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六年六月七号,高考。
提及高考,便会想及当年在宿舍走廊和好友暗暗下定决心要去往那片美丽的未名湖的激昂心情,但可惜的是,我们最终都没有考上。
来到北京,总要去清华北大看看。而相比清华,我对北大更多了一份喜爱之情。
那天清晨,我转地铁从安定门转到西直门再到北京大学东门。下车之后循着导航走到北京大学门口,递交身份证登记之后,最初的感觉是,“真好啊,又走回到了校园里。”走在路上的学生都洋溢着一种青春的气息,让人觉得心情舒爽起来。高中年代在老师口中,大学就是伊甸园,而在我的心中,北大才是梦中的伊甸园。
教学楼前排满了单车,也有送外卖的阿哥穿行而过。逸夫二楼是正对着大门的楼,灰白色的墙,垂下来的屋檐是梯形的。道路的两旁是郁郁葱葱的树木,树木都笔直得很。
北大的建筑多是比较古朴的,有着尖尖翘起来的檐角,然后隐匿在绿荫中,若隐若现,多了一份韵味。又因其历史的悠久,沉淀出一种典雅安然的气息来。
我循着一条幽静的小道慢慢走到了未名湖。
未名湖是北京大学校园内的人工湖,位于校园中北部,形状如U形。湖的南部有翻尾鱼雕塑,中央有湖心岛。东岸有博雅塔,是北京大学的标志景观之一。有人把燕园的精髓概括为“一塔湖图”。博雅塔和未名湖,像是北大的一对眼睛,盛满学子和游客的满腹情怀和闲情雅致。
我独自坐在未名湖畔。在微风习习中想象那一年埋头苦读,豪情万丈地想要奔赴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那时候总是在累得不能呼吸的时候独自站在走廊边,告诉自己要挺下去,青春一场,要以这种壮烈的结局来收尾才对得起自己。
临近午饭时间,跟着谷歌地图寻找北大的食堂无果,索性在路边找了几个学生询问起来,几番打听之后才到食堂,却也已经接近打烊阶段。凑近看看,还剩下一些已经冷掉的饭菜,念及肚子已经饿了,凑合着吃吧。
食堂阿姨问要什么东西,告诉我要先拿托盘,然后端食物再结账。正当我犯愁没有北大的校园卡可以支付午餐的时候,有个女生朝着我的方向走来,我便询问她是否可以帮忙刷卡然后我再转账给她,她微笑地说,“你拿你想吃的吧,我帮你一起给。”
结账的时候她帮我一起付了饭钱。一起坐到一张桌子吃饭,她吃得有些着急,要赶着去上课,我问她可否将微信给我然后转账给她,她却摆摆手说,“不用了,你慢慢吃,钱不用给。就一顿饭而已,以前也有人这样帮过我,没关系的,我有课先走了,你慢慢吃,不用在意哈。”
微笑着转身离去。我有些不好意思,为未能将饭钱给还这个善良的女孩。而她那句,“没关系,以前也有人这样帮过我,这是一顿饭而已。”让我心生暖意。如果这个世界,善良可以不断传播和延续,那么将会变得多么美好。只是啊,这个年代,善良这个词,似乎不再怎么被人提起,人们似乎更注重物质上的东西,比如金钱,总觉得能拿捏在手里的,才算是重要的和值得去关注的。
离开了大学校园两年多,重新坐到食堂的桌椅上吃饭,觉得温馨舒服,窗外是灿烂的阳光,想念起曾今跟大学舍友一起在食堂说说笑笑的日子,那时候抱怨学校食堂的饭菜难吃,如今却无比怀念那些难吃的饭菜,怀念那些曾今在一起吃饭的人,呵,如今,都去了哪儿啊。
我正吃着,有两个女孩走过来,询问我是否会说英语。我说yes,她们兴奋地在我对面坐下来。告诉我她们是韩国人,趁着假期来这里旅游,因为从小去了美国所以不会说韩文,但爸爸妈妈会说韩文。在纽约念高中,跟一群朋友一起,每天都很开心。
话语之中,洋溢的都是青春的气息。我提及我即将要去往新西兰,她们对新西兰也十分感兴趣,就又聊了些关于新西兰的事情。后来我们还互相留了号码,只可惜她们的是韩国号码,也无法发信息和打电话,唯有等我到了韩国才可能用得上。
我收拾餐具然后一起走出去,跟她们道别,互相说旅途愉快。这么短短的一次相遇,相谈愉快,便是好的结局。我感谢每一次际遇,即使短暂如烟火,快乐过,便足够。
在离开北大的时候,走到正门,为这么一个古老而富有标志性的大门也要在这里合影一番。高中年代有本书叫《考上清华北大》,封面是清华北大的校门,那时候,对着这个地方带着无限的憧憬,如今来到这个地方,依旧怀着有天可以在这里念书的想法。
旁边有一个小推车在售卖印有北京大学字样的笔记本、校徽等东西。有两个女孩子想要购买,跟老板开着玩笑讨价还价。我拿起校徽来看了看,做工十分粗糙。犹豫了一会便离开了。沿着北大的城墙走,看到沿路边有几个老人也在兜卖本子和校徽纪念章,东西都是一个模样的,只是价格低廉了一些。老奶奶是用一张布将东西摊开摆放在上面。我正翻看着她的东西,她问我是否是北大的学生。我淡淡地说“不是的,我只是过来玩。”
她说着说着便讲起来她的故事。她之前是在北大里的一名清洁工人。做了十几年的清洁工作,在临近退休的年纪被北大的领导要求提前离开,为的是这样就可以不用给她退休金,并要求她在合同上签字离开,说如果她不签字,之前的工资一分钱都不会给她。每个月只有一千块人民币左右的工资,凑合着过日子。
我听到一千多人民币的工资的时候惊讶了一下,在京城脚下,竟然要这样生活。我问她一千多块钱怎么生活。
她摇摇头说,“没办法啊,就那么过着咯。”
“奶奶你跟你儿子住在一起吗?”
“没有啊,孩子成家了,哪里肯跟老太婆住在一起?我都是自己住的。”
“那您有女儿吗?”
“没有女儿,我只有两个儿子,儿子都成家了,只是偶尔回来看一下我,其他时间我们都不来往的。媳妇也不喜欢我这个老太婆,还是养女儿好啊,养女儿贴心。”
“是在北京这边都比较喜欢养女儿吗?”
“是啊,女儿是宝贝啊。养儿子成家后就不管你了。”
后来慢慢围过来几个年轻人,也蹲下来听这个老人讲当年她被北大的领导强势轰出来的事情,据说北大有个博士生,因为听闻了这件事之后向法院递交了起诉,但法院看到是北大的案件都不愿意接,谁都不愿意去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这样的高学府来对抗,毕竟清华北大在北京占据着强大的势力,连政府都要让他们三分。
后来这个事件还登上了报纸,领导们找到这个老人,希望不要把这个事情闹大,不仅没有对此行为道歉,反倒是威胁她自己早点离开,而且不要试图去找什么人来申诉这件事情,不要惹祸上身。
老人讲述的时候脖子上的筋明显因为动气而凸起来许多,周边的年轻人也一边安慰她说,算了,别跟这样的人斗,不要弄得自己太委屈,也有人劝说事情过去了就放下吧,不要总是想着。但似乎老人没有听进去,毕竟这样的的对待让她深深觉得受伤。她依旧拉着我聊当年的事情。我只有感叹和心疼她一个老人要如此过日子,别无其他做法。随后我也告别了这个老人。
一路上感叹不已,原来即便是北京城,也会有因为势力而欺压百姓的事情存在。每一个路边生活的人,才是这个城市最为真实的写照啊。
不管什么地方,都会有势力压迫,都会有贫苦百姓。谁的日子都没有想象的容易,也没有看到的表象的那么欢乐。在这所高级学府里有莘莘学子为之奋斗,而在城墙之外,是这个城市里的人民为生活努力的身影。你听,在京城脚下,那些在角落苦苦挣扎的声音,也是这座城市最较劲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