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黄铭峰
目前,由于外部就业环境的恶化,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适合的工作,为了解决这个现实问题,国家和大学倡导大学生自主创业。
虽然这是被现实环境所逼迫的结果,但笔者并不认为这是一个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好方法。
因为就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与社会环境来看,很多学生其实并不具备创业的基本能力素质、条件经验、资金和社会资源,学校教育也没有提供学生培养这种能力的实践环境。
虽然有不少学生创业成功的个案,但也要看到绝大部分学生创业是失败的案例。
大学生创业之我见
以笔者的经验,大学生有自主创业的想法和激情是好的,但要把事情做好,做成功是有必要的物质资源和社会经验条件来支撑的。
国内的产业激烈竞争,对于大学生创业所需要的时间宽松进入环境是有限的,除非有非常好的项目、非常强的个人能力和经济社会资源等条件,一般情况下是很难生存的。
所以,如果有创业想法的学生,最理想稳健的办法是进入某个未来想发展的行业内,先工作几年积累工作经验和人脉关系,等对行业有了一个基本上的了解,经济上有了一定的积累,再选择有市场发展前景空间的项目创业为上策。
对于那些确实有一技之长,希望毕业后尽快创业的学生,笔者的建议是先从小本创业开始,以尽量少的启动资金,通过自己的市场开拓和旺盛的精力,去逐渐适应了解市场的规则和需求,为进一步的发展打好基础。
比较理想的方式是先从自由职业、家庭SOHU族工作开始起步,逐步向LOFT族(居住与商用合一)、MO族(移动办公)、虚拟办公室(低成本办公室)、商业伙伴合租办公楼等方向发展。
对于刚创业起步的大学生,经济支出的预算是需要重点考虑的,一般情况下,在总体运营预算的基础上再乘以2-3倍,在这个基础上评估项目的可行性是比较合理的,不至于在运营期间由于资金链断裂而造成运营中断,这样也有一个较长的过渡时期,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根据市场情况变化调整相应的业务策略。
虽然这是一个应对当前职场竞争压力的不是办法的办法,但年轻就是优势,在进入职场的前几年有自主创业的经历,对于今后的成长还是有帮助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个人的想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实现,也要及时收手不要硬撑,今后的日子还很长,暂时的失利是积累经验为今后的成功打基础。
以笔者的经验,比较容易创业成功的年龄阶段是在35-45岁之间,这个阶段是智力、眼界、精力、经济条件、社会资源都达到比较高的状态。
所以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朋友要有毅力耐心和学习的精神,为这个理想好好积累经验和资历,在看清市场需求走向的基础上,再选择创业项目也不迟,千万不要为了“创业”而创业,急于求成去表现自己,往往结果会适得其反。
职业规划之怪现象
让笔者更感到困惑的是,目前在市场上有各种名目繁多的有关职场的励志小说、专业书籍、名人博客、电视剧,但是绝大部分是教授各种职场应对技巧、职场小故事、成功学、厚黑学等比较初级的知识,似乎“杜拉拉升职记”和“甄环传”这类职场小说和影视剧更能引起职场人士的心理共鸣。
而很难见到比较严肃的,即有专业性又有实操性的职业规划参考书籍。
所以,笔者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基本上是靠自己的经验来累积文字,同时也深感没有很多值得参考的职业规划书籍可供推荐。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大学生没有上职业规划课程之前感到迷茫,上完职业规划课程之后感到更迷茫的原因,因为各种错误引导的信息扰乱了他们原本就职业意识准备不足的思维。
作为大学生朋友们如何在这个纷杂的信息社会中,保证个人独立清醒的思考,这一直是笔者在苦苦思索的大问题。
笔者一直觉得,大学阶段是最佳的职业思考探索的黄金期,这个阶段就像一艘准备杨帆出海的大船,在做最后一次的修整和调试,错过了这个最佳的思考期,一旦出海再遇到问题,要停下来检查问题就会比较困难。
可惜的是,笔者遇到过很多大学生至今认识不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很多学生的把职业规划当成一个交作业拿学分的功课,完全意识不到这个偷懒疏忽的过程将如何影响自己今后的职业和人生走向。
认为职业规划是骗人的、不需要、没有用、没效果,这样想法的大学生不在少数。
这种学生需求和学校需求两头对接不上的客观现象,也是职业规划很难在学生心中生根的潜在原因。
以笔者看来,短期内这个情况很难改变,只能靠大学生每个人自觉、自愿地做出一些调整和改变。
人生有时是很无奈的,很多事情只有靠自己意识上的自觉,学校里不能完成的任务,只能靠个人后天的努力去弥补,“改变可以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既然环境无法改变,可以改变的就是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