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先思考以下问题:
你每天是疲于奔命,焦头烂额地应付各种任务,还是井井有条地安排着自己的时间?
同一份工作,为什么有些人做的比你少,过得还比你好?
每天你做得最多的事情,是有意义、很重要的事情,还是没有多大意义却一直重复的事?
可能你被这三个问题弄得有些心塞了,莫慌,精要主义可以帮你解决这些问题。在今天的阅读中,你将了解什么是精要主义、精要主义有什么好处,以及成为精要主义者的三个步骤。
精要之路,启程!
所谓“精要主义”,就是坚持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少数精要的事情上,排除、放弃那些非精要的事情,并建立一个让自己毫不费力的行为体系。
很多人本能地认为,事情做得越多越好,涉猎越广越好,恨不得在自我介绍时多加几个斜杠。然而,事实常常和愿望背道而驰。越是想每件事情都做好,越可能是没有一件事情可以做好;越是想每个机会都抓住,最后可能连一个机会也没抓住。
因为,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若把时间花在一堆事情上,最后每件事都取得了一些小的进展,但没有一件事能达到产生效益的程度。这些进展好比一盘散沙,没有太大的意义。
而要主义者认为事情不是做得越多越好,而是做得“更少,但是更好”。他们集中精力做少数几件真正重要的事件,不重要的事情或任务则大刀阔斧地删去。这样,他们在那些事上取得了可观且有意义的进展,能够产生效益或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我们可以把一个人能做出的最大贡献称为“个人贡献的峰值”。我们评价一个人在职场中的价值,通常是根据其个人贡献的峰值而不是贡献数量。下图可以清晰地展示非精要主义者和精要主义者在个人贡献方面的区别:
图片左边展示的是非精要主义者的行为方式,他们把精力分散在一堆不加筛选的事务中,在每件事情上取得的进展都很小。图片右边展示的是精要主义者的行为方式,他们筛选出精要之事,为之集中精力,并在那件事情上取得了重大进展。两者的意义高下立见。在现代社会,人们的选择呈指数级增长,接收到的信息也比过去多得多。现在已经不是那个机会和信息匮乏的年代了,但我们的身上依然带着那个年代的烙印:不愿放弃任何选择,缺乏对信息的甄别能力。同时,我们还有“只要够努力,就能抓住所有机会、拥有一切”的错觉。正是这些非精要主义者的典型思维,让我们陷入焦虑和迷茫。
事实上,我们缺的不是选择,而是做出正确选择的能力。
精要主义的思维,能教你从茫茫选择中,精选出精要之事,做出以一当千的决定,过上“更少,但是更好”的生活。
成功是失败之母?
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可你是否知道,成功也可能变成失败之母?
在工作中,我们会看到有些人,刚开始的时候有一个很好的起点,顺风顺水,后来不知道为什么越做越差。他们做的事情可能比以前的更多,但结果却大不如前。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回顾他们的历程,基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刚开始目标清晰,取得成功。
当取得成功后,一方面,他/她拥有更多的机会,被委以更多重任;另一方面,会有很多人来找他/她帮忙,能者多劳嘛。假设性格里还有“老好人”的成分,摆在面前的事情就更多了。
因选择和机会太多,导致时间和精力的分散,无法如成功前那般专注于某事。
最初的目标被大量琐事淹没,忙忙碌碌,最终却一事无成。
作者称这个过程为“成功的悖论”,指前期的成功反而成了后期发展的阻碍,对成功的追求反而导致失败。其本质原因是成功让人偏离了最初让我们得以成功的事情,以及我们的贪多求全和不知取舍。
所以啊,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对事情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分清轻重缓急。如果你自己不做,别人就会替你排序,那么排在前面的就是对别人重要的事情,而不一定是对你重要的事情。长期下去,你整天忙忙碌碌,但都是在为别人而活,你甘心接受这样的生活吗?如果不甘心,那么从读这本书开始,学会对事情进行排序,做一个精要主义者吧!
实行精要主义有哪些好处
那么,精要主义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
先抛结论1:实行精要主义能给我们的职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好处。
很多人在进入职场之前,父母都会交待“手要勤,嘴要甜”“吃亏就是占便宜”“要多帮其他人做事,不要太计较得失”“做别人的事,长自己的本事”等类似这样的道理。
这套生存哲学放在二三十年前的大锅饭时代或体制内的工作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那个时代是人情社会,社会分工也还不明细,每个人能获得的机会和资讯也不多,因此那个时代强调的是人的全面发展。
但现在时代变了,人们获得的信息和机会呈现的是指数增长。一些初级的技能,可以很容易找到外包或是学会,因此拥有多项入门级别的技能已经没有太大意义。而且,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细,对现在以及未来的社会而言,全面发展=全面平庸。这个社会已经不 care,入门级别的“全才”已经没有太大价值,需要的是在某个领域深入钻研的“专才”。
我们在上大学之前,学一大堆科目,各方面的知识都有所涉及。上了大学之后,开始有不同的专业之分。读到硕士,在一个专业又分出不同方向。读到博士,在一个方向里又分出更细的研究领域。可以看到,随着学历的上升,学习的面不是越来越广,而是越来越窄,但内容是钻研得越来越深。例如,一个物理学博士,可能已经解不出高中的化学题,背不出中学的文言文,但是博士生的价值大大高于高中生。在人才市场上,工资待遇跟学历也是基本成正比的。
在职场上也是如此。在某个领域做精,意义远高于所有领域都浅尝而止。但是,在任何一个领域深挖都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资源。如果不加选择,什么事都做,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在某个领域精耕细作,甚至连去寻找值得深入的领域都没有。
年轻的时候靠体力做一堆杂七杂八的事,等到年纪大了,体力衰退,掌握的那些粗浅的工作经验在年轻生猛的新人看来只是小 case,而且他们体力比你好,要的工资比你低,还没有家庭的负担,老板裁你的时候一点都不会看你这么多年的苦劳。少壮不精要,老大徒伤悲。
在工作中实行精要主义,可以让你把时间和精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在某个领域取得重大进展,而这种进展,才是跟工龄相符的经验,才是你的不可替代性所在,也是公司留你、为你支付比新人更高薪水的理由。这些道理可能大家明面上不说,但不代表我们可以不懂。
再抛结论2:实行精要主义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
工作中若是事无巨细,做了太多非精要的事情,可能你会焦头烂额,在工作时间里并不能有效完成任务。渐渐地,你开始把工作带回家。最初,可能是占有一两个工作日的晚上;后来,你的周末也没了;最后,下班对你而言,可能只不过时候换了一个地方继续工作而已。
显而易见,这样的生活已失去了平衡。如果你是单身人士,你会没有时间谈恋爱、提升自己或是运动(为了能再奋斗五十年)。如果你已婚且有娃,那么你可能错过孩子的成长、招致其他家庭成员的不满。实行精要主义能让你避免把太多时间精力浪费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把工作之外的时间留给自己和家人。
同样,带孩子也可以实行精要主义。有的人带孩子事必躬亲,结果手忙脚乱、累得昏天黑地,把自己熬成了邋遢的中年妇女,孩子和家人还不一定领情。懂得精要的妈妈在带孩子时能够做到抓大放小,建立行之有效的教育体系,在带孩子之余还有时间读书健身,成为别人称羡的辣妈,孩子还乖巧懂事,一家子其乐融融。
综上,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需要尽可能地实行精要主义,让自己同一份时间和精力所产生的效果更大,更好,更久。只要三步,让你成为掌握自己生活的精要主义者!
要把握自己的人生,成为一个精要主义者,你需要像整理衣柜一样,对人生和事业进行一场彻彻底底的断舍离。
如果你对断舍离的方法有所了解,就知道衣柜保持整洁的方法简而言之就是一句话:
扔掉不穿的,不买不大会穿的(哪怕很便宜),让衣柜保持整洁。
精要主义则是对事业和生活的一场断舍离,拒绝新的非精要的机会和任务,停止正在进行的非精要事务,防止生活被非精要的事情填满。
要成为精要主义者,主要经过以下的三个步骤:
1.探索。探索的目的在于从杂乱无章的一堆事中,选出精要事务。在非精要主义者眼里,所有机会都值得抓住,所有事情都应该做好,结果做事没有重点,什么都做,什么都没做好。
在探索这一步,你需要用一个严格的标准去筛选,哪些事、哪些目标是精要的,如何在恰当的时间、以恰当的方式去做这些事,从而达到个人贡献的峰值。
当然,刚开始你会觉得很困难,因为总有些事、有些机会像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但你只要克制住自己,你将吃到更好吃的鸡腿和鸡翅。
2.排除。排除,能让我们从无意义的事情中摆脱出来,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少数事情上。这是一个需要魄力和勇气的过程,因为你需要经常说“不”。
你需要对别人说“不”,阻止他们用自己的事侵占你的生活。刚开始他们可能会对你表示失望或不满,你会觉得心理有压力,感觉还不如答应他们来得省心。但习惯了以后,你会发现这实在是太!爽!了!不但自己的生活轻松了许多,也不用有太多负疚感,因为那些好意思一直拿自己的事来烦你的人大多都不是真朋友,远离他们对你不但没有损失,反而有益。
你还需要对自己说“不”。有些机会确实能带来一些短期利益,但对长期目标的实现并没有帮助甚至是不利的。这种机会,应该果断放弃。比如笔者的大学老师就曾说过,如果想获得社会能力的锻炼,尽量找些有技术含量的兼职,像发传单、去餐厅洗盘子这种工作,只要不是穷得吃不上饭,还是不做为好,有这点时间不如花在学习上。
职场上也是一样,一定要看清,那些能带来短期利益的机会,会不会阻碍你长期的发展。对那些妨碍你重要目标实现的任务或机会,应该果断放弃。
3.执行。这需要我们建立一套体系或方法,让精要生活变得简单。好比那些断舍离的行家不会等到衣柜又满又乱才开始整理,而是建立一套体系,在第一次清理后,建立衣柜准入制度,便不用花太多时间维护。可能只要隔段时间稍整一次,衣柜就能一直整整齐齐的。
精要主义也是这样,不是等到焦头烂额了才来精简,而是建立一套体系,系统地筛选哪些事要做哪些事不做,规划那些要做的事应该怎样做等。这样就可以一直过着“更少,但是更好”的生活。简直不要太美好。
好了,先点到为止。关于探索、排除和执行的具体方法,我们将在之后的阅读中详细阐述。精要主义者奉行“更少,但是更好”。他们不是什么事情都做,而是只做少数精要事务,并将其做好。他们的生活目标明确、从容淡定,但是贡献值远远高于焦头烂额的非精要主义者。
关键词:
精要主义,更少,更好,个人贡献的峰值,成功的悖论,断舍离,三步走
要点:
所谓“精要主义”,就是坚持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少数精要的事情上,排除、放弃那些非精要的事情,并建立一个让自己毫不费力的行为体系。
精要主义者认为事情不是做得越多越好,而是做得“更少,但是更好”。
我们评价一个人在职场中的价值,通常是根据其个人贡献的峰值而不是贡献数量。
要把握人生,成为一个精要主义者,你需要像整理衣柜一样,对人生和事业进行一场彻彻底底的断舍离。
思考与实践:
反思自己的生活,你现在的生活状态是“有着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工作生活平衡、心态从容淡定”还是“疲于奔命、又累又迷茫、忙到没有自己的生活”?
请拿出一张纸,写下一个关于未来工作或生活最大的期望。接着,评价目前在做的事,有哪些有利于这个目标的实现,哪些不利于这个目标的实现。然后,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吧。
写下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并想清楚,为什么你认为这件事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