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弟子规》幸福人生讲座时,蔡老师在小黑板上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图。这幅图是一棵树,它枝繁叶茂,树干粗壮,根系更是发达,有序却又相互交错,一看就让人心生欢喜。
蔡老师在图上有标注,枝叶的部分写着“子女、财富、名誉”,枝干写着“自己”,根部写着“父母”。很明显,这是告诉我们,父母是根,自己是树干,儿女和财富、名誉就是这棵树的枝叶、花儿和果实。
我们知道,一棵树要想它干壮枝粗叶儿茂,就要给它施肥啊,要想这棵树还要结出香甜的果子,就要施不同种类的肥了。小时候跟着父亲种稻子,父亲就说过,要想稻子长的好,就要在早期、中期、晚期施不同的肥料,就是我们知道的氮磷钾肥料。早期多施钾肥,让它把根部长好,这样才能更好的吸收养分;中期要多施磷肥,磷肥能让禾苗的茎部长的壮实,才能支起茂盛的枝叶,才不会被风吹到;晚期就要多施氮肥了,抽穗时才能多花多果。
那要想蔡老师小黑板上画的这颗特别的树,其根、茎、花都长的好,我们要如何施肥才好呢?很简单,就是请时时刻刻看着孩子这一“树枝”的自己,转个身,时时刻刻去看根部的“父母”,这样孩子也就时时刻刻在看着你了,让所有关注的点往年龄大的方向走,而不再是往年龄小的方向走了。
正好我这个组的组员李志明学长跟我分享,说参加第2期网络学习班后,他每天都没时间陪小外孙了,孩子老说“姥爷都不陪我玩了”。我一听,大喜,这不就是机会教育嘛,学了《弟子规》就要用啊!
我立马对李志明学长说:“学长,您没有时间陪孩子,但是可以让孩子陪您啊,陪您一起读经典,不就是让他从小读《弟子规》,学习《弟子规》,从小就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诲,还有什么比这更殊胜的事了?”李志明学长这个时候是肩负“父母和自己”两个角色的:当孩子对他说“姥爷都不陪我玩了”,是让年长的看向年龄小的,以年龄小的为中心,这样就会长养孩子的自私心;当学长对孩子说“姥爷现在在读经典,你可以来陪姥爷,我们一起读”,这个时候就让年龄小的看向年龄大的,以大的为中心,时时刻刻以父母中心,以他们的需要为需要,这不就是长养孩子的孝心了吗?不就给孩子扎根了吗?
我甚至跟李志明学长说,您带孩子读了《弟子规》几天后,就可以把一个苹果(这个水果开始可以是孩子一般爱吃的)切成大小不均的三分,切好最大的,就叫孩子拿去给姥姥吃,并对孩子说“长者先幼者后”,等孩子回来,问“剩下的这两块,应该由谁吃大的”:孩子答“姥爷吃”,就夸他“有孝心,《弟子规》学的好”;孩子答“宝宝吃”,就教他“宝宝不对哦,《弟子规》教我们长者先幼者后哦,记住了没有?”
这样的事可以换其他的东西多来几次,孩子就记住了,东西也可慢慢变成孩子最爱吃的东西,让他面对最大的诱惑还要能力行“长者先幼者后”,几年这样做下来,孩子绝对能记住一辈子!
同样一件事:陪孩子,同样的目的:教育孩子,当我们转身,转变自己的想法,把原来的“我陪孩子玩”变成“孩子陪我玩”,把原来的“孩子先吃”变成“爷爷先吃、爸爸先吃”就可以养成孩子时时刻刻想着父母需要的习惯,这就是给孩子施下了扎根的肥!
孩子扎根的肥被你施下,从小又接受圣贤教育,孩子孝心在他的心田必定会茁壮成长,孩子的一生我们还需要担心吗?不需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