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的地方在武汉的南湖边上,距离单位单程大概22公里,开车上下班的话,不堵车全程约40分钟,堵车的情况下嘛,一个小时到三个小时不等。
武汉糟糕的地面交通,使得开车上下班的我增添了很多的戾气。爱人越来越不喜欢坐我开的车,说一天的好心情很容易让我给搅黄了。一开车就开始说这个开车慢,那个技术差,中间穿插着无数的脏话骂人。我自己的心情会变得更差,上班后没有好心情,下班后也没有好心情。
每天的生活没见干成什么事情,但确实是很忙碌。早上六点半起床到单位吃完早饭就接近八点的上班时间了,白天忙完一天的工作,回到家就已经是七点左右。刨去每天必须的锻炼身体的一个多小时时间,一直到睡觉前我都很难找到能静下来好好读会儿书、学会儿习的时间了。因为开车的原因,也没有心情去学习了。
得益于老婆不想坐我的车,我也决定了换一种上下班的方式——公交地铁。原本我的想法是,每天上班都很累了,如果每天还挤公交地铁,岂不是更累。如果没什么事情可做,近一个半小时的车程相信一定会让我觉得无比的累,但是,如果能专心的做一件事情,竟然能变成是一种享受,甚至很多时候都会觉得意犹未尽,怎么这么快就到站了?
我说的有事情可做指的是在车上进行学习。拿一本纸质书,尤其是纸幅较大的纸质书是不合适的,车上晃来晃去,加上空间有限,眼睛难受不说,看久了脑袋也会晕。所以,感谢手持终端科技的发达,只要有一部手机,所有问题都可以完美的解决。
关注几个高质量的公众号,下几个有品味的门户网站,再装一个门类齐全收纳丰富的阅读软件,足够给你一个有意义的上下班旅程了。当然你不能期望能坐下来享受阅读的快乐,绝大多数情况下,你面对的是上下班高峰时段的人山人海,得到一个座位那可真是一天最大的幸事。即使是幸运的得到了一个座位,因为受老弱病残孕优先的道德约束,你很难安心的全程心无旁骛的进行阅读。说实话,我自己是实在受不了身边有老弱病残孕站着,而自己却安然坐于座位上的奇怪的感受。这样想来,我就很少去主动寻求座位了,一上车,就走到车厢衔接的位置或者车厢的中部,经验来看,这些地方的人往往相对少,自己可以有略大的站立空间,可以安心的进行阅读学习。
车上空间大的时候,拿手机的手放的位置可以略低,以一种较为舒适的姿势与身体、眼睛均可保持一定的距离,偶尔感觉累了,甚至可以交换一下支撑脚,悠然自在;车上空间小的时候,则不得不缩小手与身体的距离,同时抬高手的高度,以至头得狠狠的低着才能看手机上的内容;空间再小的话,连上一种姿势都不可得的时候,甚至得抬高手臂,将手机保持在自己视线的斜上方,以一种仰视的角度去看手机上的内容了。这种姿势很累,除非是看到一半特别有吸引力的内容能让我继续保持,否则,则不得不选择略略中断阅读了。
夏天室外的温度动辄让人汗流浃背,但在公交地铁上,则完全不用担心天气热。夏季公共交通开空调是政府规定,且一般温度舒适,如果没啥事儿,甚至都有人不愿意下车。
你要说我在车上能看哪些内容,那可真是时事政治,国际要闻,大家明星,运动娱乐,家长里短,大千世界,千奇百怪,天上地下,古今中外,无所不容,无所不包。但这种阅读并不是我所提倡的,这种阅读是消遣类阅读,读之仅有助于饭后的谈资,于丰富知识系统并无多少助益,也就是大家说的碎片化学习。我所提倡并推荐的阅读是有规划的系统性的阅读,比如是一本书,一门课,一种技艺,一个追踪。这种阅读能扩大视野,增长才干,积累经验,开智明心。我在车上读了几本小说,学了两门课程(为考某个证书,今年没有考过),受益匪浅,让我觉得慢慢的喜欢上了公共交通。
更为有益的事情是,爱人说我每天心情变得不错,气色也好了很多。我想主要是因为每天上下班近三个小时的时间让我的日常学习比较充实了吧。人一旦获得感比较丰富的时候,是很容易滋生幸福感的,不管是何种情况下,这种幸福感是金钱买不到的。
公共交通出行往小里说,给个人提供了学习的时间,丰富了精神;往大里说,则减少了碳排放,绿色出行节省出了比较多的公共空间,使得城市更为宜居。何乐而不为呢?试想一下,如果大家都尽量的选择公共交通出行了,那江城一定能摘掉“堵城”的帽子吧。
某一天的下午,在单位门口碰上住在江夏正要出发回家的某师兄,见他手上拿着饼干、牛奶,他看出了我的疑惑,说:“是的,我回到家得两个多小时,先吃些东西垫一垫”。从在车上能进行学习的这个角度来看,他比我时间更为丰富——每天能比我多学习一个小时。
只有一点奉劝各位:注意安全,走路的时候不要低头看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