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事件之后,“鸿蒙”很火 。鸿蒙是谁,出自何处,有不少说法,有些是传说,有些是信史,这里分享一处,顺便体会一下古人智慧。
鸿蒙一词就是出自于《庄子.在宥》。 《庄子》分内篇、外篇和杂篇,在宥就属于其中的外篇。在宥,按清人宣颖《南华经注》(《南华经》即《庄子》)的解释:“在,存也,听其自存不乱之也;宥,宽也,容之宽然,不驱之也”,即任由天下按其规律自然发展,不去强加约束和治理。《在宥》开篇就说“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也。”也是反映庄子这种无为而治的核心思想。
庄子在在宥篇中,共讲了三个“崔瞿问于老聃”、“黄帝立为天子”、“云将东游”三个故事,而鸿蒙一词则是出现在第三个故事中,原文如下:
“云将东游,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鸿蒙方将拊脾雀跃而游。云将见之,倘然止,贽然立,曰:"叟何人邪?叟何为此?"鸿蒙拊脾雀跃不辍,对云将曰:"游!"云将曰:"朕愿有问也。"鸿蒙仰而视云将曰:"吁!"云将曰:"天气不和,地气郁结,六气不调,四时不节。今我愿合六气之精以育群生,为之奈何?"鸿蒙拊脾雀跃掉头曰:"吾弗知!吾弗知!"云将不得问。又三年,东游,过有宋之野,而适遭鸿蒙。云将大喜,行趋而进曰:"天忘朕邪?天忘朕邪?
“再拜稽首,愿闻于鸿蒙。鸿蒙曰:"浮游不知所求,猖狂不知所往,游者鞅掌,以观无妄。朕又何知!"云将曰:"朕也自以为猖狂,而民随予所往;朕也不得已于民,今则民之放也!愿闻一言。"鸿蒙曰:"乱天之经,逆物之情,玄天弗成,解兽之群而鸟皆夜鸣,灾及草木,祸及止虫。意!治人之过也。"云将曰:"然则吾奈何?"鸿蒙曰:"意!毒哉!仙仙乎归矣!"云将曰:"吾遇天难,愿闻一言。"鸿蒙曰:"意!心养!汝徒处无为,而物自化。堕尔形体,吐尔聪明,伦与物忘,大同乎涬溟。解心释神,莫然无魂。万物云云,各复其根,各复其根而不知。浑浑沌沌,终身不离。若彼知之,乃是离之。无问其名,无窥其情,物固自生。"云将曰:"天降朕以德,示朕以默。躬身求之,乃今得也。"再拜稽首,起辞而行。”
“云将”是庄子虚构的一个国君。“扶摇”和“扶桑”都是道家神树,据说生在东海上,有连接天地的功用。
这段话翻译成白话的意思是:
云将有一天到东方游历,在经过神木扶摇时,正巧遇到一个叫鸿蒙的人。鸿蒙正在拍打着大腿,像鸟一样跳跃着。云将觉得奇怪,就停下脚步来向他打招呼:
“老先生是什么人啊?为何这样欢喜雀跃?”
鸿蒙依然拍打着大腿回答道:“去遨游。”
云将说:“我有个问题想请教先生。”
鸿蒙说:“哦”。
云将说:“天上之气不和谐,地上之气又郁结了,阴、阳、风、雨、晦、明六气因此不调和,四时变化因此不合节令。我现在希望调谐六气之精华来养育万物,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鸿蒙边摩腹跳跃边回过头来说:“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云将没有得到鸿蒙的正面回答。过了三年,再次东游,经过宋国的原野又遇到了鸿蒙。云将大喜,快步来到近前说道:
“您忘记了我吗?大人您忘记了我吗?”
云将叩头至地行了大礼,希望得到鸿蒙的指教。
鸿蒙说:“随意漂泊于世,无所贪求;随心所欲,自由奔放,不知所往;在无拘无束、无心无意的漫游中,来观察万物的本来面目。此外,我又知道些什么呢!”
云将说:“我自以为也可以达到随心所欲的状态,但是现在民众却都愿意跟随着我。于是我不得已才对民众有所亲近。现在的问题是:我该如何管理他们呢?我很想听听先生的教诲。”
鸿蒙说:“扰乱自然运行的规律,违背事物变化的原则,上苍就不会让你成功。走兽受到普遍的惊扰而离散,飞禽夜晚被惊醒,连草木和昆虫都不得安宁。唉,这些现象都是主张治理世界者的过错啊。”
云将说:“原来如此,那我该怎么办呢?”
鸿蒙说:“哦,对付这种毒害的办法,就是如神仙般看淡世事,万物就都会自然而然地回归原位了。”
云将说:“我遇到大人的机会太少,很想再听听你的具体方法。”
鸿蒙说:“哦,重点在修身养性。只要你自己处心于无为的状态,万事万物都会自然而然地作出最为合理的变化。忘却你的形体,丢掉你的自以为是,让所有的理论和事物统统遗忘。混同到自然界的混混沌沌中去。解开所有的心结,让精神处于彻底放松的状态,就如同没有生命的矿物一般。万物如果都如此,就会各自回归其自然本性。这种回归应当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这种浑浑沌沌的状态,要永远保守。如果你感知了其变化,就是背离了本真。不要询问它们的名称,不要窥测它们的原则,万物原本就有其自然生长的能力。”
云将说:“先生赐予我天德,教导我以静默无为求道。由于我亲身追求,现在终于有所收获。”一再扣头行礼,而后起身告辞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