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早起的清晨,天还没有亮,空气中透着凛冽的寒意。天边有浅浅的红色霞光,抬头望见一轮皎洁的圆月,心底泛起一丝感动。有了这轮圆月,这样疏朗的清晨便有了些许诗意,让人有了美的感受。我不禁想起了记忆中那些月光明亮的夜晚。
毕业后去到一个南方小镇上工作,住在顶楼的宿舍里。有一天夜里突然醒来,发现一片明亮的月光透过窗户正好照在床头上,而我正是被这片皎洁如水的月光惊醒的。四周是寂静的黑夜,我将手轻轻伸进那片明亮的月光里,静静注视着它,内心有些触动。此时我已睡意全无,索性便打开手机播放轻音乐,这皎洁的月光配上舒缓的音乐,就是一种享受了。
庄子曾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样的美我在儿时也曾遇见过。
小学六年级时我上了镇上的寄宿学校。我们的宿舍和教室一般大小,靠墙一圈摆了十来张床,两个人睡一张床,一间宿舍住二十多个学生。学校每周会安排一位老师住校执勤,不过我们都是自己照顾自己,只有发生意外情况的时候才会去找老师。
其实那么多孩子挤在一起住,如果没有什么矛盾,也挺温馨的。因为我们常常躲在被子里聊天,透过旁边的玻璃窗可以看见夜空中的星光点点。孩子们总是容易关注到生活中一些有趣的、美丽的东西。
我记得有一次夜里,我醒了想要去上厕所,厕所在学校后面的院子里,平时我们都是喊睡一个铺的小伙伴一起去上厕所,因为那时都还小,怕黑。我喊了同伴好几声,不知她是睡得太沉还是觉得太冷不想起来,她都没有反应。我怕动静太大吵醒其他的同学,便轻轻地穿好衣服一个人出去了。
那晚的月光皎洁明亮,我能清晰地看见眼前的一切。匆匆去上完厕所回来,穿过学校庭廊的时候,我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了。皎洁的月光洒落在庭院里,像清澈的湖水一般,树木的倒影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曳,仿佛水波荡漾。我站在那里看了许久,睡意全无。
当时并没有觉得这一夜的记忆有多深刻,但那种幽静的美感却深深地刻在了我的潜意识中,以至于后来上高中时读到语文课本里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时候,我有种莫名的亲切感,仿佛似曾相识过,看了注释,便恍然大悟了,儿时模糊的记忆也渐渐清晰起来,那一个幽静的夜晚,我也曾当过一回“闲人”,赏过一回夜月。现在想起来我都会无比欣喜,欣喜于自己曾在那样一个夜晚邂逅过一场美。
后来我一直都很喜欢苏轼的诗词古文,他在《赤壁赋》中写到:“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很喜欢他的这种豁达与智慧。
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美是无穷无尽的,但现在生活在钢筋水泥城市里的我们需要主动去寻找这种美。盖瑞·弗格森在《八堂自然课》中写到:“大自然能治愈一切伤痛,大自然是我们永恒的归宿。”多么抚慰人心的话语,仿佛在说:还好,我们还有大自然。心之所向,便是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