。这组梅花诗塑造了梅花的群像,每首诗都有孤独高傲而无凄凉抑郁、怜梅惜梅却不神伤心碎的特点。整组诗巧用典故,把梅花人格化,传神地刻画出梅花的形神。
民族英雄于谦非常喜爱梅花,创作了《和梅花百咏诗》百首七言律诗,借高洁清远的梅花精神来抒发自己忠贞刚毅的性格。赞美梅花孤清高标,不与众花为伍。先春而发,报告春天信息的高洁品质。
江南才子唐伯虎、文征明、徐渭,诗、书、画俱佳。他们喜爱梅花,画梅、写梅、咏梅,留下了许多佳作。如唐寅的题画诗写雪压江村、寒气逼人的严冬,园林里的梅花凌寒怒放,满树晶莹剔透如美玉积聚。看到园林中被冰雪冻着的梅花,诗人突发奇想:这些被冻的美玉须要美酒才能把它们浇开吧!诗人构思新颖,想象奇特,把天寒地冻中的梅花写得晶莹剔透,很有生气,给人以晶莹洁净之美感。
清代诗人在学习借鉴前人咏梅诗词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咏梅诗词的意境,并有所突破和创新。
清代词坛中兴,名家辈出,其中以纳兰性德最引人注目。其词《眼儿媚·咏梅》,全词并不具体描绘梅花的形象,而是通过意境、氛围的烘托,突现梅花“别样清幽”、“自然标格”、“冰肌玉骨”的神韵,给人以美感享受。
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他们的书画风格异于常人,不落俗套,因此被称作“扬州八怪”。他们愤世嫉俗,了解民间疾苦,画题以花卉为主,也画山水、人物,摆脱了保守派格遵清规戒律的影响,高度发挥了即景抒情的创造意志。在“扬州八怪”中,除郑燮少画梅外,其他均善画梅,各家笔下的梅花具有不同的韵致。“八怪”之首的金农是著名书画家、诗人,尤工画梅、写梅,其《动心画梅题记》描绘了所画梅花的傲霜挺拔和清丽脱俗,赞美了老梅树不畏严寒,花开得精神饱满,清香四溢,如明月般纯洁美丽。抒发了诗人对梅花的极度喜爱之情。
在清代诗坛上,活跃着一批女诗人,她们也对梅花十分喜爱,以女性的视角,创造了许多咏梅佳作。女词人张传的《捣练子·梅花》,将梅花的具体特征和自己的内心感受融合在一起写,咏的是梅花,实则吐露自己的情怀。梅花的高洁清幽、皎洁孤高、风流自赏,也正是词人的写照。
晚晴女革命家秋瑾十分喜爱梅花,写有咏梅诗《梅十章》,赞美梅花耐寒、清高、不慕富贵的品格。对生于富贵环境之中,处于琼楼玉宇之中的诗人来说,她要走出那个牢笼,该是多么不易啊!正因如此,她才特别感受到梅花的不惧霜雪、不傍琼楼、古朴自然是多么难得,多么可贵。从对人格价值追求的角度说,“独立标格”正是诗人革命精神的宣言和昭示。
为了帮助广大读者更好地学习、理解咏梅诗词的内容,领悟其精神内涵和艺术特色,感受咏梅诗词的诗意之美,本书精选了南北朝至清朝的172位诗人的251首诗词曲,从欣赏的角度,对这些诗词作了详细、全面、独到的解析,为读者理解和感受咏梅诗词的诗意之美提供了一把钥匙。
花蕴诗情,诗怡人心。让我们徜徉在咏梅花的古诗词之中,含英咀华,感受梅花的诗意之美,成全自己的美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