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上大学的课堂中我接触到了蒙台梭利。蒙氏教育对幼儿园环境创设和教具有着严格的要求,必须划分区间,比如游戏区,阅读区,环创区,音乐区以及舞蹈区域等等,对每一个角落都有着创设性的要求。不仅如此,在精神方面,幼儿所生活的环境必须是温暖的,健康的,充满爱和浪漫的家园。我怀揣着对这一切美好事物的憧憬来到了我工作的地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就仿佛你做了一个特别美好的梦,里面汇聚了世界上所有的美食,可是你醒来以后发现身边只有一块已经凉了的大饼。
古有孟母三迁,今有百万父母择好校园。可见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之巨大。如果我以后有了孩子,我肯定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和优秀的孩子成为好友,能在口碑较好的校园上学,能有好的老师教他。然而作为乡村教师的我低头看了看我所在的幼儿园,要啥没啥,不禁脸红了。这个问题其实一直困扰着我,什么叫心有余而力不足,就是说的我这样。条件限制住了思考,条件限制住了发展。
但是,就在昨晚,我如期去登陆“青椒课堂”,如期打开我的笔记本,如期看了看题目《乡村学校的教室文化》主讲:朱旭东教授里面有讲到教室环境可以是一种文化,我们可以分为卫生文化创设性文化,我们可以在教室卫生环境达标的前提下去加上自己针对本班幼儿成长特点创设的一系列能有利于他们成长的因素进去,比如问题墙,比如奖励墙,比如小朋友们的创意墙,今天,我领着孩子们在课堂上进行了创设大赛,我们系欢声笑语中度过,这期间我们是幸福的,我们在这萧瑟的秋风中感觉到了师生间亲密的存在感,我们在游戏中体验不经意的想法带给我们的惊喜,我突然意识到,物质和精神条件融合在一起才是真正完整的教室文化。作为小二班的大家长,孩子们对我是依赖的,是期待的,是模仿的,对于那些所谓的物质环境,虽然条件限制了很多,但我应该利用目前所拥有的,带给他们一切我能带给他们的快乐,温暖幸福和信任。让他们在无忧无虑和欢声笑语中度过三四岁懵懂的,依恋的阶段。
但愿以后在他们儿时的记忆中,有一个记忆模糊的面孔带领着他们奔跑在萧瑟的秋风中,一个温暖的午后,阳光斜射进校园,照在每一个小朋友的脸颊上,渐渐清晰了,这是谁?那是谁?你瞧,这样的笑容多么珍贵!
我有一个心愿,不大也不小,愿:在他们以后人生记忆中,有一个不是特别完美的老师,虽然不能带给他们很好的物质和课程,但是我们在一起的日子,是用心的,温暖的,这种温暖能融化一切寒冷就好。
如今,我带的第一届学生已经上了中班,他们每一个小朋友见到我都会问郭老师好,还有的小朋友会跑来班里看望我,同事们评价:这个班的小朋友是真心喜欢你。我笑笑,不语。有一种感情,坚守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