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个标题起的非常标题党,我不反驳。但从昨天下午想到这个方向以后,这就是我最深刻的感受。
昨天写了个人总结,或者可以叫反思、检查,刚开始死活憋不出一个字,后来开始进入状态,凭我“废话文学大师”的身份,进行了一场深刻的触及灵魂的自我反省,然后领导看了我的反思以后,当面分析了我的反思,然后要对反思进行补充,我内心想的是:反思我的反思,检查我的检查。
我真的是一个在有些方面钝感力非常强的人,说起来有点没脸没皮,但我觉得写这个还挺好玩,我也没有因为要补充自己的反思而有什么怨言,除了觉得好玩以外,我更多是觉得开心,因为我确实觉得做那么一个补充会更好,对我自己而言也是成长;另外我这个人对文字尤其认真,我在文字上绝对保持对自己的诚实,所以写那玩意真不是为了敷衍别人,而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
说一下到底是什么东西,我才能想到这么大的标题哈。
我自己的反思整理是这样的,我在做某一件工作的时候做的不好,我现在知道为什么没做好了,是哪方面的认知错了,我改过这个认知后我就能做好了,我也会通过一些具体的动作来尽量避免出错。
领导说,你需要把这个落实到行动中,你做错了,怎么才可以避免出错,下次要怎么做。不是喊口号式地说我要更细心,更认真,更重视。而是具体的行动。
更细心,更认真这种话没有错。但她是正确而没有用的话,验证了我的身份“废话文学大师”。一个个的工作任务需要你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工作流程,而不断的用这套工作流程可以养成你的职业习惯,而这个习惯帮助你把事情做好。这是工作。
要写一篇文章,要进行哪些调研工作,开始写了,写完以后需要进行怎样的检验审核。
你会发现在一份工作里,写一篇文章,本身那个写的动作其实是最快的,就是你觉得最核心的东西反而是最容易的。
拿我自己写公众号来说,我写公众号不会进行任何调研,也不会进行太多的审核,我就喜欢灵感下来那不由自己的文字观点输出,我不会在意你们想看的是不是这个。
但工作不一样,工作是你自己的表达不是最重要的,当然你的观点是你的核心竞争力,但除了观点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
这也是业余和专业的区别,但不是说专业一定好,只是业余和专业面对的受众不一样,业余可能能通过你的个人魅力性格观点吸引到某一部分的人,但专业一定是面对更广的人群。
而我们不能仅凭爱好就能把工作做好,有些人不爱好也能把工作做好,是因为工作里最重要的不是爱好,就是习惯,做事的习惯。
我是一个工科女,去的第一个公司是一家生产电子设备的公司,我知道什么是车间的流水线,所以我抗拒,在这家公司我重新选择了采购的工作,就是想要逃离车间流水线。
也因此开始好奇向往创作艺术文学这个方向的工作,我以为两个环境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觉得小说电影音乐剧画画这些才是我想要的感觉。
所以就越来越喜欢这些东西。
但也因为喜欢而害怕进入这个领域工作。
后面有一天看到了李诞的《脱口秀工作手册》,前两天又在《得到》上听了别人对这本书的讲解。
立刻和这次的感受联系到了一起,这本书,强调最多的就是,这(脱口秀)是一个工作。
只不过是一个创意工作,但和其他所有工作一样,它具备所有工作该有的属性。
后面又偶然听到一本书叫做《张艺谋的作业》,张艺谋拍电影,够艺术吧。但对他而言,这也不是一个灵感突起,一拍大脑就要心血来潮这么做的东西。张艺谋导演最重要的字是“磨”,一个片段应该怎么演,不是靠感觉,而是在大家对剧本的时候一个个磨。你想想,一个片段都要这么磨,那呈现出两个小时的电影呢。
艺术性工作也罢,技术性工作也好,其实工作本身就是用你的习惯和技巧去帮别人呈现一个别人需要的东西来获取利益。
而艺术性的工作总是给人以假象,让人们对她有浪漫的幻想,不像车间流水线,就是那么直接。
但其实给人浪漫幻想的不是艺术性的工作,而是艺术本身。
我当然相信有一些大家完全凭借自己的天赋成为那样的一个大师,莎士比亚,莫奈。
拿文学来举例,一部好的作品没有经过编辑的校改,以原稿的形式呈现在你手里的,不一定是一部好的作品。
不是说我们一定要同时具备多种能力才可以,而是假如你没有那样的天赋,你又想做成这件事,也有普通人的办法。
然后补充一句,工作是工作,不要觉得工作是一个证明自己价值的的东西,一个人不会因为工作而有价值,同样也不会因为没有工作而没有价值。一个人的价值就是一个人,是一个作为生命具有思想本身就有的价值。
选择一个怎样的工作,也不代表你选择了一种怎样的人生,所以把工作做的专业,然后去过自己的生活,你想要怎样的人生,就看你把生活过成了什么样子。
可能因为最近在职场中,所以写职场的话题就收不住,那以后我们这个专题就叫《职场小白升级记》,希望我们能够一起思维上行动上获得升级。
下面附上《脱口秀工作手册》的部分摘抄,这本书推荐给大家。
《十一假期指南》
早啊,我收拾上班去啦,今天周五,明天周末了,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