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看到一副对联:观山观水观天下,品茶品酒品人生。挺喜欢,就买回来一副,挂在床前,睁眼就可以看到。
一直琢磨,山水天下,包含了天地万物,时空交错;茶酒人生,囊括了自己的生活与社会关系。每天看着这副对联,常常会感慨万千。时光如梭,人生过半,需要开始静心反思,未来依旧可期。
中国历经了上下5000年的悠久岁月,文化底蕴无比深厚,其中酒文化自是不用多说,即便是现在,酒可以说是日常活动和聚会的必备品。
《知人性》有云:“然知之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月期之以事而观其信。”第四条是说利用喝酒的机会,使他大醉,以观察他的本性、修养。
我对酒没有很大的兴趣,这辈子喝多的次数也没几次。我觉得,朋友相聚,喝一点助兴就挺开心的,非喝的难受了,太没意思了。即使偶尔喝多一些,基本上也都能保持头脑很清醒,所以,我也总能看清楚酒桌上每个人的行为举止。
人们常说细节能体现一个人的人品,酒桌上最明显,“酒后见人品”,虽然说它不是绝对的准确,但是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人在清醒的时候,言语行为,是受思维控制的,我们知道哪些行为是合理的,哪些是绝对不能做的,这是长期学习思考后形成的行为认知。比如说,我们在特定的场合有特定的着装和说辞,不会在参加婚礼的时候嚎啕大哭,也不会再参加葬礼的时候哈哈大笑。人喝醉了以后,思维对行为的控制力会变得很弱,这个时候我们的行为更多是受情绪、受心里本能的控制。所以看清一个人的真实面目与内在修养,要从他喝酒及酒后状态来判断。
酒量不行酒后无德者。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明知道自己酒量不行,反而一个劲的向别人敬酒,几个人相互吹捧灌酒。更有甚者喝上头了还趁着酒劲耍酒疯,在酒精的包庇下他们为所欲为,常做出一些令人瞠目结舌之事。丝毫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到最后,聚会只能不欢而散。这种人生活中也多半是做事说话不计后果的,常令自己与他人难堪。与此相对的,还有另一种人,我属于后者,酒后只是想睡觉也不想多说什么,也许不喝酒,话还多些。
三国时期魏国诗人阮籍就是典型的这类人,阮籍酷爱喝酒,他听说步兵营的地窖里有美酒三百桶,所以才申请当步兵校尉。阮籍家附近有一酒庄,他没事就去喝酒,喝完还不走,直接在那里倒头大睡。喝酒后倒头就睡的人一般情绪比较压抑,他们习惯把自己的内心藏起来,不善于敞开心扉与人交谈。但他们为人却十分坦诚稳重,做事常常拿捏得当,言语也恰到好处。
敬酒强人所难者。
在酒局上,有部分人特别会用敬酒的幌子劝酒,什么“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宁可肠胃破个洞,不能感情裂个缝”,虽然多是一些玩笑话,但是在一句接着一句下,玩笑话也变了味,其实这个时候只要想起一句话,“为难你的人都不是什么好人”,就可看穿此人的本性,酒局上强人所难者,生活中不能说绝非善类,但咄咄逼人、强人所难当是他们待人处事的常态。
“拍马屁”敬领导者。
在酒席上,我们的传统习俗是要客随主便,但现今有最重要的是要照顾好领导。酒桌上有这样一群人,碰到领导和有事拜托的人就花式拍马屁,接连敬酒,美名曰之“酒后好办事”,而对于其他没有价值的人就敷衍了事,还时不时的给人使绊子。这种人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上都是很自私的,对他有用的,他会极力讨好,对他无用便会忽略。
一场酒宴便如同一个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网,展露着人性百态。平日不苟言笑的也能在餐桌上大开玩笑,平日里能说会道的因为躲酒连连后退,有时高度紧绷的人也能在自由的氛围里放松下来,又或是一场酒席下来吃出了步步惊心、唇枪舌战的刺激感觉……饮酒筵宴是社会交往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一个人在这其中的表现和行为方式往往能够折射出其性格及心理特征。因此,不妨在饮酒取乐的同时观察他人的一举一动,从中识得可交之人,找到值得信赖的知己、朋友,也能择出不可深交之人。
酒品好的人,知分寸,懂进退,有大智慧。观喝酒即可观人品,一个人值不值得深交,一个人值不值得信任,一个人品性到底如何,那不妨和他喝一顿酒吧!
由茶与酒衍生的茶文化、酒文化从纵横两方面构架了一幅生动的中国文化立体图。
文化,作为一个抽象概念,只有物化才能彰显。而茶与酒,恰恰是中国文化的载体,甚至是中国文化的催化剂。其本身所蕴含的阴阳哲学属性,借助自身载体流畅于民族的血液中,成就了独具特色魅力的中国文化。
茶,属阴,主静,代表中国文化的谦和内敛。酒,属阳,主动,代表中国文化的激情与动能。品位中国文化,汲取中国智慧,就要深入中国人的生活,在酒与茶中品出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品茶。
品为三口,意为茶需三口而饮。为何要三口?第一口闻香观色品茶味,初识茶性。第二口凝心再品回未无穷,深入茶意。第三口平心静气,乐享茶趣,品茶禅一味。三口徐徐而饮,心随茶意,温润心脾,举止优雅而有神韵。在此过程中,放松身心,感受自然的和谐与宁静,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升华。这才是品茶。根据其境界,又可分为上品、中品、下品。上品,为茶中之仙,实属凤毛麟角。多为高人品茶,往往相约二三人,皆通达禅意。相见无多言语,一杯茶即能品出万千妙趣,当下即能融入自然,入定修慧。中品,为茶中之士,此类人数较多,多为文人雅士,对于茶具器皿颇为讲究。其品茶犹如赏花、赏月,观山、观水,多是借茶以悦身心,陶冶情操耳。虽是追求无上妙趣,但与高人相比,缺乏无我的通达。大家可参看周敦颐的《爱莲说》和刘禹锡的《陋室铭》,皆是借物喻己,标榜自己志趣高雅,品性高洁。无形中将他人压下去。这是士的境界。当然茶中之士又据境界不同,可再分为上士、中士、下士。因各人标准不同,此不赘述。能成茶中上士者,亦非常人可比了。下品茶之俗人,普通大众皆属此类。置办的漂亮茶器,备好不同等级的茶叶,以待不同的人。于茶中只能品其味之浓淡,不能体会茶之意趣。那些听着大戏喝着茶,于茶室肆意喧闹的,何谈境界?只能算是解渴而已。再好的茶叶一旦入了这个俗,就多了几分功利性。如有人倒茶请您品鉴,此表恭敬,如若端杯请你喝茶,则可能是端茶送客,你还是起身告辞吧。
坏的酒品众所周知,爱耍酒疯,通过酒品,我们能够看出一个人性格当中的真实面目;坏的茶品却不是耍茶疯,而是对茶不尊重,随意评价茶叶,到处乱倒茶水,对茶不尊。
茶品不好的人自以为自己对茶很懂,相比茶品坏的人,我相信很多人更想知道,好的茶品茶友是怎样的,好茶品四字:
【清、雅、简、淡】
清
秉自然灵秀之气,形神俱清!与酒桌上拼酒喧闹不同,喝茶追求清净、清洁、清新。不大声喧哗,奉茶或品茶者衣着干净整洁,环境清洁,举手投足散发清新气息,无不让人心旷神怡。
雅
谦恭儒雅,有君子之风。无论男女,喝茶时谦逊恭敬,温文尔雅,谈吐不自负高傲,点评得当。气质上温雅脱俗,对茶有着包容之心。
简
举止豁朗简约,不拘俗礼。这并不表示不需要懂礼,茶道礼节有很多,但喝茶时不讲究繁枝末节,每一次喝茶对每一种礼节都能游刃有余干净利落。谈吐举止上不拖沓,能够简明扼要进行表达。
淡
好的茶品之“淡”,顾名思义淡泊名利!与酒桌文化充斥的生意场之气氛不同,茶品追求少名利之心,自甘淡泊。试想一下,众茶友喝茶时,聊的都是官场生意场,岂不是喧宾夺主。可怕的是,这股风气如今正在蔓延着。
茶品如人品,品茶如品人, 人有万象,茶有余香有人说人生如酒,也有人说人生如戏,我说人生如茶,苦中有甘,涩里带甜,人的一生就像手中那杯小小的工夫茶一样,不一样的心情,不一样的时间,不一样的环境,给我们带来都是不一样的感觉。
茶在杯中,上下漂浮,香气四溢,乍看上去平实无奇,若想分辨其优劣,还得需用心去品,,“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如微风”。
茶酒代表着中国饮品的文化,二者内涵丰富,细品也相映成趣,茶酒也代表了两种人生态度,茶温润平和,酒豪气磊落,把盏人生,当是以茶酒最为适宜了。闲暇了,就会想喝茶,在静好的光阴里,独自斟饮,也乐在其中,静坐、放松,品茶形、品苦涩,而知清香,也就懂得了人生的甘苦和冷暖。疲惫了,就会想喝酒,在纷繁的岁月里,与影对酌,也沉醉其中,浅尝、深醉,品浓烈,品清淡,而知真性情,也就懂得功名利禄都是一场梦。如若人生是一杯茶,由浓变淡,从混沌到清澈,从滚热煎熬到平淡涤荡,凉了淡了,沉下去才能浮起来,生命的风采在于恬淡、平静和淡雅。如果人生是一杯酒,让人陶醉,达到精神的享受,也能忘掉愁苦,也有解脱的短暂欢乐,有时清醒,能看清自我,有时虚幻,也能体会到人生的热情。人生没有那么多的伟大和炫耀,更多的还是茶的温和,酒的热情,有苦涩,也有辛辣,最后都会归于尘埃落定。茶不可满,酒不可深,茶怡情不可多,酒乱性也不可深,沧桑淡然都要品尝,如果适度品尝,回味中也就有了自知之明。人活着就是一种状态,茶之静,酒之厚,清醒与昏醉都是人生,茶与酒都蕴含着人生的道理,会品的能品出清香和甜美,不会品的会感觉苦涩辛辣。云水载酒,松篁煎茶,当人生行动如酒,可谓有侠士之行,当人生静心如茶,可谓有隐士之度,人生百味形态也都在其中。
品茶与品酒,一静一动,一雅一俗,一个淡然,一个功利。看似对立,实则统一。雅,源于俗而清新于俗,没有了俗,雅也就成了娇柔造作。俗,于世间百态中透着雅,没有了雅,俗也就真成了粗弊不堪的浊世。茶与酒如两条线,串联着无尽的历史与生活。
品茶、品酒,就是品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