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听过一句话,叫做:担心是最坏的礼物。
印象中是在一本育儿书中看到的,大概说的是,成人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心态。
如果成人始终对孩子充满担心、焦虑和批判,那对于孩子而言,是最不幸的事了。
而且更不幸的是,孩子在你这些负面情绪和评价的引导下,也逐渐会成长为你所不希望看到的样子。
对于这个结论,我是认同的,虽然不知道具体的心理学原理是什么。
当然,必须说明的一点是,其实大人会对孩子各种焦虑和担心,本质上是对自己的不满意和焦虑,孩子只是你转移焦虑的客体罢了。
很巧的是,昨天在一本书上,看到了一段完整的关于“为什么担心是最坏礼物”的心理学解释。
原文内容如下:
对任何一种动作的想象,都会引起动作的产生。
告诫孩子别做什么事,实际上就是要推动他去做这件事。
因为这样的告诫是在孩子的意识里引入一种要完成类似行为的想法,从而也就引入了要实现这种行为的趋向。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白痴》中的梅什金公爵担心在舞台上打破珍贵的花瓶,这种害怕的心理竟鬼使神差地令他真的把花瓶打破了。
这就是说意识里无法摆脱的想法在实际中真的得到了再现。
要让孩子打破玻璃杯最好的方法就是对他多次地说:
“小心,别打破玻璃杯”,或者说“你一定会打玻璃杯的”。
印象中不少父母喜欢用激将法来教育孩子,目的当然是希望孩子知耻而后勇。
不过据我个人的切身体验,这种方法要慎用,尤其是对性格敏感的孩子。
当你在说:你怎么这么笨的时候。
他们不会产生要强的,我一定要证明自己不笨的想法,而是会认同你的说法,并在生活中逐渐用各种事实来证明自己,真的如大人所说“我很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