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老家哥哥发的信息,我知道家乡的河竟然干枯了,突然有一种说不出的伤感,因为我无法想象那曾经一望无际、碧波荡漾的胡泊,如今已经彻底干涸。
那是一条让我引以为豪、钟灵毓秀的家乡的美丽的河,几乎承载了我童年所有美好的记忆。说是母亲河一定不为过,因为她哺育了世代生活在那里的人们。
听老人讲,那曾是一条流过门前的蜿蜒绵长的小溪,50年代大修水利,在河底筑起了高坝,才有了那一望无际的湖泊。老一辈人也就因此从河底的“平原”搬迁了。
据说那时国家有政策,你可以搬到任何你喜欢的地方,我理解甚至包括“城里”,如果真是那样,我的出身可能就不再是农村孩子了。可是最终老一辈人不愿意离开家乡,他们选择搬到河岸上、山脚下一处据说“风水”很好的地界。的确,每当水满山绿的时候,那就是一处绝美的山水画。山水画的中间就是那绿树环绕的我们那个小村子。
老话讲“靠山吃山 靠水吃水”,我们那属于靠山又靠水,所以即便在交通不便的年代,村里人的生活也是美的。听老人讲,因为风水好,所以这个不起眼的小村子,自从恢复高考开始,每年都出好几个“大学生”,这在方圆几十里都是老人们津津乐道的美丽的“传说”。
我的印象中,30年前那条河曾经干枯过一次,说干枯其实还是有一条宽几十米的长数十里河流,后来一场暴雨过后,水满了,从此30年湖泊荡漾,从未干涸。
我和我的小伙伴们的童年可以说就是泡在这条河里,无论春夏秋冬。
记得小学每年放暑假,我们签字画押的《安全公约》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远离这条河。可我们从未“守约”,每年暑假我们几乎都是泡在这条河里,当然,开学因此罚站是免不了的。
寒假那里自然就成了我们的溜冰场,那时候好像没有气候变暖一说,每年冬天结冰都是十几公分厚,想破冰钓鱼都费劲,需要拿镐凿半天….
春秋钓鱼、钓虾几乎成了小伙伴们放学后的第二职业,总是乐此不疲……
可如今,山还在,河已涸。
也许我们该反思是什么让几十年的河流干枯了,是上游的无序采砂,还是下游的过度损耗...
我只能期待再来一场及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