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将全面推动学校综合改革和‘双一流’建设,加快推进全球战略,推动高层次国际化办学和科技合作,把学社培养成具有全球胜任力的人才”。十九大代表、清华大学单位书记陈旭,10月21日在北京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中国教育报2017年10月22日
2017年12月12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美国哈佛大学正式发布PISA2018“全球胜任力”(Global Competence)评估框架。早在2016年5月底,OECD就曾宣布,考虑在2018年PISA测试中增加全新的“全球胜任力”的评估。当时发布的工作文件中,全球胜任力包含三大维度:知识与理解力、技能、态度;而此次正式发布的评估框架显示,OECD对全球胜任力的理解有了新的发展——全球胜任力包含四大维度: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
全球胜任力的四大价值:
一是为了多元社会生活的和谐。学生通过理解所处社会中的多元文化差异,可形成全球公民的意识,进而消除文化偏见,为多元的未来世界做好准备。
为了劳动力市场的繁荣
对全球胜任力的教育可以提升个体的就业能力。在未来人员组成多样的团队中,有效的沟通和合适的行为是保证团队工作的关键因素。
为了媒体平台的有效和可信
培养年轻一代的全球胜任力,能使他们有能力利用数字空间,更好地理解所处的世界,以及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为了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对全球胜任力的教育能培养年轻一代对全球政治、经济以及气候问题的关注,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营造更美好的未来。
——OECD发布PISA2018“全球胜任力”评估框架
清华大学在2016年7月启动的《清华大学全球战略》提出了“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创新人才”目标,进而提出全球胜任力意指“在国际与多元文化环境中有效学习、工作和与人相处的能力”,饱含认知、人际与个人三维度上的六大核心素养:全球议题与世界文化、母语与外语、开放与尊重、沟通与协作、自觉与自信以及道德与责任。
在过去近40年中,美国持续实施着培养全球胜任力以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国家教育战略,并且将在教育体系中培养全球胜任力作为保障国家利益与国家安全的一项重要国防战略。
全球胜任力理念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全球胜任力是一种在国际上推动本国发展、捍卫本国利益、提升本国影响力的国家战略,因此全球胜任力培养是重要的国家人力资源储备战略。另一方面,全球胜任力在国际组织的推动下成为一个普适性的教育目标,对促进跨国、跨文化理解、推动国际合作交流、贡献星球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全球胜任力培养是重要的全球公民教育战略与全球治理战略。
经合组织对全球胜任力的定义更加注重个人具备的素质,而2012年11月美国发布《通过国际教育与国际参与制胜全球:美国教育部2012-2016年国际战略》更加注重个人素质与美国全球利益的连接。
2011年美国各州教育官员委员会与亚洲协会联合发布的《为了全球胜任力的教育:为青年人参与世界做好准备》,提出了培养全球胜任力的四类相辅相成的行动:探索世界、认知多元视角、沟通思想以及采取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