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
我国自古就十分重视物候,《诗经》的“四月秀罗、五月鸣蜩”、“七月流火”、“八月剥枣、十月获稻”等,都是物候的体现。二十四节气,也都有相应的物候。
物候中,有花信之说。所谓花信,就是应某种时节而开的花。关于花信,又有十二花信或二十四花信之说。前者为一月一花信,后者为自小寒至谷雨,一百二十日,每五日为一候,一候一花信。
在二十四花信中,荼蘼和楝花排在最后两位,楝花开罢,花事已了,意味着夏天就要来了。
但是,在诗词中,荼蘼才是花事的终结。
春暮游小园
宋·王淇
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
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
暮春时节,诗人游览小园,用短短四句诗写出了由春到夏的时节变换。梅花落、海棠红、荼蘼开、天棘出,用花开花落,表示时序推移。
诗人以花喻人,把梅花落、海棠开喻为美人换妆,很有情趣。海棠之后,荼蘼花开,春天就要结束了。取代百花的是茂密的荆棘,一丛丛、一丝丝,爬上了布满苔痕的院墙。
莫折荼蘼,且留取、一分春色。
——宋·辛弃疾《满江红·饯郑衡州厚卿席上再赋》
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
——宋·辛弃疾《满江红·点火樱桃》
群花泣尽朝来露。争奈春归去。不知庭下有荼靡。偷得十分春色、怕春知。
淡中有味清中贵。飞絮残英避。露华微渗玉肌香。恰似杨妃初试、出兰汤。
——宋·辛弃疾《虞美人·群花泣尽朝来露》
正因为“开到荼蘼花事了”,荼蘼常引起人们的惜春之情。在辛弃疾的词中,荼蘼是最后的一分春色,让人不忍采撷;荼蘼洁白如雪,与如火的樱桃相映成趣。
在群花调尽,枝头空留露水的暮春早晨,荼蘼在庭中不为人知的角落绽放,清香若有似无,洁白着露如贵妃出浴。词人偶然发现了它,为这最后的春色而惊喜,禁不住打趣,说荼蘼偷取了春色,又怕春天知道,故意躲到这里来。
小重山·谢了荼蘼春事休
宋·吴淑姬
谢了荼蘼春事休。无多花片子,缀枝头。庭槐影碎被风揉。莺虽老,声尚带娇羞。
独自倚妆楼。一川烟草浪,衬云浮。不如归去下帘钩。心儿小,难着许多愁。
茶蘼花凋谢完后,春天就算彻底结束了。还有些许花瓣挂在枝头,将谢未谢,春事将休未休,就像词中女子的青春也将转瞬即逝。风揉碎了庭院中槐树的影子,也揉碎了她的芳心。
她独自侧倚在梳妆楼边,看着远处连天烟草,衬着浮动的白云,犹如滚滚浪涛,铺天盖地而来,只是不见归人。倒不如放下帘钩回去。心很小,难以承载太多愁绪。
清江引·梦回昼长帘半卷
元·钱霖
梦回昼长帘半卷。门掩荼縻院,蛛丝挂柳棉,燕嘴粘花片,啼莺一声春去远。
漫长的白天,午睡醒来窗帘半卷,院门深掩,一庭荼蘼。蛛丝挂满柳絮,燕嘴里衔着落花片,黄莺一声啼叫,春天已经离开很远。
前几句写得十分寂静,最后一句写到鸟鸣,打破了寂静,却更显寂静。这寂静又显得如此深邃,让人循着这一声啼鸣,回想起整个春天。
“燕嘴粘花片”一句,让人想起松尾芭蕉的俳句:“水鸟嘴,沾有梅瓣白。”简洁而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