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位挚友看了我的头条上的读书笔记,为我指出一处低级错误--书名写错了。我往往写完一篇文章,粗略通读一遍,就觉得大功告成,导致错误百出。我忽略了认真修改这重要的环节。殊不知优秀文章都是经过千锤百炼修改出来的。
鲁迅写完《藤野先生》修改了160多处;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5次;海明威写《老人与海》改了200多遍才付印。
作家海明威说:一切文章的初稿都是狗屎。话虽说得有些偏激,但体现了修改的重要性。
茅盾说:练习写作的秘诀就是不怕修改。
托尔斯泰说:不要讨厌修改,而是把同一篇东西修改十遍,二十遍。
这些大神一再强调文章修改的重要性,那么如何修改文章,提升成稿效果,在《学会写作》这本书中,作者粥左罗总结了五个步骤。
一 通读全文,打磨框架
修改文章,要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细节,也就是先修改重要的、核心的东西。框架如果出了问题,后边的修改都是治标不治本。
先通读一遍全文确保文章没有跑题,然后检查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打磨小标题。
1 开头的修改原则
审视开头是否能引向文章的核心立意,有没有吸引力,是不是大部分读者感兴趣的。开头的一大作用是“让读者继续往下看文章”。可以让别人帮你看,是否有继续阅读下去的欲望,再根据反馈去修改打磨。
2 结尾的修改原则
看结尾有没有扣题,能不能制造共鸣、引发话题,以及最核心的是:能不能刺激读者主动分享文章
3 小标题的修改原则
看小标题和核心主题的关联性,每个小标题是否服务与主题,这是检查小标题是否合格最基本的标准。
判断小标题是否简洁有力 是否吸引眼球。
调整小标题的逻辑顺序,看是否存在逻辑混乱、不流畅之处
二 修改文章,也改思想
现代著名作家叶圣陶谈到写作时说:“写文章就是说话,也就是想心思。思想、语言、文字其实都是一样的。想得认真,是一层,运用相当的语言文字,把那想得认真的心思表达出来,又是一层。
因此,修改文章不是什么雕虫小技,其实就是修改思想。因为你写文章体现的是你的思想,你修改文章的同时,也是在修改思想。
当你明确整篇文章的立意、思想、价值观之后,在修改过程中,把那些偏离的、不妥的案例和表达纠正过来,使案例契合主题。也就是说,一篇文章要在底层逻辑上立得住脚,在价值观上经得起评判。
三 逐字逐句,删词改句
细节上的修改,就是逐字逐句地删和改,删掉没用的,把有用的改的更好。说到删,辛辛苦苦写的东西,删去会觉得可惜,但老舍先生的一段话说得好:
我们应当先把不必要的话、不必要的字,狠狠地删去,像农民锄草那样。不要心疼一句好句子,或者一个漂亮字,假若那一句、那一字在全段全句中并不起好的作用。文章正像一个活东西,全体都匀称调谐就美,孤零仃的只有一处美,可是跟全体不调谐,就不美。
那些觉得很不错但没用的字、词、句,只能算是漂亮的废话,狠心删掉,就像农民锄草一样,不能因为园地上长了一株好看的草,就把它保留着影响庄稼的长势。长势不好的“庄稼”,我们在进行调治,字、词是否能用更好的字、词替换,句子能不能有更好的表达,总之,一篇好的文章,不是一句话好,也不是一段话好,而是细节很整体都好。
四 从头到尾,打磨情绪
情绪也能打磨?能!文字传递情绪力量,具有感染人心的作用,我们看了一篇文章,或喜或悲或恨或怒,这都是传给读者的情绪。我们打磨情绪的具体技巧就是换位思考。把自己想象成读者,读这篇文章会产生什么样的情绪,会代入什么样的场景,文字表达能不能打动你的心,怎样做出修改,才能让情绪更加饱满,让读者阅读时产生共鸣。
五 朗读全篇,改之耳顺
作家赵树理提过一条写作标准:“让读者听起来顺耳,念起来上口。”如果你的文章读起来是通顺的,那读者读起来就会更容易。
老舍说:“我写作中有一个小窍门,一个东西写完了,一定要再念再念再念,念给别人听,看念的顺不顺?正确不?别扭不?逻辑性强不?一个好句子,应该是读出来,嘴舒服,耳舒服,心舒服。”
所以通过朗读修改文章,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嘴里念 耳朵听,更容易发现文章的毛病。
作者在朗读修改文章提出三个小方法:
读给自己听,自己修改。作家海明威在近40年的创作生涯中,每天都把自己写好的文稿从头读一遍。
读给别人听,按别人听后的反馈来修改。唐代诗人白居易为了把文章改得通俗易懂,常常把写好的诗文读给老婆婆听,一直修改至婆婆听懂为止。
请别人读给自己听。老舍把写好的作品,读给夫人听,根据夫人提出的意见,修改后再请夫人读给自己听,再次做出修改。
修改文章是每个写作者都必须面对的步骤,修改的本身就是写作能力精进的过程。我们学习前辈们的经验与习惯,引一己用,精进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