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不认为自己是个公益人,尽管我每年买免费午餐,我捐助贫困家庭,我每年捐助棉衣。
春姬参加了大爱清尘的会议,带回一句话,“慈善不是公益,公益是公民社会的一种公民责任”,“它是一种专业化、有组织的行为”。这句话解答了我心中的困惑,我以前做的仅仅是“慈善”,慈善是个人行为,间断的、也是非专业化的。
我们举办了首次公益演说家活动,春姬在活动开始的前一天很紧张地对我说她刚发现有三位演说人都是大学生。我却很淡定,一、这个时候了,已经没什么能改变的;二、大学生也不能说有什么不好的。活动的当天,复旦大学哲学系的黄一,一个看上去文文静静的小姑娘,她那句“i have to do something”一直停留在我脑子里,做为一位家境良好的女孩,她能有这么浓重的社会责任感,让我对未来的一代充满了期待。雅婷,我的师妹,从农家走出的孩子,用国际公益的思路来做“支教创业”,让我耳目一新。真爱梦想的陈莉说她和农名工孩子的交往,把真正的教育理念带给农名工的孩子,她叙述着她的梦想教室,让我这个热衷教育的人也有蠢蠢欲动之心。
当然,我感受最深的还是有钱的公益冷思考,他说在公益路上“我们有没有人去关注本地人力量?”“你的公益之举有没有打扰当地的商业生态?” 他说他未来的创业项目就是想把公平贸易的理念带入到项目中,关注本地人的力量,用公平贸易的方式来支持到当地的发展。
我曾经看过德国的一幅新闻图片,照片中德国的警察蹲下来和难民的孩子交流。善意是人的本性,可是我们能不能蹲下来,用一种平等的心态对待弱者,看到对方,这却是公益之心的基础。
我喜欢sindy说的那句话“公益不是施予,公益是彼此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