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知不觉间,我的小事收录机写到了第99篇,比较喜欢这种将满还未满的状态。
也是在不知不觉间,2019年就要过去了。
更是在不知不觉间,我在简书坚持“日更1000字”,今天已经是第413天,累计60多万字。
一个即将满“100”,一个即将归“0”,一个“413”天,一个“60多万”,尤其是前两个代表某种“极限”的数字放在一起,我的确应该写点啥出来才可以了。
写点啥呢?
那就写写我的2019吧。
2)
写写更健康。
这是我首先想说的一句话。
这一年,坚持“日更1000字”,给我带来的收获就是这样一句话:写写更健康。
写写更健康,特别是心理的健康。“人类80%的疾病来源于心理”,但是每一个吃五谷杂粮又都生活在这俗世凡尘里,自然免不了有些负面的情绪造访,更何况我不是神仙,目前也没有修炼到荣辱不惊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所以我也会有这样那样的不高兴存在。只是,我的这些不高兴,有了写作这个通道,这些不高兴要么得到转移,要么得到化解,要么就被忘记,因为我的记忆是有限的。
写写更健康,因为我没有给自己的写作内容设限,也没有给写作题材设限。虽然也许我这种散打式的无主题式的写作,并无多少学术含量,但我要的不是学术含量,我要的是“幸福”的含量,我要的是“我在思考”的含量。
换言之,“我在思考”就会抵达我想要的“幸福”。
一个写作者,必须是一个上进者。否则那样的写作不能“慰藉内心”。
一个写作者,也必须是一个观察者。否则那样的写作是无根基的。
一个写作者,还必须是一个豁达者。否则那样的写作只会把自己写“死”。
一个写作者,更必须是一个思考者。否则那样的写作是无法“安放灵魂”。
活着,首先要爱自己,你才有资格去爱别人。闲暇时,我会翻开我的文字,细细读一读,越读越增加自己对自己的喜欢,可能这是对自我嘉奖的最重要的一条途径。
一个“活”字,需要水分的滋养,也需要“千个口”。这“千个口”不仅是张嘴吃饭喝水,还需要说话,还需要言说。我的写作也是言说的重要途径。
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世界有多丰富,文字就有多丰富,写出这些文字的人就有多丰富,而这个人就多么有趣。
我的生活不是刻板的,也不是没有底线的。我自在地通过我的文字,表达我对这个世界的看法。褒的贬的都有,褒的成分更多。
当然,也有几篇我比较心仪的文字,是在“桐下写吧挑战21天”中完成的。有时候,抱团成长也是一种不错的路径。
3)
教育更有味。
这一年,所从事的工作并没有发生变化。也许,除了和孩子打交道,我也没有别的啥本事了。
教书育人,把书教好,把人育好。简单的解读,却有不简单的做法。
课堂,更加朝向自我的生长,以及对部分孩子的关注。每次上完课,我都会问我自己,在这节课里我生长了什么。虽然可能有几天会是同样的一句话,找不到新的句子代替,但依然不妨碍我的自问。以下是我的一些自问收获。
——开课表扬远比开课批评要舒服得多。(开课表扬那些正能量的,比如坐得端正的,做好课前准备的,做好听课准备的,远比开课批评那些负面的要舒服得多。这是经过反复实验得出的结论。)
——对于某些孩子,不要急着“赢了”他,但可以先“晾”着他。(我们的工作不是“赢了”孩子,而是“赢得”孩子。当你觉得你的智慧不能解决当下的局面时,先“晾晒”着,也是一种方法。)
——一生气,你就输了。(老师可以有情绪,但可以将某些情绪通过另外的方式表达,你要允许别人开个小差啊,走个神啊,因为让你来坐着听课,你也会这样,甚至比他更严重。这个时候,你应该反思:我如何调整才能吸引到他们参与到学习中来。)
——合作和竞争,适度的话,还是可以执行的。(采用小组计分制,多少会对一些表现不太好的学生有些刺激,还是能够帮助他正向成长。)
——适度的慢,是为了后面的快。(对于基本概念的理解,基本数量关系的把握,以及变式,是可以放慢脚步进行的,这样的慢是为了后面的快。)
——学生能讲的就让学生讲,给平台,给鼓励。(这一条是我这学期做得不够好的一条。反思能够到位,但行动不能落实到位。)
——课上关注,课下更要关注。(好玩是孩子的天性,但一味地好玩,把学习当副业,这样的人会影响另外的人学习。所以我会说:你不学,但不能影响别人学习,凡是影响我的学生学习的人我会好好收拾。虽然我并没有怎么收拾,但那句话还是很有威慑力的。)
比较起课上教授的数学知识,我更看重的是学生做人的知识和表现。所以,会费尽心思做一些活动,读一些文章,和他们相处。
我所做的是尽量多的传播善意与上进,传播欣赏与鼓励,我的教育生活也越来越有味。
比如和佑之间的“大闸蟹”约定,和培灵之间的带有荣耀成分的“我是奸商”的讨论,和小简之间的责任约定,和江小白之间的“不是数学就是哲学”的评价等等,都会让我觉得教育更有味。
4)
学习更愉悦。
这一年,还是在不断学习中调整。
参加了“幸福家四阶”课程整整16天的学习,可以说吸收的正能量是很多的,为我赋能,也许仅次于我每天的写一写。
暑假的苏州之行,参加两个活动,一是教育行走,一是半书房的读书会,都让我身心合一,所获颇丰。这些活动,也许是因为能满足我这个理想主义者的一些愿望吧,所以舒适度和成长值才会增加。
现在,又自主申请加入一个周期性的科研培训。
当然,还有一些临时性的活动,觉得有意义就参加了。虽然这些所谓的意义都是人为赋上去的。
当然,还在这些活动中结识一些人,也就有了交集,也就有了欣赏和鼓励,也就有了平台和机遇。
能够静下心来学习,这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除此之外,读书仍然是我学习的重要途径。买书颇多,真正读过的的书并不多,好在一直没有丢这个爱好,好在还在一直坚持做一个桐下读吧的共同体。
5)
输出更专业。
写作本身就是一种输出,而这里的输出更多的是指在一个层面上,面对一些特定的群体所做的分享。
有数学教育教学方面的。
担任跟岗的指导老师4次,因为我从来就不怕将自己暴露出来,能有幸有个伴结对前行,是可遇不可求的事。
做专题讲座共计5次。围绕我们正在践行的“分享式教学”,分享我们的思考。
有关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做专题讲座,共计4次吧。每一次都有不同的发现和思考。
也有关于教师读书方面的。我只是把自己所做的一些分享出来,并没有什么高大上。
当然,也有成长空间很大的时候。上一节公开课,面对学生就是不开口的局面,我的临场智慧仍然不够,还需要多学习。
回看这些由小事件构成的2019,更多的是一种平淡。只是,我在这种平淡中发现了真实,发现了美好,并不断滋生出前进的动力。
6)
结尾,借用一下重庆彭水的黄老邪(黄方)老师的年度叙事总结的格式(以“最”结尾),来给这篇不像总结的总结来一个漂亮的尾巴。
最有成就感的事:当然是能每天日更千字文。
最得意的事:在《今日教育》杂志从10月开始写“师想”专栏,这是对我写作最好的嘉奖。
最幸福的事:搬了新家。
最自豪的事:桐下读吧迈入第六个年头,桐下写吧准备开启第五期。
最开心的事:赢得小简等孩子,而不是赢了他们。
最冒险的事:做了双眼皮(从决定做到实施做20分钟,换到现在说啥都不会做)。
最诗意、适宜和文思沸腾的读书会:苏州半书房“读了·再说”读书会。
最感谢和最有仪式感的学习:幸福家师资培训。
最开脑洞的学习:蹭课听了一天的“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
最浪漫的旅行:春节大理之行。
最温馨的旅行:暑假陪父母的随心游。
最勇敢的事:为见文质老师和刀哥,和宁往返驱车5个小时(深夜驱车返回成都)。
最儿童化的旅行:六一儿童节和宁去水磨古镇。
最长时间的语音学习:文芳的橘林读书会关于文质老师《教育的勇气》56讲,至今为此撰文30篇。
最尴尬的事:培训时突然一支话筒递到我面前要我发言,我没言。
最费脑的事:编写大学教材。
最特别的礼物:一个天猫精灵。
最温暖的礼物:一个抱枕。
最有纪念意义的礼物:已经毕业的班级送来一个马克杯。
最常挂在嘴边的想念:想念儿子。
最长的一次深睡:5小时14分。
最沮丧的事:体重增加。
最遗憾的事:“斜杠营”半途而废。
2019,吃过的美食或许已经忘记,读过的书也忘得差不多。但在时间的流里,那些见过的贵人,那些朋友,那些同事,那些对我报以最大包容的人一直在心上。
谢谢这所有的一切!
(2019年1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