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的目的,不是知识、不是文学,而是做人做事。不然你光知道而不用,有什么用?难不成你去教别人,让别人做?这不是扯淡嘛!
而“子夏”说的这番话,进一步阐述了“做人做事”的重要性。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贤贤易色”这一句,是比较有争议的,在于第一个“贤”字及“易色”二字。
贤,可作“尊重”,可作“辨别”。
易,可作“替换”“转变”,可作“平易”“不重视”。
色,可作“态度”,可作“女色”“姿色”。
那么,“贤贤易色”这句话,或许就有多种解释。
一种是,看到学问好、修养好、有本事的人,会肃然起敬,态度就会有所转变。
一种是,对自己的妻子,要重贤德,而不重姿色。
一种是,辨别一个人是否是有学问、有修养、有本事,不要只看他的容貌。
一种是,一个有学问、有修养、有本事的人,在不同的场合,要有不同的“姿态”,或者不轻易改变自己的坚持。
但再想想,“贤人”是否也可以指“社会中的贤人”?
“事父母,能竭其力”,这句话解释起来,比较简单,就是“为父母做事,或者说孝敬父母,要不遗余力、量力而行。”
但仔细想想,“父母”可以引申为“至亲、亲人、家人、长辈”,是不是可以解释为“为他们做事,要不遗余力、量力而行”?
“事君,能致其身”,一般来说通俗一点讲就是“我这百来斤肉,就交给你了,也就是把命交给你”。
但仔细想想,“君”这个字,不仅指“君主”,还可以指“领导、上级、老板”,还可以指“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是不是还可以解释为“为你的老板做事、为你的上级做事,要不遗余力、量力而为”?
是不是还可以解释为“你从君子身上学到的为人处事,能够用在自己的身上”?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句话,没有多大的异议,字面解释就可以了。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这句话也没有多大的异议,意思是“即使说这样的人,没有读书学习过,但是我必定说他是有学问的。”
“子夏”说的这段话,整体看来,或许有两种理解的方式。
一种是:妻子-父母-上位者(老板、上级)-朋友。
一种是:社会上的贤人-家人-你认可的君子-朋友
但不管怎么说,《论语》这本书,是先教我们“做人做事”,也就是先教我们“人伦品格”这个“本”。
就拿现在的我们来说,我们生活中,就有一些学历不怎么高,读书不怎么多,但成就却比较大的人。
“子夏”说的这段话,是告诉我们,人家那才叫有学问,不是说一个人读书多就有学问。
声明:本公众号所有内容为本人现阶段理解,日后或将推翻此番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