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说到安迪·沃霍尔还有一句话,其实解决了这个问题:"名声稍纵即逝,唯有艺术永恒。"
我们如何塑造自己的IP,让它变成一棵常青树?
这里用《孙子兵法》的一句话送给想要做优质IP的小伙伴:“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
换到我们做自媒体这块来说就是,你一上来就只想做一个流量号,你一定会死得很惨,你如果定一个要做优质账号的目标,你还是有很大可能性做成一个不错的账号,你如果立志高远,说我要做一个超级大IP,你至少会有很大可能成为一个优质IP。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建立在你为你的目标付出了切实的行动。并且你要明确你这个目标的成长规律、成长周期,更需要进一步明确,你为此付出的代价。
比如你要做超级IP,你就要明白你是在种树,而树的成长周期要几倍于种普通庄稼,因为你要付出的辛苦要远远超过于种庄稼,并且你要做好很长时间不挣钱的心理准备,并且还要做好最后这个IP可能还是会做不成的风险。你的野心越大,相对而言风险也大,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不敢轻易选择发乎其上的原因,因为投入成本太高,很多人都耗不起,除非是特别执着、特别热爱内容、特别专业,不是那么着急挣钱的人,才会选择法乎其上,才会愿意每天不计成本地花时间看书,多多益善的搜集素材,不厌其烦地思考选题,孜孜不倦地打磨内容,不停地做出调整和提升。
比如李子柒,一上来就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她不允许自己的内容出现任何瑕疵,所以一直都尽善尽美,我们现在都羡慕她粉丝过亿,可是她前期不挣钱的阶段吃的苦、受的罪恐怕自己最清楚,我们只能从她一些细节看出来一些,比如她的容貌俊俏如少女,但是她的手却粗糙如老农,在农村干过活受过罪的人,有这种生活体验的人才能明白这背后意味着什么。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团队看到李子柒火了,也开始依样画葫芦拍类似的视频,但是李子柒只有一个,那些模仿者皮肤细腻的手,生疏的技法,即使是再逼真的剪辑,也还是能看得出来摆拍的痕迹,永远不要试图去欺骗受众。不论是图文还是视频,没有注入灵魂和心血的作品,是很难让人产生强烈的震撼和共鸣的。而我们说,爆款最重要的两个因素,看点和转发点,哪怕是看点一模一样,但是你的内容不走心只走形,自然没办法促动读者转发,这个转发的链条就断掉了,即使有资本在后边助推,专业水军炒作,也是难以推出超级大IP的。
其实很多人都有着李子柒的审美,也有着自己的天赋,是很有可能成为大IP的。但是在流量时代,他们很难做到不为所动。要么是为了利益降低自己的审美标准,要么是陷于愤世嫉俗的抱怨,而不是像李子柒那样默默地坚持和行动。
之前在流量时代,你可以说没有土壤没有环境,但现在已经进入到IP时代,平台对IP的需求已然是呼之欲出,这个时候你再去抱怨,就真的应该好好反思反思自己了。
成为大IP,太不容易了,背后要付出的东西超乎我们想象,我自认为我已经很努力了,但是跟那些成角儿的比起来,我付出的努力还是太少了,所以我成不了角儿,只能凭一点拙劲,慢腾腾地往前挪。
再举一个例子,第十届茅盾文学奖《主角》里的“主角”忆秦娥,她的IP之路。
隆重推荐一下这本书,同样是手艺,它跟我们写作有很多异曲同工之处。《主角》讲述了一个名叫忆秦娥的女演员随着改革开放从放羊娃到烧火丫头再到配角直至主角奋斗过程的沉浮史。忆秦娥数易其名,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她的奋斗精神——如果不奋斗,忆秦娥就不会从牧羊女考入剧团;因舅舅入狱牵连被贬为烧火丫头的她就可能从此一蹶不振。正是一股奋斗精神使忆秦娥走出低谷,一跃成为县剧团的台柱子。从县剧团调入省剧团初期,忆秦娥并不被待见甚至受到排挤,如果没有继续奋斗的精神,她也可能就是一个B角,充其量是一个A角,正因为秉持一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忆秦娥才一步一步从B角到A角,从A角到无人能撼动和取代的主角,成为无可争议的秦腔皇后。
为什么一个放羊娃,能够最终从高手如云的剧团脱颖而出,一步步走向大舞台,最终成为秦腔的代表?
第一个,就是她的“傻”。很多人都太聪明,所以说总是会做出最利于自己的决策,但没有名利思想只有实心眼的招娣,一点点地苦练,她只想好好练功、好好唱戏,可是她越是不争,反而越被往前推,成了大主演。
这其中有一个细节特别有意思。
随着经济大潮的兴起,剧团逐渐衰落,演员们要么当个体户做生意、要么当模特去走穴演出,她却什么也没干,只一味地练功。多年后,戏曲慢慢得到重视,忆秦娥在这个过程中开始清醒,逐渐走向自觉。她不断寻访老艺人,在大家都抛弃传统时,她反而回到山里找寻老艺人学艺,从他们那里汲取营养,最终成为名震一方的“秦腔皇后”。
看完《主角》你就知道了,那么多唱戏的,为什么成角儿的只有忆秦娥。
第二个是因为真正的喜欢。
忆秦娥为什么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下坚持练习?是因为她处于本能的热爱远远超出了其他人,所以他转一专注。
当然还有一个可能,就是很多人并没有这个才气这个能力,然后解决生存问题又是迫在眉睫,所以你选择发乎其中得乎其下,也是可以的。但是当你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