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抗日第一人,日军为其建碑,朝鲜传为神话
| 此文系本人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
朝鲜平壤牡丹峰的断崖上,矗立着一座古旧的城门——七星门。
此门被誉为朝鲜国宝,伫立于门楼之上,可将平壤全景一览无余。
百余年前的一个雨夜,一名中国将军身着恩赐的戎衣,跨着银鞍白马,在此与日军奋战,最终壮烈殉国,尸骨无存……
传说每年将军战死那天,若逢雨夜,人们就能在七星门外得见这位将军的英灵显圣,他踏马挥刀,向北而去……
☛戎马倥偬
这位将军名叫左宝贵,虽然名字听着珠光宝气,但他的出身却十分寒微。
道光十七年(1837年),左宝贵出生于山东的一个回族农民家庭。少时父母双亡,他与两位弟弟寄居在叔叔家中,饱尝疾苦。后来因为得罪了同村恶少,不得不背井离乡。
年少的他靠着摆地摊当皮匠的微薄收入维系生活,养大两个弟弟,19岁时,左宝贵因打伤缝马靴不给钱的官兵,被迫携弟弟投效江南大营,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咸丰六年(1856年),太平天国爆发内讧导致天京事变。清廷乘势镇压,左宝贵随江南大营征讨太平军,崭露头角。平定太平天国后,他又参与讨伐淮北捻军起义,以功晋参将,加赏副将衔。
此后左宝贵一路开挂,出色地完成了朝廷交待的各种任务,他也由参将、副将、一路荣升至总兵(相当于现今省军区总司令)。清廷还亲授其镪色巴图鲁勇号,命其驻防奉天,统领奉军。
可能由于少时穷困的经历,在奉天的20年间,左宝贵在勤于军务之余,也十分热心地方公益事业,设立了赈灾粥厂、同善堂、栖流所等慈善机构。此外,还设立义学数处,发展地方教育。
光绪十七年(1891年)秋,左宝贵因镇压金丹道起义有功,被御赐黄马褂,并赏戴头品顶戴。慈禧太后60大寿时,又赏戴双眼花翎,荣耀堪比宗室亲贵。
☛甲午惊变
光绪二十年(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作为宗主国的清廷派叶志超、聂士成率2500名清军入朝镇压。图谋已久的日本也以保护侨民为由,派军入朝,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中日甲午战争。
战争爆发后,左宝贵率奉军与盛军、毅军、奉天吉林练军共四军29营13000余人进驻平壤。四军入朝后,会同叶志超、聂士成所率余部,组成了一只约15000人的援军,迎战日军16000余人,史称“平壤之战”。
这是一场关乎两个国家百年国运的生死决战,只能赢不能输。但对于日薄西山的大清帝国而言,这场仗注定胜不了。
☛血洒平壤
当时的平壤是朝鲜平安道首府,山环水抱,共有城门六座:南为朱雀门,西南为静海门,西北为七星门,北为玄武门,东为长庆门,东南为大同门。玄武门跨牡丹峰修筑,紧靠城墙,因而成了守卫平壤的关键。
两军兵力虽不相上下,但实力完全不在一个水准。加之,朝堂之上,帝后(光绪与慈禧)两党在攻守问题上踌躇不定。战场之上,誓死抗倭的左宝贵也与主张弃城而逃的叶志超意见分歧。
左宝贵眼见清军已成溃败之势,他抱必死决心,身披御赐黄马褂、头戴双眼花翎,登上城墙亲自督战。他亲燃大炮向日军轰击,先后手发榴弹巨炮36颗,导致日军重大伤亡。
激战中,他身负重伤,仍坚持御敌。1894年9月15日的雨夜,日军环攻之下,左宝贵被炮弹击穿胸部,悲壮地终结了他38年的戎马生涯,成为甲午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第一位清军高级将领。
左宝贵牺牲后,奉军无人指挥,日军乘势攻陷玄武门。战火之中,左宝贵的忠骸不知所踪,清军将士冒着炮火硝烟,只觅得他的一领血衣和一只朝靴。
☛英灵显圣
清军败退后,日军钦佩左宝贵的忠勇之举,用木栅在其战死附近立了块碑,上书“奉天师团总司令官左宝贵战死于此”。此碑后世散落,在英国旅行家伊莎贝拉·伯德的《朝鲜纪行》里,曾提及此碑。
三年后的一个雨夜,朝鲜老人林善华途径七星门外,忽听得一阵马啸,电闪雷鸣间,他见一位清朝将军挥刀跨马,向北而去。老人定睛看去,吓得两腿发软,原来马上之人正是几年前战死此地的左宝贵。
那日恰好是9月15日,左宝贵牺牲的日子,北面正是玄武门的方向。
这就是在朝鲜流传很久的“雨夜七星门左将军之魂显圣”。
朝鲜人民以一种近乎神话的方式,纪念这位为保卫平壤而牺牲的忠烈之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