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篇,讲了谋战,主导思想慎战。
五事:道,天,地,将,法。
政治、天时、地利、将帅、法制。所谓政治,指的是国君的政治路线和政策方针,要充分动员广大民众,使其理解并支持君主的决策。这样可以使人民甘愿与君主同生共死,而不畏惧任何困苦。所谓天时,指用兵时的昼夜晴雨、严寒酷暑、春夏秋冬等气候情况;所谓地利,就是指作战时距离的远近、地势的险阻平坦、地域的宽窄、死地与生地的利用;所谓将帅,就是要考察将领在智谋、威信、仁慈、勇敢、严明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所谓法制,就是指军队的组织编制、将领的管理、军需的供应、军令法规、武器供应等方面的情况。凡属于以上这五个方面的情况,将帅都不能不知道。
七计:
敌我双方哪一方的君主能够做到君民一心?哪一方的将帅更有才能?哪一方占有天时地利?哪一方的法纪更严明?哪一方的兵力更强大?哪一方的士卒训练更有素?哪一方的军队管理更好、赏罚分明?我根据以上七个方面的情况就可以判断谁胜谁负了。
总体就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成功的关键在于事先的谋划分析,能够依据客观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战略战术。这就是孙子所说的“计”。
用兵必须掌握的基本法则,即“因利而制权”和行“诡道”。就是权变。
作战篇:
用兵打仗重要的是速战速决,而不要旷日持久地作战。提出了著名的“速战论”思想(“兵贵胜,不贵久”),力求在敌国就地解决给养(“因粮于敌”)的战略原则和以战养战(“胜敌而益强”)的具体方法。
懂得用兵之道的将帅,是人们生死的掌握者,是关系国家安危的最重要的角色。
谋攻篇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重点是要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必须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你的高度决定了你的做人,谋事的格局,因此需要不断的提升个人的思想品德,管理技巧,专业素质。
形篇
现在的“形”所限定的范畴是运动的物质及其所获得的能量和效应。
“自保”是前提,“全胜”是目的。真正善于用兵的将帅,必然注意“自保”,先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很好地把握时机,“不失敌之败”,而求得“全胜”。
善战者应善于“因利而制权”, “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败也”。
一个出色的将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修道而保法”,即“修明政治,严明法度”。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无论攻方还是守方,在行动之前都要暗暗部署,不被对方察觉,这样敌在明我在暗,情势才能在我方的掌控之中,最终得以“自保而全胜”。
势篇
物质之“形”是客观存在,运动之“势”则可以主观造就,有了军事实力之“形”,还需有善于造势、用势的出色指挥官,否则,优势实力便不能化为必然胜利之“势”。
战争的结果是将帅们战术原则的运用和必胜态势造成的。
首先,用兵作战时,将帅想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军队的实力得到最大限度的运用,就必须掌握好四个环节:“分数”“形名”“奇正”“虚实”。“分数”就是部队的组织编制,这是治理全军、统率兵众的关键,如果编制有序,组织严密,部队的管理就能轻松自如。“形名”就是部队通风报信的能力:目之可见为形,此处指用于联络的旌旗;耳之所听为名,此处指传达进退命令的金鼓号角。指挥者的意图能否顺利传达、部队能否及时调度,靠的就是“形名”,这直接关系着战局的进行和胜败,所以居次位。“奇正”是用兵的战术及其变化。正面迎敌为正,侧面袭击为奇;明攻为正,偷袭为奇;按常规作战为正,采用特殊战术为奇。“奇正”战术的正确使用和灵活变化,是军队遭到敌人攻击而不被打败的成功诀窍。最后是“虚实”,就是指行军作战要善于避实击虚,造成以实击虚、以石击卵的绝对优势,这正传承了《形篇》中讲到的“胜于易者”“胜已败者也”。
总体来说,想要取胜,就要有严密的组织体系、畅通的指挥通讯系统、奇正结合灵活机动的战术和正确选定的主攻方向,四者有着严密的逻辑联系和逻辑顺序,必须紧密配合,才能把胜利由可能变成现实。
我们可将完善自我称为“正”,而将诡道诱敌叫做“奇”。奇正相生,“正”是母亲而“奇”为子息。
“择人而任势”便是必然的逻辑终点。孙子明白地表示,人的因素是第一,将帅起决定作用。
虚实篇: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虚实不仅指兵力的强弱,还包括主动与被动、有备与无备、整治与混乱、勇敢与怯懦、饱逸与饥疲等方面的因素。孙子科学地提出了“避实击虚”“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攻其所不守”的战术原则。“兵者,诡道也”,兵不厌诈,出奇制胜,是孙子军事思想的精华。
作战中,关键所在是避实就虚,以实击虚,出其不意、攻其不守,最后克敌制胜。因此,虚实原则,便是用兵的根本原则之一,是保证战争胜利的法宝。
本节开篇即强调,军队应事先进入战场,占据有利位置,以逸待劳,牢牢把握住战争的主动权。同时,应运用“利”、“害”的引诱、威迫,来调动敌军,使敌军按我军的意图行动,并使其由逸变劳,由饱变饥,由安变动,以求最大可能地消耗削弱其战斗力。
“致人而不致于人”,是实行虚实原则的前提。
兵的攻守而言,攻,应该是以实攻虚,“攻其所不守”“攻其所必救”;守,应该是避实就虚,“守其所不攻”、守其“不知其所攻”;从而做到“攻而不可御”“退而不可追”, “攻而必胜”“守而必固”。就兵力的运用来说,应该努力使我军的兵力相对集中而形成压倒对方的绝对优势,而使敌军的兵力尽可能分散而处于劣势。
“形人而我无形”从隐蔽自己、侦察敌情和促进虚实转化三个方面,论述了“因形而措胜”的战术要求。
一个真正优秀的将帅,仅仅能利用现成已有的虚实,是远远不够的,更应该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调动敌军,削弱其战斗力,制造出更多更严重的虚来,同时使我军的兵力得以加强(相对或者暂时的),形成更有力的实,获得特定情况下的绝对优势。“因势制权”、“因敌制胜”。化敌实为敌虚,化我虚为我实,反之亦然。
战争中没有千篇一律的定规和一成不变的模式,任何凝固僵化的套用和机械刻板的照搬,都与胜利无缘。“水无常形”“五行无常胜”“四时无恒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变化是大自然的基本规律,战争亦不能例外,所以“兵无常势”“应形于无穷”。
军争篇
两军相对争利,其关键是争夺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因而,如何先敌占领战场要地造成有利态势,从而掌握有利战机,是两军相争中最重要的问题,同时也是最困难的问题。
本篇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兵以诈立,以利动”。所谓兵不厌诈,诈术可以说是以智取胜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在实力没有对方强的情况下就不要硬碰硬,一定要运用诈术寻找突破口,才能取得胜利。
孙子的“迂直之计”,深藏着辩证法的精义,同时颇有些相对论的味道。直近、曲远不仅是空间概念,也与时间紧密相连。一旦与战争双方的兵力部署虚实相结合,加之以主观的能动作用,矛盾的双方就有可能向相反的方向转化;远而虚者,易进易行,机动快,费时少,成了实际上的近;近而实者,难进难行,机动慢,费时多,成了实际上的远。
军争有利亦有弊,不能只看到有利的一面而忽略了危险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