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一个‘场依存型’的人来描述一下最近的高温天气,我想ta可能会说:oh my god,关于生活的所有美好念头,都被压制到潜意识的“冰山”之下了,甚至社会功能已经轻度受损。当然,也许并没这么夸张,毕竟威利斯-开利拯救了火热的大地。太热不想出门,终于在断断续续的时间里看完了Sense And Sensibility,也因为如此,故事在心中一直没能完整呈现,但此刻却能清晰地从指间划出。坐在房间里随意敲下一串串文字,故事的年代与质感仿佛为平淡的生活增添了几分色彩,即使思维飘忽,它也有了一个落脚点。
首先,我不想用真善美的心理需要来解读甚至曲解这一段并不复杂的故事,毕竟人性多面价值多元。艾丽诺与玛丽安这一对姐妹的婚姻与爱情从钟情到体验痛苦,都是一个真实可感的过程。她们都有着爱慕的对象,纯真,深刻,但是因为种种因素,都使她们看不到任何希望与结果; 她们都因自己的爱情而遭受了痛苦,但是面对心的破碎,她们的解决方式却是理智与情感的差别。姐姐艾丽诺将所有的痛苦深埋心底,时时刻刻保持镇定与清醒,照顾别人的情绪,约束自己的情感,丝毫没有被身边人察觉。她依旧那么端庄成熟,在看似正常的生活中默默隐藏自己因为爱德华而承受的悲伤与无奈。妹妹玛丽安正好相反,她沉浸在自己的绝望中无法自拔,甚至作为一个乡绅家庭的有学养的女孩,她全然不理会世俗礼节,爱恨分明。当然,在经历了这些苦难之后,她们都有了圆满的归宿。姐姐终于和艾丽诺修成正果,而妹妹也在种种撕心裂肺的际遇中逐渐学会冷静思考,学会用理智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人生,终于,接受了布兰顿上校的求爱,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其次,性格决定人生吗?性格决定命运吗?也许并不是简奥斯丁真正想传达的主题,姐姐成熟理智,思维严密,有同理心;妹妹直率热烈,坦诚真实,散发着浪漫主义光芒。面临爱情,都是一见钟情爱到不可自拔,发现她们所爱的男人早就心有所属,感情方面同样都有创伤,若谈论性格差异,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姐妹俩的应对方式,洒脱酣畅淋漓的大声哭喊与控诉,强压心底假装若无其事的沉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我看来,姐妹俩性格没有孰好孰坏,正如上所说,这其实体现在处理情感问题的不同方式罢了。成熟理智从自我寻找超我的道德品质,坦率洒脱却也是敢爱敢恨、遵从自我遵从人性的体现,她们在作者的笔下,都是那么美丽可爱,灿烂富有灵气,最终收获美好的爱情。在理智与情感之间,作者是更偏向于用理智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妹妹最终也是因为情感受挫后变得不再那么肆意任性,感受到了布兰顿上校的真挚爱意,也许因为感动,也许因为安全感,也许因为受伤的心需要一个疗伤的停靠之处。这是玛丽安的选择,不是我们应该去追究的问题。
在奥斯丁的笔下,理智似乎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通道,当然,我承认这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人是社会化的动物,社会生活会给人们带来痛苦,但同时也会给处于其中的人们提供解决问题的策略,换句话说,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救赎。从姐姐艾丽诺与爱德华的感情来看,并不完全是理智永远压抑情感,can you forgive me? can you love me? can you marry me ?浪漫的告白,艾丽诺哭着拥抱爱德华告诉他内心的想法,甜蜜也直叫人心碎。从欢天喜地的圆满结局可以看出,这个救赎指的就是“理性”。感性代表的爱的纯美,却难以逃脱时代特征给予的波折,酣畅淋漓的爱如何能牵动人的心绪需要一个并不简单直接的过程......而这一过程让我们体验到了人心的隐忍与压抑的悲伤。因此,即使小说中人物特征鲜明,也不能仅仅从性格的角度进行分析,我相信不同的性格都有其优点,也更有其局限。
学校的原野话剧团(最良心最有灵魂的社团之一)曾经用一年时间准备了一场话剧《红玫瑰与白玫瑰》,坦白说,社团的表演天才们丝毫没有亵渎张爱玲的原著,反而用了“一角二人”这样更具艺术性的方式进行了再加工,印象深刻。在一定意义上说,《理智与情感》与《红白玫瑰》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当然这只是个人感受,看法浅薄于是无法采用比较文学的手法来分析。红白玫瑰是振保拥有过的两个女人,一个是他的白玫瑰,一个是他的红玫瑰。在张爱玲看来,不管爱的多么火热,白玫瑰才是要同我们共度一生的人,这就与简奥斯丁的观点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生活终究会回归理智与实际。
这样去阐述吧,白玫瑰圣洁单纯,人们爱她的永恒与宁静。许多人至今仍会理直气壮地说,他爱的是白玫瑰。但是呢,时间久了,人们往往不自觉地厌倦了白色,单调乏味,过分简单平静让生活的情趣慢慢消减,那么久而久之,真的像张爱玲说的,“白的真的成了衣服上的一粒饭粒子,看上去是那样的不体面,让人厌恶想把它拿掉”。这时,红玫瑰就像是单调生活中意外出现的一缕情丝。美丽炽热,动人,诱惑,令人有占为己有的冲动。
但是,理智让我们无法如振保那般抛下白玫瑰摘下红玫瑰,我们担心在真实的生活与现世的道德面前,我们失去了白玫瑰会丢掉心灵的港湾,占有红玫瑰后她会枯萎会失去最初美丽的模样。所以我们只是回归现实与白玫瑰共度一生,将红色埋在心中像心口的一颗“朱砂痣”刻骨铭心。我们曾经厌倦白玫瑰,因为我们有欲望;我们又不想摘下红玫瑰,因为我们恐惧。就这样红的还是红的,白的也还是白的,作为一个正常人的我们,很理智地把两者分开了。
人其实很多时候真是理智的动物。平凡的日子永远是最长的也是我们所不能失去的,火热的邂逅与飞蛾扑火的挚爱是我们永远的真爱和永远的梦,可它一旦回到现实就会变味不再美丽诱人。
生活中,红白玫瑰的抉择,正是理智与情感的碰撞,不是吗?为什么都选择白玫瑰,是因为理智支配主脑吗,也许不全是,因为人在痛苦的洗礼之后都会有趋利避害的本能。振保最终回归了家庭,发现了烟鹂身上的好,如果我们推测一下后记,真的会是现世安稳岁月静好执子之手与子携老了吧。而再见娇蕊却不如不见,嫁为人妇的她已经陷入了生活这个大染缸,艳俗世故,斯人已逝,物是人非。振保突然理解了生活,红玫瑰脱下盛装沾染了凡尘烟火,终不复是最初的美好。而白玫瑰,你爱或不爱,情就在那里,不增不减。还好,再无可挽回之前,一切的回归原点都不算晚。如果从过一种正常生活的角度来看,振保的选择大概就是我们大多数人都会有的选择吧。
作为人,我们生命短暂,得到之物就像手中的沙,随着时间流逝而慢慢减少,而唯有只取一瓢,沙水相融,方能存在更久。这一点,其实在玛丽安最终选择了如父如兄的上校就可见一斑。
故事的结局还好不太坏,也是一直挺抵触去了解悲剧,人与事的纠葛与绝望,撕开心灵的痛,我总是希望它用一种恰当的方式寻找安放,慢慢痊愈。总归你还不够强大到足够去接受远大于亲身经历或间接经验所能理解的人间痛苦。放到自己身上,怕只能用中庸化的方式去解决,也许会像键盘党像圣人,说,有了白玫瑰我会珍惜呵护不轻易离开,有了红玫瑰我会奋不顾身至少爱过,因为大概理智与情感,总不是完全对立的两极吧。
就此停笔啦,一家之言,也因为太矫情,所以乐意接受被屏蔽也不太期待被批判,午睡了~~~
2016 07 30