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父母,都希望能和孩子建立一段亲密的关系。
想象一下,孩子做错事了,你能平静地和他沟通,孩子也非常愿意听你的话,这样的场景是不是非常温馨,非常美好呢?
然而现实情况却是,我们明明很爱孩子,说什么,做什么都是为了他好,但孩子却体会不到我们的良苦用心。
越大越和我们不亲近,甚至有时还会顶撞我们,让我们很伤心。
其实回忆一下,我们做子女时,也是这样对父母的。
明明我们都深爱着对方,却总是相处不好,没办法建立亲密的关系,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想,问题很可能是出在了“勉强”这两个字上。
01
当我们太勉强孩子,希望他一切按照我们的指令和要求来行事时,就好像给我们的爱穿了件带刺的衣服,孩子很难感受到爱的温度。
他只会觉得被勉强,被控制,既没有自由,也没有尊重。
在这种感觉的包围下,孩子想要反抗,想要疏远我们,都是很正常的。
他并不是不爱我们,只是本能地想要保护自己而已。
同时,太勉强孩子,也很容易让我们失望。
因为孩子的反抗几乎是必然的。
就算你的孩子特别乖巧、听话,他也未必能事事达到你的期望。
更糟糕的是,一味的听话会让他失去独立思考和为自己做决定的能力。
所以,和孩子最好的距离,就是不勉强。
02
很多家长会说,“道理我都懂,可我不能什么都不管呀。难道由着他去闯祸,去做危险的事吗?”
还有的家长会说,“我也知道不该管太多,不该对孩子吼,可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体内的洪荒之力呀。”
如果你也是这样想的,那有个办法你一定要试试,它不仅能让我们更多地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还能让我们更平和,更冷静地和孩子沟通。
这个办法就是什么也不做,多等一等,看一看,做个安静的旁观者。
03
记得有一次,我正在浴室洗澡,2岁的儿子小样像往常一样,听到水声就推门进来想要玩水。
若是以前,我只能不停地对他说,“不行,不可以,你不能进来”,然后喊其他家人来把他拖走。
但那次我没有这么做,我隔着玻璃门对小样说,“小样,妈妈好冷哦,你出去,然后帮妈妈把外面的门关上好吗?”
他听到后想了一想,居然默默地走出去,把门“啪”的一声给关上了。
我正惊讶这一招“博同情”居然有用时,他又“啪”的一声,豪放地把门给打开了。
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糟糕,他肯定后悔了,果然还是想进来玩水吧。”
但小样之后的举动令我非常意外。
他蹲下来,把浴室门口的小汽车一辆一辆挪到门外的走廊上,然后起身,又帮我把门给关上,就这么安静地走了。
那一刻,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一方面,我是被小样善良的举动给打动了。
因为我的一句“妈妈好冷”,他竟然能忍住不玩水,还细心地把门口的玩具车都带走了。
虽然我到现在也不明白他为什么要把车拿走,但那一刻他认真的表情,我永远也忘不了。
另一方面,我也为自己对他的误解而感到愧疚。
其实,我早就在心里默默地给他贴上了标签,认定他爱玩水,固执,不听劝,以为他肯定不会那么配合地离开。
但事实证明是我错了,他那么善良,那么单纯,我又怎么可能猜透他的心思呢?
04
很多时候,是我们大人想的太多,担心的太多了。
其实孩子的行为,90%都不会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
无非是把自己弄脏了,把家里弄乱了,给我们添麻烦了。
这些事情放在10年,20年后再来看,真的根本不值一提。
如果我们在批评、制止孩子之前,能等一等,看一看,或许你就会和我一样,收获一份意外的惊喜。
而我们要做的,只是让这些美好自然发生而已。
当我们能看到事情的下一步发展,或许就能多明白一点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或许他的善良、纯真就能立刻打动你,融化你的心。
那样,你自然会用更平和、更友好的方式和他沟通、相处。
孩子也能看到一个温柔的,尊重他的,给他空间的妈妈,自然就能更深刻地感受到你的爱了。
05
我相信,这多一分钟的等待,一定是值得的。
它会为我们打开一扇通往孩子心灵的窗户,拉近我们和孩子的距离。
希望我这个不成熟的小建议,能让你和孩子更亲密。
喜欢我的文章,就转发支持我吧。
猜你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